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泳

作品数:11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骨髓炎
  • 4篇骨折
  • 3篇骨搬移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伊利扎罗夫技...
  • 2篇术后
  • 2篇胫骨
  • 2篇胫骨骨折
  • 2篇骨移植
  • 1篇修补术
  • 1篇医学信息学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 1篇愈合
  • 1篇再骨折
  • 1篇诊疗
  • 1篇诊疗效果
  • 1篇知识图
  • 1篇知识图谱
  • 1篇植骨

机构

  • 11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王泳
  • 6篇彭阿钦
  • 4篇张彦龙
  • 3篇曲雁
  • 2篇吴天昊
  • 2篇吴希瑞
  • 1篇李萍
  • 1篇江越
  • 1篇贾川
  • 1篇邸军
  • 1篇杨磊
  • 1篇张晓
  • 1篇郑金
  • 1篇陈居文
  • 1篇李鹏飞
  • 1篇邵新中
  • 1篇刘扬
  • 1篇孔令伟
  • 1篇刘士波
  • 1篇李凯

传媒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科技风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策略刍议
2024年
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医疗信息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的策略,以提供可靠、高效和安全的医学信息服务。
彭硕翟从劼史静丹曲雁王泳武泽浩
关键词:网络环境医学信息
以河北省某三甲医院为例谈科研伦理管理建设被引量:1
2018年
在生命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科技发展与组织管理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走向成熟。无论是在科研项目管理还是在学术成果发表等方面,相关管理部门都提出了伦理审查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我国还处于学习国外知识经验的阶段,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和具体的操作规范。在此情况下,如何提升科研伦理管理建设水平就成为医院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河北省某三甲医院为例,分析科研伦理管理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郑金王泳刘扬贾川曲雁杨磊江越杨树玲
关键词:科研伦理管理建设
胫骨骨搬移后再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基于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后发生再骨折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月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发生再骨折的19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例;年龄15~66(37.7±13.0)岁。再骨折致伤原因:摔伤4例,砸伤1例,撞伤1例,无明显外伤史13例。再骨折发生的时间:2例外固定架尚未拆除时,发生同侧股骨远端骨折;其余17例最短1 d,最长30个月。再骨折部位:再生区8例,对接点9例,同侧股骨干2例。按笔者新提出的改良Simpson分型进行再骨折分类,再骨折治疗方法包括石膏托固定、牵引或外固定架固定。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标准进行骨愈合与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17(12.3±3.2)个月。按改良Simpson分型:Ⅰa型3例,Ⅰb型1例,Ⅰc型3例,Ⅱ型1例,Ⅲ型9例,Ⅴ型2例。所有再骨折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保守治疗6例,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5、3、2、2、2个月,其中1例发生成角约20°的畸形愈合。手术治疗13例,骨折愈合时间为2~6(4.4±1.4)个月。按ASAMI评分标准:骨愈合均为优。功能结果优6例,良13例,其主要原因为踝关节或膝关节僵直。结论:新的改良Simpson分型与骨搬移后再骨折的临床实际类型更为贴切,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外固定架治疗再骨折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张彦龙刘士波王泳吴天昊桑睿政董健伟李鹏飞吴希瑞彭阿钦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髓炎骨搬移再骨折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两种疗法的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Ⅰ、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特点及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8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行预处理。根据手术方式分甲组(n=27)和乙组(n=11)。甲组采用超声监测下清宫组;乙组采用腹腔镜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瘢痕修补术手术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恢复及手术疗效。结果甲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天数、术后正常月经来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高于乙组,术后肌层厚度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用于Ⅰ、Ⅱ型CSP诊治,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诊疗。Ⅰ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均采用超声监测下清宫术,安全有效、创伤小、花费低。腹腔镜CSP病灶切除术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时,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可作为Ⅱ型病例治疗的首选。
