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旭
-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奥西里斯的远征:跨文化神话与托勒密埃及的认同政治
- 2024年
-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是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他写了一部长达40卷之多的世界通史巨著《历史丛书》,现存15卷。第一卷的内容是埃及史,其中的部分讲述了一个关于埃及国王奥西里斯率军“远征”全世界,在世界各地传播文明的神话。
- 徐晓旭
- 关键词:认同政治奥西里斯跨文化传播文明神话远征
- 论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卡狄乌斯的“托孤”被引量:4
- 2020年
- 公元408年东罗马皇帝阿卡狄乌斯去世前立下遗嘱,把其幼子提奥多西乌斯二世托付给自己的宿敌萨珊波斯国王伊嗣俟一世。阿卡狄乌斯“托孤”于宿敌,一方面是由于罗马帝国东西部分裂离心严重、关系紧张,帝国东部不会把帝国西部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由于此时的东罗马与萨珊波斯的关系较为缓和,使阿卡狄乌斯有可能把幼子和帝国托付给萨珊国王。对萨珊波斯国王伊嗣俟一世而言,此前萨珊波斯在与罗马的较量过程中,其领土和经济诉求都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萨珊波斯自身也面临着内外矛盾,他没有理由主动打破和平局面。阿卡狄乌斯“托孤”事件的完美结局,不仅使罗马帝国东部的统治实现了平稳过渡,也对晚期古代基督教在东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晚期古代东西方贸易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晚期古代国家关系的改变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 徐进伟徐晓旭
- 关键词:东罗马帝国
- 奥林匹亚赛会设立“希腊人的裁判”年代考被引量:1
- 2019年
- 保萨尼亚斯《希腊纪行》5.9.5记载说第25届奥林匹亚赛会(公元前680年)上设立了9名"希腊人的裁判"。学者多认为"第25届"系传抄讹误,但其各种校勘意见均存在逻辑缺陷。对赛会胜利者名录等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则显示:保萨尼亚斯的这一记载是可靠的;埃利斯人设立"希腊人的裁判",与斯巴达人在赛会上推广"希腊人"族称的活动相关联,是埃利斯人为对抗皮萨人试图夺取赛会管理权的活动而争取斯巴达人支持的一项举措。
- 徐晓旭
- 关键词:斯巴达人埃利斯人
- 创造蛮族:古代希腊人建构他者新探
- 2019年
- 由于古风时代伊奥尼亚人在希腊世界的文化领先地位,他们发明的“蛮族人”一词也会随着其文化影响而向其他希腊人传播。阿那克莱翁和西蒙尼戴斯曾经都是客居雅典和泰萨利亚僭主宫廷的知识分子圈子里的成员,阿那克莱翁住在雅典的时候非常喜欢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抒情诗。西摩尼戴斯、品达和埃斯库罗斯都曾受西西里的叙拉古僭主谢隆之邀,为他创作文学作品。有诸多证据表明,他们几人还有同时做客僭主宫廷的经历。
- 徐晓旭
- 关键词:希腊人埃斯库罗斯他者蛮族知识分子文学作品
- 丝绸之路与希腊化城市被引量:3
- 2023年
- 丝绸之路自开辟以来,在很长时段内其大部分路段都穿行于希腊化世界当中,因此,该路段的沿线城市同时具备希腊化和丝路文化特征。这种双重特征有必要被问题化而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卡拉克斯·斯帕西努和帕尔米拉各自在海陆丝绸之路联成的贸易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两城间的互动,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观察样本。从中可见,希腊化城市内部的城邦式自治与大帝国的一体化治理的有机结合,为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提供了宽松的经济社会环境、良好的物质设施和安全保障。希腊化城市之间包括商人在内的多种人员的交往、友谊甚至任职都可以是跨帝国的。丝路贸易以及连带的各类活动和文化互动的跨国性质,对希腊化城市乃至后续历史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影响。一系列成为丝路重镇的希腊化城市发展成国际性的大都市,这既是古代经济全球性的一种体现,也是其结果。
