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世华

作品数:46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专利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露天
  • 9篇矿石
  • 8篇放矿
  • 7篇横梁
  • 7篇采场
  • 6篇电机
  • 6篇同步电机
  • 6篇控制精度
  • 6篇初速
  • 6篇初速度
  • 5篇配矿
  • 5篇涡轮
  • 5篇安全系数
  • 4篇斜槽
  • 3篇电动
  • 3篇电动机
  • 3篇电缆
  • 3篇岩石试样
  • 3篇液压
  • 3篇液压控制

机构

  • 46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武钢资源集团...

作者

  • 46篇潘世华
  • 43篇刘艳章
  • 41篇陈小强
  • 27篇叶义成
  • 27篇张群
  • 27篇张丙涛
  • 20篇柯丽华
  • 19篇刘永涛
  • 19篇张奎
  • 15篇王文杰
  • 9篇石志军
  • 8篇张红军
  • 8篇王其飞
  • 8篇邓磊
  • 6篇赵卫
  • 6篇祝青
  • 5篇王其虎
  • 5篇盛建龙
  • 5篇叶祖洋
  • 3篇涂福泉

传媒

  • 7篇金属矿山
  • 4篇矿冶工程
  • 3篇化工矿物与加...
  • 2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爆破
  • 1篇矿产综合利用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8
  • 14篇2017
  • 18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龙泉矿品位分布的3D-Mine数字模型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乌龙泉矿东区采场内矿石出矿品位波动较大、低品级矿石难以回收,而采场内配矿效率低、准确度不高,不利于矿山高效稳定生产。采用3D-Mine构建乌龙泉矿东区采场矿石品位分布数字模型,将品位分布数字模型样品数据与钻孔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品位输出的可靠性。提出了品位分布数字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基本流程为模型上圈定开采计划线—开采计划线内矿石产量和品位统计—爆破区域划分—配矿方案制定—现场开采及配矿工作,并应用于乌龙泉矿东区采场的实际开采和配矿工作中。结果表明:品位分布数字模型可以简单方便地统计任意开采区域内矿石的产量和品位,有效地指导工作面的推进和爆破区域的划分;通过统计各爆堆矿石的产量和品位,可以提高现场配矿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采场低品位矿石的回收、出矿品位稳定及矿山高效稳定的生产。
郭宏强欧阳治华潘世华张晶王波
关键词:乌龙泉矿配矿
一种模拟溜井溜矿的实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溜井溜矿的实验装置。其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由初速度控制实验装置(1)和溜井模型适配装置(2)组成。初速度控制实验装置(1)中的卸矿斗(18)活动地设置在支架(14)的上平面上,斜槽(16)与卸矿斗(18)...
刘艳章王其飞张丙涛叶义成邓磊张群赵卫石志军陈小强潘世华祝青
文献传递
GCRN评价模型在泥河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2016年
为确定泥河铁矿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提出一种反映采场出矿波动的评价指标——矿块回采波动率,并选取安全系数、矿块回采波动率、大主应力、矿房顶板沉降量4个评价指标,利用所构建的GCRN(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泥河铁矿工程实际对不同采场结构参数的11个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两种工况条件下采场围岩应力应变状态,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应用于GCRN评价模型,利用计算所得的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进行方案优选,最终确定方案6为最优方案,其矿房和矿柱宽度均为20m。
陈小强刘艳章邹晓甜潘世华张群张丙涛
关键词:采场结构参数泥河铁矿
