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勇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正交
  • 3篇中药
  • 2篇正交试验
  • 2篇制剂
  • 2篇提取物
  • 2篇挥发油
  • 2篇固体制剂
  • 2篇干法
  • 2篇包合
  • 2篇包合工艺
  • 1篇电子舌
  • 1篇电子舌技术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 1篇醒脑静注射液
  • 1篇嗅觉
  • 1篇嗅觉障碍
  • 1篇血必净
  • 1篇血必净注射液
  • 1篇炎平

机构

  • 14篇江苏康缘药业...
  • 3篇成都大学
  • 3篇中药制药过程...
  • 1篇四川天一学院

作者

  • 14篇罗勇
  • 4篇萧伟
  • 4篇王永香
  • 4篇王振中
  • 3篇毕宇安
  • 3篇张书嘉
  • 2篇肖伟
  • 2篇章晨峰
  • 2篇徐殿红
  • 2篇朱明岩
  • 2篇王健伟
  • 2篇胡晗绯
  • 2篇李贵平
  • 1篇徐玉玲
  • 1篇周一飞
  • 1篇徐连明
  • 1篇王生阳
  • 1篇范庆龙
  • 1篇米慧娟
  • 1篇程雪丽

传媒

  • 5篇机电信息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能制造在中药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为解决制约中成药做大做强的科技难题,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实施智能制造势在必行。现阶段智能制造引领着中药固体制剂不断发展,逐步实现了药品生产的批—批一致、段—段一致、点—点一致,运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实现管理高效、品质卓越、生产周期缩短的目标,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现以某知名制药企业为例,阐述了智能制造在中药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可以对智能制造在中药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广与示范作用。
江维维罗勇张江艳
关键词:中药固体制剂
一种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辛夷1‑6重量份、苏叶1‑6重量份、荆芥1‑5重量份、白芷1‑5重量份、牛蒡子1‑5重量份、苍耳子1‑5重量份、五味子1‑5重量份、太...
肖伟贾银芝李贵平罗勇王永香张书嘉王鑫胡晗绯章晨峰王振中
文献传递
管花肉苁蓉提取物干燥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管花肉苁蓉提取物的干燥工艺。方法:以管花肉苁蓉提取物干燥粉末的松果菊苷含量、压缩度、休止角为考察指标,比较板式干燥、带式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4种干燥方法,优选较为合适的干燥方法,并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干燥方法选择喷雾干燥法,干燥条件为浸膏相对密度为1.15(50℃),进风温度190℃,进料速度9600 m L·h-1,喷头转速为180 Hz。结论:优选确定的喷雾干燥条件,适应产业化生产,且能够达到苁蓉总苷胶囊的装填要求。
高金徐忠坤罗勇徐连明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关键词:管花肉苁蓉提取物喷雾干燥正交试验
栀子提取物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优选研究
2017年
目的:以真空带式干燥机为研究对象,优选栀子提取物浸膏的干燥工艺。方法: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含量,以干膏含水率和栀子苷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真空带式干燥机的加热系统温度、进料速度、履带速度对栀子提取物浸膏干燥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的栀子提取物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条件为加热系统温度1区95℃、2区90℃、3区75℃,进料速度为20 L/h,履带速度为25 cm/min。结论:采用优选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所得栀子提取物的干膏含水率低,栀子苷转移率高,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栀子提取物浸膏的生产。
罗勇徐殿红朱明岩程雪丽
关键词:栀子提取物正交试验栀子苷高效液相色谱
基于电子舌技术研究蜜炙枇杷叶配方颗粒的“炮制痕迹”
2024年
目的为了解决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无法检识原料是否进行炮制的弊端,引入电子舌识别技术进行“炮制痕迹”挖掘,建立枇杷叶配方颗粒(Eriobotryae Folium formula granules,EF-FG)和蜜枇杷叶配方颗粒(honey-fried Eriobotryae Folium formula granules,HEF-FG)的电子滋味识别方法,对EF-FG和HEF-FG进行了味值定量表征。方法利用电子舌技术,对EF-FG、HEF-FG的酸味、咸味、鲜味、甜味、苦味、通用6种味值进行检测,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用电子舌技术所获得的各种味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子舌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枇杷叶蜜炙对AHS(酸味)、CPS(通用)、SCS(苦味)味阈值的改变都有作用;PCA有助于识别HEF-FG和EF-FG;利用OPLS-DA可以构建EF-FG和HEF-FG的滋味判别模式,该模型对X矩阵的解释率(Rχ^(2))为0.978、对Y矩阵的解释率(RY^(2))为0.852、预测能力(Q^(2))为0.788,表明该模式预测性较好。结论电子舌技术能够利用数字客观显示出蜜炙对EF-FG滋味的差异,有助于对EF-FG与HEFFG进行有效的区分,可作为HEF-FG“炮制痕迹”的探索技术。
奉梅徐杨时小东杨文蓉邓梦雨李秭钰刘涛罗勇罗勇
关键词:电子舌技术枇杷叶蜜炙主成分分析