- 徐晓旭贾瑞霞
- 关键词:丝绸之路
- “大宛”和“大夏”:张骞带回的两个希腊族称被引量:5
- 2023年
- 张骞当年到达的是一个解体中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国王虽已不存在,但巴克特里亚和费尔干纳的希腊城市的自治政治还在继续。大月氏人占据了索格狄亚那南部,但并未直接统治巴克特里亚,那里的希腊基层政权只是臣服于他们。这种政治局面导致了张骞将三个地区理解为三个“国家”。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希腊化历史情境中,张骞使用他在出访途中不同路段听到的来自不同语言的希腊人族称,将费尔干纳定义为“大宛”,将巴克特里亚定义为“大夏”。“大宛”来自东方民族对希腊人的他称,该他称又来自希腊人的一支伊奥尼亚人的希腊语自称。“大夏”来自希腊人的希腊语自称。张骞的这种定义为中国人开创了一种关于“西域”的知识传统。对这一传统的解读,应置于综合多语种史料和考古资料所重建的历史情境当中。
- 徐晓旭
- 关键词:希腊人
- 哈德良巡视与罗马帝国西部边疆的治理
- 2024年
- 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且民族成分复杂,统治者在各个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此哈德良在帝国西部边疆的巡视与治理有其明显特征。罗马一方面依靠军事改革和兴建防御设施强化对边境的控制,抵御“蛮族”侵袭确保外部的统治安全;另一方面,各项优惠措施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特别是屯垦经济的兴盛,伴随人口的增长与市场贸易的繁荣,也推动游牧部落在罗马地方治理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在客观上对边疆地区的城镇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 许礼捷徐晓旭
- 关键词:罗马帝国西部边疆
- 20世纪以来西方罗马政治史和经济史研究模式的转换与竞争
- 2024年
- 20世纪以来的罗马史研究发展出了多样化的解释模式,且彼此竞争。其中,政治史和经济史两大领域内的模式转换最为突出,并关涉罗马史学科的总体走向。在从精英到大众观察视角的逐步递进中,罗马政治史研究经历了贵族政治模式、交际模式及民主模式三次大的转换。罗马经济史领域内,在“原始主义—现代主义”与“形式主义—实质主义”两对二元对立模式的纠缠中,芬利模式一度胜出,但最终受到新制度经济学模式的根本性冲击。20世纪末期,罗马经济史和政治史研究实现突破性合流,更多的综合性模式被运用于罗马史研究。系统审思与透视百余年来罗马政治史和经济史领域内的典型模式,能够为罗马研究提供更多思维和认识上的可能性。
- 吉嘉洁徐晓旭
- 关键词:政治史经济史
- 泛阿卡狄亚神祇崇拜
- 2018年
- 阿卡狄亚地区为多神崇拜,其中具有泛阿卡狄亚性质的神主要有三个,吕凯昂的宙斯、潘神和戴斯波伊娜。全希腊神宙斯在阿卡狄亚被赋予地区特质,成为阿卡狄亚族群和国家的象征。本土的潘神和戴斯波伊娜有着不同发展。潘神不仅流行于阿卡狄亚,在希腊其他地区也颇受欢迎,成为了泛希腊神,戴斯波伊娜始终是泛阿卡狄亚神,其崇拜仅限于本土。这三位泛阿卡狄亚神祇崇拜共同构成泛阿卡狄亚宗教崇拜体系,同时也成为阿卡狄亚族群认同与地区文化的标识。
- 齐虹徐晓旭
- 古代中国和希腊族群祖先谱系研究方法述评
- 2014年
-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传统文献中都保存了不少族群祖先谱系。在对这种谱系的研究中,学者们曾使用了非常不同的方法。这里选择六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对其方法进行比较性的回顾和评估,以期能为该项研究的方法论探索和推进提供某些建议。比较表明,徐旭生和迈尔斯的立场大致相同,他们都把谱系当作对于历史事实的某种记忆来对待。迪勒和顾颉刚则不谋而合地将谱系视为更晚编造的神话,他们均通过调查谱系文本的矛盾和变异来确定谱系被编造的年代和情境。王明珂和霍尔的史学方法与迪勒和顾颉刚的一样,不过前两者均引入了新的人类学理论来阐释谱系在族群认同建构中的功能。后四人的方法更能够合理地解释族群祖先谱系,故应被考虑采用和发展。
- 徐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