溜井底部放矿漏斗角对矿石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为研究溜井底部放矿漏斗角对矿石流动性的影响,以金山店铁矿-480^-410 m段主溜井为工程背景,采用PFC2D离散元软件对放矿漏斗角分别为45°、50°、55°、60°、65°的主溜井放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为定量描述不同放矿漏斗角下矿石流动性之间的差异,定义矿石质量流率比为矿石流动性评价指标,分析各放矿漏斗角下的矿石流动性特征,揭示放矿漏斗角对矿石流动性的影响机理。构建溜井放矿相似试验平台,进行溜井放矿相似模拟试验,计算矿石的质量流率比,并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放矿漏斗角为60°时,矿石质量流率比最大,矿石流动性最好;相似试验与数值模拟所得矿石质量流率比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相似试验结果能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
邹晓甜刘艳章张丙涛陈小强潘世华叶义成
关键词:数值模拟相似模拟试验
一种模拟溜井口卸矿时矿石入井的初速度控制实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溜井口缷矿时矿石入井的初速度控制实验装置。其技术方案是:支架(13)与平台(5)之间通过四根丝杠(1)连接,四根丝杠(1)的上端部与靠近支架(13)的四角处对应固定,丝杠(1)与平台(5)上的涡轮箱(7...
刘艳章张丙涛王其飞叶义成邓磊张群赵卫石志军陈小强潘世华祝青
文献传递
一种露天矿采场动态复垦方法
一种露天矿采场动态复垦方法。其技术方案是:第一、二台阶采矿结束时,依次对第一台阶坡面(1)和第一台阶下部平盘(2)进行复垦,第三台阶下部平盘(6)同时采剥推进;第三台阶采矿结束时,依次对第二台阶坡面(3)和第二台阶下部平...
刘艳章张丙涛张群叶义成柯丽华王文杰张红军邹晓田陈小强潘世华王其飞邓磊
文献传递
隔离层厚度对露天最终边帮破坏形式及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以霍各庄铁矿露天转地下首阶段开采为工程背景,选取典型勘探线剖面,建立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元局部强度折减法计算不同隔离层厚度下地下首阶段开采时露天最终边帮破坏形式及安全系数。分析表明,霍各庄铁矿地下首阶段开采时,隔离层厚度低于19 m时会造成露天最终边帮失稳,隔离层厚度在19~28 m范围内时,顶帮塑性变形区由坡脚先向首阶段采空区上盘侧壁发展,再向坡顶扩展贯通,隔离层厚度在28~50 m范围时,顶帮塑性变形区直接由坡脚贯通至坡顶;顶帮安全系数随隔离层厚度增大而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小,隔离层厚度超过45 m时,顶帮安全系数变化不再显著;底帮塑性变形区由坡脚贯通至坡顶,且安全系数无变化,底帮破坏形式和稳定性受隔离层厚度影响较小;霍各庄铁矿考虑边帮稳定性时隔离层厚度应不低于25 m。研究结果可为霍各庄铁矿及类似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合理隔离层厚度的选择提供指导。
吴恩桥刘艳章潘杨月潘世华蔡原田
关键词:安全系数
霍各庄矿露天转地下开采隔离层厚度与边坡稳定性研究
针对霍各庄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所面临的隔离层厚度确定和露天最终边帮稳定性分析两个关键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霍各庄矿露天转地下开采隔离层厚度与露天边坡稳定性研究,基于指标函数分析法建立了露天转地下开采的隔离层厚...
潘世华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
文献传递
一种露天矿采场动态复垦方法
一种露天矿采场动态复垦方法。其技术方案是:第、二台阶采矿结束时,依次对第台阶坡面(1)和第台阶下部平盘(2)进行复垦,第三台阶下部平盘(6)同时采剥推进;第三台阶采矿结束时,依次对第二台阶坡面(3)和第二台阶下部平盘(4...
刘艳章张丙涛张群叶义成柯丽华王文杰张红军邹晓田陈小强潘世华王其飞邓磊
文献传递
采场顶柱力学简化计算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建立合适的采场顶柱力学简化计算模型是进行采场顶柱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为了探究符合实际且便于工程应用的采场顶柱力学简化计算模型,根据约束条件的不同,将采场顶柱简化为3种常见梁模型:两端固定的梁、简支梁和悬臂梁模型,以均布荷载代替采场顶柱所受上覆岩层压力,应用弹性理论求解出3种采场顶柱力学简化计算模型的应变解析解;同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采场顶柱的应变分布特征;将数值模拟所得结果与力学简化计算模型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以程潮铁矿西区充填法试验采场为例,建立采场顶柱相似试验模型,对相似试验中采场顶柱底部应变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将采场顶柱简化为简支梁力学计算模型所得应变分布特征与数值模拟结果及相似试验监测数据具有一致性;工程中可采用简支梁模型分析采场顶柱的稳定性。
刘艳章张奎张群潘世华潘世华陈小强
关键词:简化计算模型数值模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