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妍 作品数:49 被引量:368 H指数:12 供职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8 2015年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VEGF、VEGFR1、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复制组。对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再将模型复制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眼针组、眼针加运动组,分别进行眼针、眼针运动疗法干预治疗,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VEGFR1/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眼针组及眼针运动疗法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域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及眼针运动疗法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眼针运动疗法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眼针组。结论:眼针运动疗法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缺血半暗带区域内VEGF、VEGFR1、VEGF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半暗带组织中血管的新生,加快侧枝循环的建立,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邵妍 王鹏琴 王树东 李超华关键词:眼针疗法 脑缺血再灌注 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眼针带针运动组)、治疗2组(TDCS配合眼针带针运动),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治疗1组给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2组在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后立即应用眼针带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2组下降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分数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够进一步增强眼针带针康复疗法的疗效,使患者的运动能力能够明显的增强,显著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崔聪 王鹏琴 邵妍 刘峻关键词:眼针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益气健脾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干预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1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健脾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CAM-1、s CD40L、TGF-β1水平、中医症状及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结果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有效率(89.09%,4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40/5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74.54%,41/55)明显高于对照组(54.54%,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胸闷、胸痛症状评分、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F-V1≤-0.04mm·s几率(27.27%,15/55)显著低于对照组(47.27%,26/55)(P <0.05),ST段异常改变较对照组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VCAM-1、s CD40L、TGF-β1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益气健脾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影响降低血黏度,改善心电图异常水平,其治疗机制可能为益气健脾方通过干预血清VCAM-1、s CD40L、TGF-β1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调节,从而对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 邵妍 孟晓媛 陈智慧 裴宇鹏 张哲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益气健脾方 VCAM-1 TGF-Β1 浅析彭静山教授学术思想之一——八字取穴大接经 被引量:21 2015年 通过查阅大量彭老相关书籍和文献,走访彭老的家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彭老的从医经历及诊病思路、过程。作者认真研究彭老的诊治疾病方法,总结其中医辨证及针灸治疗方面的学术思想。彭老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先辨阴阳,再立治法,最后临处方。他在临证取穴的时候,采用循经触诊,即寻找病穴及相关腧穴,采用八个字取穴原则,治疗上采用原络配穴大接经的方法,从而治疗疾病,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彭老临证诊治疾病强调先辨阴阳,后立法处方,再则配穴处方。按照循经触诊取穴,采用七方十二剂和一点、二穴、三线、四面的配穴原则,通过调整机体经络气血达到治病目的。 邵妍 王鹏琴关键词:学术思想 依据络病理论运用眼针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观察依据络病理论运用眼针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中药汤剂组)、治疗2组(眼针配合中药汤剂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胰激肽原酶片口服;治疗1组给予胰激肽原酶片口服同时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2组在给予胰激肽原酶片及中药汤剂口服同时给予眼针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蛋白排泄率情况、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2组下降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均下降,且治疗2组下降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肌酐数值均下降,且治疗2组下降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均上升,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据络病理论运用眼针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早期DN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临床蛋白尿的产生,提高肾小球率过滤,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杜鹃 邵妍 崔聪关键词:眼针 络病 肾小球滤过率 探讨彭氏眼针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为了追逆溯彭氏眼针的理论渊源,明确眼针定位分区方案。方法:研究"五轮八廓"学说的发展,系统对中医古代文献进行梳理,理清五轮八廓学说的学术源流,对眼针的理论来源进行剖析,对理论基础方面加以阐述,不断完善眼针理论的基础。查阅大量古代文献,发现眼与脏腑的密切联系,通过白睛的络脉颜色、形态改变来反应脏腑的疾病变化。彭老根据眼与脏腑的关系,联系八廓理论及其关系,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从观眼识病、眼诊病、眼针疗法3个阶段而创立眼针疗法,从而明确眼针疗法的八向八线定八区的方案。结论:彭老通过眼的白睛脉络变化能反应脏腑的疾病,联系五轮八廓学说而创立眼针分区,经过不断研究发展,明确眼针疗法的八向八线定八区的方案,从而针刺眼周八区十三穴调整脏腑、治疗各种疾病。 邵妍 王健关键词:眼针疗法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体系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建立了中医诊疗轻中度抑郁症方案(草案)及疗效评价体系(草案)。方法:应用针刺百会、丰隆等穴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并与口服氟西汀组、单独针刺组、单独中药组进行疗效比较,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A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分,并在研究中进行各组TESS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经8周治疗后,针刺结合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76.36%,口服西药氟西汀组有效率78.9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中药组改善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针刺结合中药组比西药组的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后续研究表明,针刺结合中药组、单独针刺组、单独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中药组改善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独针刺及单独中药组。 邵妍 陈以国 王鹏琴 王健关键词:抑郁症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48例予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障碍恢复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OMA)评分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分析2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差值分别与ADL评分差值、SS-QOL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2组治疗后BBS评分、FM-B评分、Tinetti POM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DL评分及SS-QOL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差值与ADL评分差值、SSQOL评分差值均具有正相关性,说明随着平衡功能的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结论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患者平衡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田立茹 王鹏琴 邵妍 杨森 张嘉敏关键词:卒中 中风后遗症 眼针 运动疗法 眼针埋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味觉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探究眼针埋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伴味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周围性面瘫伴味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体针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眼针埋针治疗。通过House-Brackmann (H-B)分级、味觉评分测试、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H-B分级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H-B分级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甜味、咸味、酸味味觉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味觉评分升高更为明显,其中两组甜味、咸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0.00%,显效率为6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眼针埋针疗法联合体针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并可改善面瘫引起的味觉障碍。 康健 邵妍关键词:眼针 埋针 周围性面瘫 味觉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病科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拜阿司匹林0.1 g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1次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 3~5 mL日1次静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时间为2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s-CRP、IL-6、LDL-C、TG含量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2组中医证候评分、hs-CRP、IL-6、LDL-C、TG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能够抑制炎性反应、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胸闷、胸痛、倦怠乏力等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 邵妍 孟晓媛 刘光辉 王洋 陈智慧 裴宇鹏 孙明祎 汲泓关键词:瓜蒌薤白半夏汤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