王泳李萍
关键词:子宫瘢痕妊娠清宫术
扩髓清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髓腔植入治疗髓内钉术后感染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 探讨应用扩髓清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棒髓腔植入治疗髓内钉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感染的患者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19~63岁,平均39.2岁;股骨5例(4例愈合,1例未愈合),胫骨7例(5例愈合,2例未愈合).其中8例初始损伤为闭合性骨折;4例为开放性骨折,均为Gustilo-AndersonⅡ型.根据Ciemy-Mader骨感染分型,Ⅰ型(髓内型)6例,Ⅰ型+Ⅲ型(局灶型)4例,Ⅰ型+Ⅳ型(弥散型)2例.12例患者均先取出髓内钉,再扩髓和冲洗髓腔,彻底清除髓腔内感染及坏死的组织.对于同时存在窦道和脓肿者,将感染的软组织一并切除;对于合并局灶型或弥散型感染者,将感染及坏死的骨质做局部或整段切除,节段性骨缺损应用Ilizarov技术行二期重建.9例骨折已愈合者和1例骨折未愈合但断端稳定者,清创后,髓腔内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并于术后12~14 d取出;另外2例骨折未愈合者,髓腔内植入抗生素骨水泥棒,以重建骨折端稳定性.所有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3周,后改成口服3周,共计6周.结果 12例患者均随访15~33个月,平均23.5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或遗留感染.3例骨折未愈合者,其中1例胫骨感染,经髓内骨水泥棒固定,术后10个月骨折愈合;1例胫骨感染,断端稳定,髓腔内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炎症局限后,行感染病灶节段性切除,骨缺损达6 cm,通过双平面截骨骨搬移重建骨缺损,骨搬移术后16个月骨缺损愈合;1例股骨感染,骨折端清创后形成4 cm骨缺损,将股骨短缩,并用抗生素骨水泥棒临时固定,术后3个月取出骨水泥棒,并行股骨延长,延长术后12个月骨折端及延长区皆愈合.结论 应用扩髓清创联合骨水泥链珠/棒髓腔植入是治疗髓内钉术后骨感染的有效方法.
张彦龙冯晨晨田书伟王泳彭阿钦
关键词:髓内
单平面与双平面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单平面截骨和双平面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8年6月— 2015年10月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36例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6.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6~68岁[(38.4±13.6)岁]。清创后骨缺损为6~20 cm[(9.7±3.4)cm]。根据术中不同的截骨方法分为两组:单平面截骨骨搬移组20例(单平面组),双平面截骨骨搬移组16例(双平面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搬移时间、再生区固化时间、对接点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评分标准进行骨愈合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拆除外固定架后随访12~40个月[(29.8±7.8)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再生区固化良好。单平面组骨搬移时间为91.1(60~165)d,双平面组为55.6(30~125)d(P〈0.01)。单平面组再生区固化时间为15.0(7.0~31.0)个月,双平面组为10.0(4.0~18.0)个月(P〉0.05)。单平面组对接点愈合时间为9.8(6.0~17.0)个月,双平面组为8.2(3.0~16.5)个月(P〉0.05)。单平面组外固定时间为18.2(9.5~36.0)个月,双平面组为12.0(5.0~18.0)个月(P〈0.01)。单平面组外固定指数为2.1(1.4~2.8)个月/cm,双平面组为1.1(0.8~2.0)个月/cm(P〈0.01)。单平面组和双平面组针道感染分别为18例和13例,对接点不愈合分别为6例和2例,再骨折分别为5例和4例(P均〉0.05)。按ASAMI评分标准:单平面组和双平面组骨愈合为优者各组均为10例,差分别为10例和6例;功能评估为优者分别为15例和12例,良分别为5例和4例(P均〉0.05)。结论对于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双平面截骨骨搬移与单平面截骨相比,能够降低外固定指数,缩短外固定架佩戴时间;但对预后和并发症�
张彦龙王泳邸军彭阿钦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髓炎伊利扎罗夫技术