胶体磨法包合连翘、薄荷混合挥发油的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优选胶体磨法制备连翘薄荷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β-CD与水的比例、连翘薄荷油与β-CD的投料比和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显微影像初步验证连翘薄荷油-β-CD包合物是否形成。结果β-CD包合连翘薄荷油的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的比例为1∶3,连翘薄荷油与β-CD的比例为1∶9,包合时间为25 min。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显微影像初步证明了连翘薄荷油包合物的生成。结论胶体磨法包合连翘薄荷油合理可行。
米慧娟王永香罗勇张传力孟瑾萧伟
关键词:包合工艺胶体磨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江苏省东海县种植基地金银花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考察自然晒干、烘房烘干、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硫磺熏蒸阴干5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江苏省东海县药材种植基地金银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有显著影响,对木犀草苷含量无明显差异。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样品绿原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67%,3.39%,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815,0.793;烘房烘干、硫磺熏蒸阴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87%,2.53%,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64,0.765;晒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最低为1.92%,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40。根据研究结果,同时结合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银花药材内控标准,东海县种植基地金银花最佳加工方法为烘房烘干法,该研究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永香罗勇沈娟周一飞王振中萧伟
关键词: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绿原酸木犀草苷
一种建立固体制剂中间体物理性质指标的通用测试模型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立固体制剂中间体物理性质指标的通用测试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选取固体制剂中间体样品,将所述中间体样品划分校正集与验证集,采集近红外光谱;(2)对所述中间体样品测定物理性质指标;(3)对所述近红外...
肖伟徐芳芳张永超贾银芝李贵平罗勇王永香张书嘉王鑫胡晗绯章晨峰王振中
文献传递
中药298总皂苷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2016年
目的:以中药298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纯化的方法得到其有效部位总皂苷。方法:首先对中药298乙醇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然后考察D101、DA-201、DM-301、AB-8四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中药298总皂苷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的差异,从中优选出适宜的大孔树脂,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依次洗脱对中药298总皂苷的分离效果。结果:最优的乙醇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60倍溶剂量、加热2.5 h、提取2次。筛选得到对中药298总皂苷分离效果较好的是D101型大孔树脂,其静态吸附量为30.08 mg/g,解吸率为76.6%。D101型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研究表明,总皂苷主要集中于50%、70%的乙醇洗脱溶液中。结论:工艺放大验证实验表明,中药298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纯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富集总皂苷组分,干物质提取率为3.03%,总皂苷含量为51.96%。
王健伟王生阳张书嘉罗勇毕宇安
关键词:总皂苷乙醇提取大孔树脂
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的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
2024年
病毒性疾病一直对人类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中药注射剂在急性病毒感染的治疗中能快速缓解病情,在临床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疗效虽迅速,但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争议,2023年召开的我国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建议推动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研究、评价,以明确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佐证,有助于全面认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常用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处方与成分、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注射剂对病毒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及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未来方向提供参考,全面认识抗病毒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价值。
田佩灵杨键李高阳蒋盈盈罗勇刘晓凤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