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山 作品数:14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平均幅度差函数之和分析心电信号对除颤最佳时机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应用平均幅度差函数之和(the sum of average magnitude difference function,SAMDF)处理室颤的心电信号,通过与常用预测除颤时间方法振幅谱面积(amplitude spectrum area,AMSA)进行对比找到预测除颤时间更优的方法。方法应用56头重(40±5)kg雄性家猪,诱导室颤后进行10 min未处理的室颤、6 min的心肺复苏和除颤。在室颤和心肺复苏过程当中会记录每1 min SAMDF和AMSA的数据并记录下来。进而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应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es of variance,one-way ANOVA)以及正负样本散点图的比较,以此说明两者均能优化最佳除颤时间。比较除颤成功组(Group R)和除颤失败组(Group N)的SAMDF和AMSA的数值以说明两者预测除颤成功的能力。结果散点图显示SAMDF和AMSA均能够区分阳性和负样本(P<0.001)。ROC曲线显示SAMDF(AUC=0.801,P<0.001)和AMSA(AUC=0.777,P<0.001)一样有着相同的能力预测最佳除颤时间。两组SAMDF和AMSA数值比较,Group R的SAMDF和AMSA数值明显高于Group N(P<0.001)。结论SAMDF在优化预测除颤时机方面具有很高的潜力,并且可以作为AMSA等现有有效预测除颤时机特征的补充。 刘远山 林帆荣 陈煜嘉 黄子通 蒋龙元 杨正飞关键词:心电信号 家庭-社区-医院慢性病综合防控新模式 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家庭终端监测仪器如心电监测仪、血压仪、血氧饱和度、血糖仪等建立"家庭-社区-医院"云监测会诊平台,将每个家庭与社区及医院无缝对接,所有数据储存到每个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实施有效综合防控。在原有社区健康档案及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善云健康档案及慢性病管理系统,让病人病历资料变成活的档案,实现对慢性病的实时监控、上级医院对社区医生的指导及双向转诊服务。将广州市海珠区沙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社区。 刘远山 杨正飞 朱慧明 黄煜民 朱艳嫦 黄子通关键词:慢性病 236例城镇院前心源性心脏骤停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整理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236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院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的年龄、性别、户籍以及发病时间、地点、到院方式和救治效果。结果 23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4±15)岁,男/女比例为4:1,外地户籍/本地户籍为1.84:1,发病月份以1月份最多,日时间以8:00~10:00最多,在居住地发病者占61.4%,由救护车接回者占62.7%,抢救成功率为22.033%,与复苏失败组相比,有目击者启动EMSS和由最初发现者送院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以外地户籍、青壮年男性居多,院前急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在群众中大力普及心肺复苏技术是提高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姜椿法 刘远山 刘刚 黄子通 余涛 张新斌 黄春艳 伍远辉关键词:院前 流行病学 亚低温通过UCP2保护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的研究 全脑缺血缺氧损伤是造成心肺复苏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亚低温是心肺复苏指南中承认对复苏后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的治疗方法。解偶联蛋白(uncoupleprotein,UCPs)是线粒体转运蛋白,其参与线粒体质子电传导通过线粒体... 刘远山关键词:解偶联蛋白2 心肺脑复苏 神经功能保护 亚低温治疗 乡镇急救医疗云服务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的急救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尤其乡镇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本文提出在我国农村地区建立"家庭—乡村医生—乡镇医院—县级医院120急救体系"建设方案的构想,将乡镇急救医疗卫生云服务平台应用到农村地区,其中包含急救医疗云服务、北斗记录仪120急救服务以及远程医疗会诊云服务。乡镇急救医疗云服务平台将成为广东省及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样板,为早日实现区域性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以及实现医疗卫生大数据的云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远山 杨正飞 黄煜民 朱艳嫦 林嘉莉 黄子通关键词:云服务 远程会诊 可视化 从地震救援评价我国灾难救援的进步 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来,我国频发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地震灾区生态破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震后的应急指挥、救援、医疗救治和防疫工作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中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应急响应及指挥、军队及专业救援队救援、医疗救援及防疫工作和新科技救援等几个方面,看我国在灾难救援中的进步。 刘远山 王鹏 姚蓝 李毅 黄子通关键词:地震 救援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通过提高线粒体活性减轻复苏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心脏骤停并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窒息法心脏骤停模型,窒息时间约为11分钟,其中心脏骤停时间为6分钟。