半开放植骨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半开放植骨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3月—2017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6例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6~65岁[(39.6±12.8)岁]。植骨前骨缺损为1.4~6.0 cm[(3.3±1.2)cm],植骨后植骨颗粒表层软组织缺损为2.3 cm×1.1 cm^8.5 cm×5.0 cm。均先行创面清创,若骨缺损为>6 cm的节段性缺损,则先行骨搬移缩小骨缺损,待骨缺损临近对接时,再在对接点行开放植骨修复骨缺损;若骨缺损位于跟骨或胫骨干骺端,则在清创后行Ⅰ期或Ⅱ期开放植骨。植骨后用含抗生素骨水泥片覆盖植骨创面14例(半开放植骨组),植骨后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覆盖植骨创面12例(VSD组)。比较两组患者植骨后肉芽组织覆盖植骨颗粒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骨缺损愈合时间、植骨后覆盖创面材料费用及并发症(创面感染、植骨颗粒坏死)发生情况。依据Paley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0个月[(19.3±7.2)个月]。半开放植骨组和VSD组植骨创面肉芽组织覆盖时间分别为22.2 d(15.0~44.0 d)和20.2 d(15.0~24.0 d)(P>0.05),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3.1个月(1.5~5.5个月)和3.1个月(1.5~6.5个月)(P>0.05);骨缺损愈合时间分别为(5.5±2.2)个月和(5.9±2.4)个月(P>0.05);植骨后覆盖创面材料费用分别为(2 056.1±23.4)元和(5 555.3±1 105.5)元(P<0.05)。两组创面均无感染。半开放植骨组和VSD组术后植骨颗粒表层坏死分别为2例和1例(P>0.05)。按Paley功能评分标准:半开放植骨组优12例,良2例;VSD组优11例,良1例(P>0.05)。结论对于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半开放植骨术可简化开放植骨后创面的护理,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和骨折愈合,与VSD的治疗效果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降低。
吴天昊张彦龙王泳张晓田书委吴希瑞彭阿钦
关键词:下肢骨髓炎骨移植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外固定架闭合复位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5.5岁.单纯Pilon骨折14例,其他合并掌、指骨骨折或肌腱损伤.所有Pilon骨折均为近指间关节闭合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4周拆除外固定支架1例,5周拆除10例,6周拆除13例,固定期间无支架松动,无针孔感染发生.去除外固定架后行功能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周,平均6周.其中1例手指有20°旋转,5例关节间隙合并骨折块,影响功能的2例,后期行骨折块取出.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5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简单、方便、实用、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近期疗效满意.
陈居文邵新中王泳孔令伟
关键词:指骨外固定器闭合复位PILON骨折
骨搬移联合开放植骨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被引量:43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骨搬移联合开放植骨和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8例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2—51岁,平均39.4岁。所有患者首先彻底清创,去除感染及坏死的骨与软组织,清创后胫骨骨缺损长度为3.5-13.5cm,平均8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3cm×1.1cm-8.5cm×6.0cm,平均4.8cm×2.5cm。安装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后,6例行单平面或双平面截骨骨搬移,待断端临近对接时,行开放植骨。另外2例清创后直接行断端短缩和开放植骨,同时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所有患者开放植骨后创面用VSD覆盖,行负压引流。记录骨搬移或延长时间、植骨后创面愈合时间、对接点愈合时间、再生区固化时间、外固定架佩戴时间和外固定指数。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评分标准进行骨愈合和功能评价。结果外固定架拆除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0.2—36.4个月,平均12.2个月。创面均顺利愈合,无一例感染复发或遗留感染。骨搬移或延长时间为30—69d,平均50d。7例创面自行愈合,愈合时间为1.2—6个月,平均3.4个月。1例创面经植皮后愈合。所有对接点和再生区均愈合和固化良好。对接点愈合时间为5.3-10个月,平均6.8个月。再生区固化时间为4.8—8.5个月,平均6.2个月。外固定架佩戴时间为6.5-11.5个月,平均8.6个月。外固定指数为0.7-1.9个月/cm,平均1.2个月/cm。按ASAMI评分标准:骨愈合优7例,差1例;功能结果优4例,良4例。结论Ilizarov骨搬移联合开放植骨和VSD技术能促进对接点创面愈合和骨性愈合,缩短外固定架的佩戴时间,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伴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张彦龙王泳彭阿钦
关键词:骨髓炎伊利扎罗夫技术不愈合骨移植
国内外医学信息学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Medical Informatics”为关键词检索2013-2023年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分析医学信息学研究地理与时间分布、机构间的合作网络、学科交叉、文献被引情况,为医学信息学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彭硕翟从劼史静丹曲雁王泳武泽浩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