刘明岭
- 作品数:51 被引量:29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对传统的中药熏蒸疗法治疗RA作出客观评价,进一步阐明中药熏蒸对RA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医科住院的RA患者60例,按照随机开放性原则将60例RA患者分为中药熏蒸组(熏蒸组)与非中药熏蒸组(非熏组),非熏组采用常规治疗,熏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治疗1个疗程(20 d)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关节症状、体征、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0 d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度、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屈伸度、局部温度、ESR、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P<0.05),熏蒸组在总有效率及达到ACR70改善的百分比上明显高于非熏组(P<0.01)。熏蒸组在患者的关节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局部温度的改善明显优于非熏治疗组(P<0.05),在关节肿胀度和关节屈伸度改善方面与非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ESR、CRP,熏蒸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
- 陈志煌沈鹰刘明岭孙维峰韦嵩何丹丹
- 关键词:中草药
- 痛风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22年
-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收集80例在风湿病科住院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组与瘀热阻滞证组,每组各40例。设计临床观察表,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身高、既往病史、痛风病史、症状、体征、中医舌脉、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mer)等信息。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痛风发作特点、中医脉症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差异。【结果】(1)与瘀热阻滞证组比较,湿热蕴结证组患者的年龄较大,病程较长,BMI较高,关节肿痛数目较多,肘关节受累较明显,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较突出,ESR、CRP、D-Dimer水平升高更明显;而瘀热阻滞组患者的舌质暗、脉细涩较明显,PLT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湿热蕴结证多见于中老年体胖、病程长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热像明显,关节肿痛数目多且上肢关节易受累,炎症指标更高;而瘀热阻滞证以血瘀征象突出,炎症较轻。
- 刘明岭陈靖雯何家颖刘敏莹徐强林昌松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中医证型湿热蕴结证
- 略谈陈纪藩教授治疗痹症临床经验
- 本文介绍陈纪藩教授治疗痹病,从整体出发,运用四诊合参,详细辨证,明确患者当前的病理状态,从而确定扶正以祛邪,祛邪以扶正的治疗方法。因该病常常呈现寒热错杂的现象,面对这种病情错杂之证,必须用药性相反的药物并投的方法,运用这...
- 林昌松刘明岭关彤
- 关键词:痹证中药治疗病理机制
- 麻黄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麻黄在《金匮要略》方剂中应用广泛,有时用于解表,有时用于通经,有时用于平喘,有时用于发散水气,有时用于治疗心悸,还可用于去黄,甚至用于还魂等等,远超出"发汗解表"的范围,且在配伍、用量及煎服法等方面十分讲究,还强调了麻黄的使用禁忌。探析麻黄在书中的应用规律,对提高麻黄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技巧有重要价值。
- 刘明岭
- 关键词:麻黄金匮要略中医经典
- 中医微创针刀镜在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2年
- 中医微创针刀镜是目前中医诊治风湿病的新技术,是以西医解剖学、手术操作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微创诊疗技术,该技术融合了现代医学的内窥镜和传统医学的小针刀及微创外科技术,诊疗过程中在不破坏整体结构前提下,仅改善微细组织结构,是毫针和常规外科手术无法替代的新技术,可视为传统医学外治法的延伸,具有疏通经脉、开痹消瘀作用。它具有创伤小、操作可视化、安全性高的优点,适用于各种关节顽固性肿痛及软组织病变,并有辅助临床诊断并同时治疗病变的价值,同时可用于疾病情况评估及疗效评价,经临床验证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刘明岭林昌松关彤刘清平刘丽娟雷旭杰徐强张明英
-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风湿病微创治疗
- 四种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评价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5例已确诊为鼻咽癌患者及108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EBV抗体VCA-IgA、EA-IgA、Rta-IgG、NA1-IgA含量。结果鼻咽癌组EBV抗体VCA-IgA、EA-IgA、Rta-IgG、NA1-Ig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73%、41.46%、44.39%、58.05%;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96%、8.33%、7.41%、10.19%,鼻咽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A-IgA、Rta-IgG、NA1-IgA在鼻咽癌Ⅲ期和Ⅳ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鼻咽癌Ⅰ期、Ⅱ期的阳性率(P<0.01),VCA-IgA在鼻咽癌Ⅲ期和Ⅳ期阳性率显著高于鼻咽癌Ⅰ期的阳性率(P<0.01)。鼻咽癌Ⅰ期和Ⅱ期患者VCA-Ig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EA-IgA、Rta-IgG、NA1-IgA(P<0.05或P<0.01)。VCA-IgA、EA-IgA、Rta-IgG、NA1-IgA 4种抗体并联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EBV抗体单项、任意2种或3种抗体并联检测(P<0.05或P<0.01);4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项抗体检测(P<0.01);4种抗体串联检测的特异度(99.99%)高于并联检测的特异度(66.35%)。结论联合检测EBV抗体VCA-IgA、EA-IgA、Rta-IgG、NA1-IgA有相互补充作用,4种抗体并联检测敏感度最高,可提高鼻咽癌筛查的敏感度,串联检测时可提高鼻咽癌筛查的特异度。
- 邓日辉刘丽燕谢伟柯刘明岭张桂荣
- 关键词:EBV抗体鼻咽癌
- 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外用方剂组方规律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89首,涉及中药148味,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个。结论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多用清热化湿及活血化瘀药,演化得到的新处方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阮哲覃文仪刘明岭关彤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外用数据挖掘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文献筛选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DisGeNET及TTD数据库检索痛风相关靶点,并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疾病-药物-靶点-成分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R 4.0.3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预测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活性成分125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0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磷酸酶结合、金属内肽酶活性、MAPK活性、转录因子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TNF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CL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与痛风密切相关。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治疗痛风的炎症反应、尿酸代谢紊乱和骨破坏等多个环节中发挥显著作用,为今后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何家颖刘明岭李淑瑶王馨玉关彤
- 关键词:桂枝芍药知母汤网络药理学痛风
- 反流性肾病治验
- 2004年
- 张德全董秀丽刘明岭
- 关键词:反流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治验
- 藿朴夏苓汤作为现代人常服保健方探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由于现代人工作状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许多不良的潜在因素导致人们脾胃不健、痰湿内蕴、气血壅滞,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此状态是诸病的病理基础。如常服具有健脾胃、化痰湿、消壅滞的藿朴夏苓汤,可祛邪正安,延缓或防止诸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达到预防保健作用。故笔者倡议藿朴夏苓汤作为现代人的常服保健方。
- 常向明刘明岭林华
- 关键词:中医药藿朴夏苓汤治未病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