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脏骤停组;心脏骤停复苏后一氧化碳干预组。分别对复苏后的三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海马组织TUNEL凋亡检测,脑ATP含量检测,线粒体呼吸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分析。结果:大鼠复苏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并且神经细胞发生大量凋亡,一氧化碳干预组大鼠相比未干预的大鼠,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并且其大脑ATP含量、线粒体呼吸及膜电位也显著增强。结论:一氧化碳释放分子通过增强复苏后大鼠脑内线粒体活性而降低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 王鹏 周莉莉 姚蓝 刘远山 陈明迪 黄子通关键词:一氧化碳 神经功能 线粒体 472例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估普及心肺复苏(CPR)培训和对目击者电话胸外按压指导后我镇心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复苏情况,探讨早期目击者CPR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及院前救治的5年472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院前心脏骤停患者315例为培训组,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未普及心肺复苏培训时我院院前心脏骤停患者157例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培训组从患者心脏骤停至启动急救医疗系统(EMSS)的时间、急救车到达时间明显缩短(P〈0.05),复苏成功率也明显提高(P〈0.05),目击者进行CPR人数明显增多(P〈0.01),出院生存率虽然比以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及全民急救基本技术,提高第一目击者的现场基本急救,缩短从发病到启动EMSS的时间,尽早启动急救生存链,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胡怀岭 李毅 刘远山 郭日昌 邓清文 陈艳玲 黄子通关键词:院前急救 心脏骤停 内源性一氧化碳在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心肺复苏(CPR)后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变化,并探讨心肌氧化应激损伤是否与内源性CO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相关。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复苏后1h组(ROSC1h组),复苏后3h组(ROSC3h组),复苏后24h组(ROSC24h组)。Sham组只进行手术操作,不进行致颤及CPR。其余三组大鼠均诱导8min室颤及6minCPR。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血清CK—MB、心肌组织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水平;观察心肌组织CO水平、心肌HO-1蛋白水平及HO-1mRNA表达;分析CPR后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与心肌CO水平、HO-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ROSC1h组、3h组及24h组心功能损伤明显,血清CK—MB水平提高(P〈0.05)。大鼠ROSC1h组及3h组心肌ROS及MDA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ROSC24h组心肌MDA水平高于Sham组(P〈0.01)。ROSC1h组和3h组心肌组织CO水平、HO-1蛋白水平及HO-1mRNA水平较Sham组升高明显(P〈0.01)。ROSC24h组心肌CO及HO-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R后心肌组织CO水平与心肌组织HO-1蛋白的表达及HO-1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1);心肌组织MDA水平与心肌组织CO水平、HO-1蛋白表达及HO-1mRN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心肌组织ROS水平则与心肌组织CO水平及心肌组织HO-1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室颤大鼠CPR后心肌内源性CO水平及心肌HO-1表达可明显增加,与复苏后心肌氧化应激损伤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复苏后过度ROS的产生可能是CO及HO-1水平上调的诱发因素之~。 姚蓝 刘远山 王鹏 罗礼云 方向韶 黄子通大鼠心脏骤停后血栓弹力图及单核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心跳骤停大鼠恢复自主循环后凝血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致颤法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恢复自主循环的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n=6),假手术组,心肺复苏半小时组,心肺复苏1小时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复苏后半小时,1小时)采血,行血栓弹力图监测,并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检测单核细胞组织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复苏后半小时组血栓弹力图R值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苏后半小时及1小时组单核细胞组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TEG快速的监测出心肺复苏后早期凝血系统激活;单核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增加是心肺复苏后早期凝血激活的原因之一。 陈明迪 王鹏 姚蓝 刘远山 周莉莉 方向韶 黄子通关键词:心肺复苏 凝血异常 血栓弹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