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科学性探索——来自实证研究的证据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年来,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原理方面,犯罪人的行为到特征的推断具有更加丰富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对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假设进行论证。在技术上,早期简单的二分法已无法适应现在刑侦实案的需要,研究者们开始对犯罪心理画像的步骤与过程进行细化分析与科学化探索,并且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心理画像进行高效准确的应用。在效度的实证研究上,通过准实验研究法,各项研究基本验证了画像师在预测犯罪人的特征方面具有优势。最后,从理论验证与技术应用方面对画像技术进行展望,提出应以实证研究不断为心理画像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在应用上要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对心理画像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利用并丰富应用领域。
- 张磊张萌王姝阳刘洪广
- 关键词:犯罪心理
- 内卷感知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一项短期追踪研究
- 2025年
-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5个月两阶段的纵向追踪探讨了627名中国大学生内卷感知对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内卷感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疲劳在内卷感知和积极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且自我调节疲劳和积极心理健康存在相互预测作用;自我概念清晰性调节了内卷感知对自我调节疲劳和积极心理健康的作用。为高等教育内卷现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了大学生群体积极应对内卷压力、发展清晰的自我概念和保护自我调节资源的重要性。
- 周昱昊张萌
-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
- 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双向关系的追踪研究
- 2024年
- 本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64名警察进行间隔一年的两次追踪测查,探究我国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性别与岗位差异以及二者的双向关系。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警察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测查时间主效应均不显著(F=0.43、0.48,P>0.05),睡眠质量的性别和岗位主效应均显著(F=4.24、5.38,P<0.05),心理健康的性别和岗位主效应也均显著(F=7.34、3.26,P<0.05),男性警察和派出所警察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较差。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T1的警察PSQI总分正向预测T2的SCL-90总分(β=0.28,P<0.01),T1的警察SCL-90总分也正向预测T2的PSQI总分(β=0.39,P<0.01);交叉滞后模型的性别和岗位差异均不显著(Δχ^(2)(6)=6.62、7.04,P>0.05)。这表明,睡眠质量作为警察重要的生理健康因素,与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双向预测关系。警察睡眠问题是引发其心理问题的风险因素,同时警察心理问题又会导致更严重的睡眠问题,二者间具有一定的准因果关系。
- 窦逸飞张萌
- 关键词:睡眠质量心理健康警察
- 公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及提升策略被引量:1
- 2020年
- 一、公安院校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公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对于公安队伍的发展至关重要。1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共和国培养预备警官的重任,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
- 张萌夏培芳
- 关键词:公安院校青年教师公安业务公安实践公安队伍建设教师教学能力
- 未成年犯罪人决策风格研究——基于与普通未成年人和成年犯罪人的对比被引量:11
- 2020年
-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成年犯罪人主要使用直觉-冲动型决策风格,普通未成年人和成年犯罪人主要使用理智型决策风格;未成年犯罪人直觉-冲动型决策风格分问卷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未成年人和成年犯罪人,而理智型决策风格分问卷的得分显著低于两个对照组;三个组别在其他一般决策风格分问卷上的得分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研究对于发现和认识未成年犯罪人的认知特征,更好进行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以及有效开展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矫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张萌吕川付有志
-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人
- 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心理特征分析报告被引量:3
- 2020年
- 吸食不同毒品的青少年存在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基于调研数据,以吸食新型毒品青少年为考查重点,通过对比其与吸食传统毒品和混合毒品的青少年有关毒品渴求度、无聊倾向、感觉寻求、三维人格、同伴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层面的心理特征,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吸食新型毒品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戒毒防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张萌
- 关键词:新型毒品心理特征
- 警察抑郁与睡眠质量的动态双向影响研究
- 2024年
-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564名警察进行间隔一年的两阶段纵向追踪,应用交叉滞后回归模型分析警察抑郁与睡眠质量的动态相互预测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次测查的警察抑郁与睡眠质量间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警察抑郁和PSQI总分显著高于女性警察;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警察抑郁和睡眠质量具有跨时间点的双向影响关系,警察睡眠质量下降既是抑郁导致的消极结果,又是引起抑郁的潜在风险因素,而且二者交叉滞后效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启示:公安机关应帮助民警培养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鼓励民警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展团体正念认知训练,从而打破负性情绪和睡眠问题的恶性循环。
- 窦逸飞张萌
- 关键词:抑郁睡眠质量警察性别
- 未成年犯罪人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研究——基于与普通未成年人和成年犯罪人的对比被引量:1
- 2023年
-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代表着人格的黑暗面,其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值得探讨。对比研究未成年犯罪人与普通未成年人、成年犯罪人两个群体,显示出以下两个结果,一是未成年犯罪人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表征高于普通未成年人,具体体现在地位欲和人际不信任两个维度上,二是未成年犯罪人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表征低于成年犯罪人,具体体现在不道德操控和控制欲两个维度上。
- 田奥张萌
-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人
-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五个群体及不同年份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考察家庭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需要从家庭因素的多个侧面、多角度综合开展研究。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的相关数据,主要采用同质性卡方检验方法,从父母基本情况、养育方式、家庭模式、亲子互动和家庭学校合育等五个层面,重点围绕24个问题,对大学生、普通中学生、工读生、成年罪犯和未成年罪犯五个群体进行对比考察,同时对不同年份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24个问题反映出的家庭因素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密切相关,但是程度有所不同,家长及各方需要进一步重视,为青少年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成长氛围。
- 路琦张萌
-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因素
- 道德推脱视角下的犯罪青少年分类与矫治被引量:2
- 2019年
- 道德推脱是个体道德自我调节的内在认知机制,与个体非道德行为的产生存在密切关系。在认识犯罪青少年道德推脱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教育矫治,具有现实必要性。采用成熟的青少年道德推脱调查问卷,以155名犯罪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道德推脱分类矫治的可行性进行考察的结果表明:不同犯罪类型的青少年道德推脱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适宜以此为标准对其实施道德推脱分类矫治;通过聚类分析,将犯罪青少年分为4种类别,各类别青少年道德推脱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依照道德推脱的特点,分别将其命名为法不责众类、执迷不悟类、颠倒是非类和积极可塑类,据此可以分门别类地对犯罪青少年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
- 张萌夏培芳李孟
- 关键词:犯罪青少年道德推脱分类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