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连印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6篇卫星
  • 2篇弹射
  • 2篇丢弃
  • 2篇星表
  • 2篇星网
  • 2篇太空
  • 2篇频谱
  • 2篇频谱共享
  • 2篇终端
  • 2篇作战
  • 2篇网络
  • 2篇卫星表面
  • 2篇卫星故障
  • 2篇卫星网
  • 2篇卫星网络
  • 2篇卫星系统
  • 2篇物理故障
  • 2篇机器人
  • 2篇共享方法
  • 2篇发送

机构

  • 10篇中国空间技术...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邓连印
  • 4篇朱孟萍
  • 4篇陈新龙
  • 4篇张志民
  • 4篇孙玉成
  • 4篇李志
  • 2篇范春石
  • 2篇陈维春
  • 2篇贺杨
  • 2篇陈大可
  • 2篇王春锋
  • 2篇雷利华
  • 1篇张健
  • 1篇申志强
  • 1篇金丽花
  • 1篇张新源
  • 1篇王玮

传媒

  • 2篇航天电子对抗
  • 1篇国际太空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验证的认知卫星网络频谱共享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验证的认知卫星网络频谱共享方法,本申请应用于认知双卫星网络系统中,认知双卫星网络系统包括:主卫星和从卫星;其中,主卫星和从卫星覆盖相同区域;方法步骤包括:通过主卫星的终端发送频谱租赁帧;从卫...
王春锋邓连印雷利华
马赛克战与类脑星群作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美军将新兴技术与新的作战概念结合起来,实现了颠覆性战略,使得美国对阵拥有地理或数量优势时占据了军事优势。2014年,美国提出了第三次"抵消战略"战略构想,并相继推出了诸多新型作战概念。通过从该...
邓连印侯宇葵阙渭焰周宁彭煊
文献传递
美军太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发展分析
2024年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探索将太空力量应用于军事作战,通过采取顶层太空战略指导、变革作战力量、转型装备体系等措施,积极淬炼太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在总结美军太空作战力量发展改革的基础上,运用体系思维分析美太空新域新质作战能力生成的制胜机理、生成途径以及效能发挥,可较为深入地探索出美军太空体系化建设和运用的内在规律。
邓连印张新源申志强代海峰刘峻岭
西方民商太空力量军援乌克兰的思考与启示被引量:2
2024年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全球政治秩序正在发生从“单极化”向“多极化”的巨变,必然伴随频发的区域冲突和争端。当前,俄乌冲突尚未结束,乌方凭借西方民商太空力量的军援,取得了举足轻重的战果。通过总结美国“星链”系统和西方民商遥感卫星在乌克兰战场上的通信指挥、情报传输和战场态势感知等作战运用情况,剖析了美国商业太空的政策引领和发展成果,民商太空力量正在成为高端战争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大国战略力量。
邓连印代海峰金丽花王玮袁子
关键词:遥感卫星太空政策
一种飞舌抓捕机构及空间目标捕获方法
一种飞舌抓捕机构及空间目标捕获方法,机构包括驱动弹射机构(1)、飞舌捕获机构(2)、柔性索机构(3)、解锁释放机构(4)、轮转换装机构(5)、瞄校系统(6)、飞行器平台安装板(7);整个机构通过飞行器平台安装板(7)与飞...
陈新龙贺杨李志范春石孙玉成朱孟萍陈维春张志民邓连印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巡游机器人的在轨故障检测及维护方法
一种基于巡游机器人的在轨故障检测及维护方法,首先将巡游机器人通过救援卫星送至目标卫星并吸附在目标卫星表面的吸附面,然后令巡游机器人到达目标卫星的星表测试接口位置,将控制中心计算机连接至目标卫星,最后通过巡游机器人的控制中...
陈新龙陈大可李志张志民孙玉成朱孟萍邓连印
文献传递
一种飞舌抓捕机构及空间目标捕获方法
一种飞舌抓捕机构及空间目标捕获方法,机构包括驱动弹射机构(1)、飞舌捕获机构(2)、柔性索机构(3)、解锁释放机构(4)、轮转换装机构(5)、瞄校系统(6)、飞行器平台安装板(7);整个机构通过飞行器平台安装板(7)与飞...
陈新龙贺杨李志范春石孙玉成朱孟萍陈维春张志民邓连印
文献传递
人工智能卫星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展望被引量:2
2021年
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卫星空间应用已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未来的航天任务特别是卫星平台建设对于智能化、可重构、高效协同化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架构体系需求。本文针对智能天基信息网、群智能卫星系统和智能化遥感卫星系统等热点研究方向,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卫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方向,为我国航天领域发展新一代智能化卫星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张健邓连印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架构体系群智能卫星系统卫星平台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验证的认知卫星网络频谱共享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验证的认知卫星网络频谱共享方法,本申请应用于认知双卫星网络系统中,认知双卫星网络系统包括:主卫星和从卫星;其中,主卫星和从卫星覆盖相同区域;方法步骤包括:通过主卫星的终端发送频谱租赁帧;从卫...
王春锋邓连印雷利华
一种基于巡游机器人的在轨故障检测及维护方法
一种基于巡游机器人的在轨故障检测及维护方法,首先将巡游机器人通过救援卫星送至目标卫星并吸附在目标卫星表面的吸附面,然后令巡游机器人到达目标卫星的星表测试接口位置,将控制中心计算机连接至目标卫星,最后通过巡游机器人的控制中...
陈新龙陈大可李志张志民孙玉成朱孟萍邓连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