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洪伟
- 作品数:63 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变译理论》展读——兼与黄忠廉先生商榷被引量:6
- 2004年
- 变译理论在一个新的学术维度上扩展了翻译理论的空间 ,丰富并构造了翻译学上的新的理论形态。然而 ,反观其理论表述 ,笔者发现构成变译理论自身结构的某些基本原则与具体细节存在颇多不恰当与疏漏之处。本文仅以书中的两个命题———变译理论的应用范围的界定以及如何处理翻译作品中的所引为研究个案 ,借此阐明笔者对变译理论的个人理解并兼与著者就其存在的某些理论分歧予以商榷。
- 贾洪伟刘静
- 关键词:翻译学书评
- 符号范畴、偶然性与《孔乙己》文本剖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以丁达·格雷的《一级符号范畴、二级符号范畴、三级符号范畴与偶然性》(Firstness,Secondness,Thridness,andcha(u)nciness,1987)的汉译为基础,归纳该文论点,评述其功过,以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为例,探讨中国小说中类似的符号使用与偶然性问题,并附列汉译文以飨读者。
- 贾洪伟
- 关键词:皮尔士偶然性
- 编译研究综述被引量:16
- 2011年
- 以史学的范式,对1980年代以来国内编译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系统回顾,针对编译的定义、英文术语、性质和应用范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西方语言学典籍译介的角度,为编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贾洪伟
- 述往事 思来者 明道理——有关翻译史编写的思考被引量:8
- 2014年
- 古人言"学术之道在乎继承",隐含了"以史为鉴"这一道理。学科史著作,就是一盏来自远古的明灯,指引今人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本文以翻译史为例,探讨翻译史编写中涉及的史著本质、任务、内容、范围、择选标准等问题,并针对中国少数民族翻译史的书写提出针对性建议。
- 贾洪伟姜闽虹
- 关键词:翻译史中国翻译史写作
-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被引量:1
- 2020年
- 雅可布森于1959年提出的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因存在界限不清、层次错置等逻辑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一直受到国际学界的批评,但这些反思性作品依然存在以文学作品的狭义语际翻译为重心,忽视了同一民族文化和不同民族文化范畴内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有形符号与无形符号之间的符号活动和符指过程。因而有必要参考洛特曼于1984年提出的符号域以及霍夫梅耶于1993年拓展的符号域,对符号域加以重新界定,并结合翻译符号学研究的需要,与符号活动和符指过程的现实,提出并阐释域内翻译、域际翻译和超域翻译三类范畴,探讨三域的本质、构成和内涵。
- 贾洪伟
- 中国民族语言学发展史的奠基作——《中国民族语言学基础教程》述评
- 2013年
- 《中国民族语言学基础教程》的出版,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习和研究者及相关学科学者,提供了基本的参考和教学依据。为便于读者了解该书的内容及价值,有必要对其做客观述评。
- 贾洪伟
- 《比较语音学概要》的译介考察被引量:2
- 2011年
- 刘复译作《比较语音学概要》的问世对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发展具有建构作用;从语言学史的角度看,该书的译介对中国普通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又具有引领之功。对该书译介情况进行系统考察,有助于学界对《比较语音学概要》一书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 贾洪伟
- 关键词:比较语音学译介
- 许渊冲翻译观之本质论——兼论中国翻译观之变异被引量:3
- 2017年
-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首位基于华夏哲学思想,以自身的翻译实践经验和民族学术资源为参照,提出具有世界性普世意义的翻译话语体系的翻译大家,他不但推翻了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不相干的相关论点,还向全球翻译学界宣示了中国人不但可以做"中译外",更可以依据"中译外"经验总结出健全的翻译理论体系。
- 贾洪伟
- 关键词:翻译观
- 有关中国文化走出去视角下民间力量的几点思考?被引量:4
- 2017年
-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知网"载有"民间力量"为主题的研究数据398项。本文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呈现当前"民间力量"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在民间力量缘起、界定与分类、依存机制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主体走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多元转变的情况下,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合作与协作模式,即民间力量以政府力量为指导轴心,辅助政府力量,充分地发挥民间力量易于被信任和接受的优势,"补充"和"缓和"官方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软实力。
- 贾洪伟
-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
- 翻译跨学科之悖论被引量:1
- 2017年
- 20世纪80年代开始,翻译学者逐渐产生学科意识,开始以科学方法探究以翻译为对象的真知,建构具有体系性、客观性、科学性的独立学科,同时提出翻译的跨学科或多学科理念。文章一方面以翻译的广义内涵为切入点,以翻译在历史上的发生机制为依据,引入翻译就是符号转换行为与过程的观念,阐释翻译及翻译研究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态势;另一方面从文本符号转换和跨学科路径研究翻译的角度,讨论今日跨学科是翻译的宿命,亦是历史的悖论,指出翻译研究中所谓的其他学科方法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共有工具,且翻译行为、翻译过程、译本是符号行为、符号过程、符号内容/形式,揭示带有多学科文本关系和印记的翻译研究实际就是人类认识自身及客观文本世界所做的关联性研究,即翻译研究本身所具有的普适性本质属性。
- 贾洪伟
- 关键词:翻译跨学科宿命悖论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