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永涛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信号
  • 2篇信号发生
  • 2篇信号发生器
  • 2篇制胶
  • 2篇三角帆
  • 2篇三角帆蚌
  • 2篇生态
  • 2篇突变
  • 2篇突变检测
  • 2篇鲢鳙
  • 2篇混养
  • 2篇核酸
  • 2篇厚度
  • 2篇厚度控制
  • 2篇发生器
  • 1篇氮磷
  • 1篇底泥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池
  • 1篇养殖池塘

机构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 1篇山东景明海洋...

作者

  • 9篇唐永涛
  • 7篇刘其根
  • 4篇刘军
  • 3篇吴杰洋
  • 3篇赵良杰
  • 2篇周平凡
  • 2篇杨洋
  • 1篇钟国防
  • 1篇成永旭
  • 1篇胡忠军
  • 1篇张新磊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16SrDNA比较研究混养三角帆蚌和鲢鳙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鳙鱼混养三组系列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水体的16S r DNA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三组实验共鉴定出57条不同条带,每组实验中混养三角帆蚌或鲢鳙实验组的平均条带数均高于单养水体水样平均条带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养殖水体混养三角帆蚌、鲢鳙后,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PCA分析和DGGE聚类结果显示,在无鲢鳙的情况下,蚌与主养物种(罗氏沼虾、草鱼)混养实验组的16S r DNA图谱聚为一类,显示出蚌对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贡献;在同时引入鲢鳙和蚌的情况下,16S r DNA指纹图谱则是按照有无鲢鳙聚为两类,提示在本实验中鲢鳙对于水体微生物的影响要大于蚌。对DGGE图谱其中20条显著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序列主要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5%)、蓝藻门(Cyanobacteria,25%)、α-变形菌亚门(Alphaproteobacteria,15%)、β-变形菌亚门(Betaproteobacteria,15%)、γ-变形菌亚门(Gammaproteobacteria,10%)、ε-变形菌亚门(Epsilonproteobacteria,5%)、裸藻叶绿体(Euglenales,5%)。
唐永涛赵良杰杨洋刘其根凡迎春吴杰洋
关键词:鲢鳙DGGE
罗氏沼虾与三角帆蚌、鲢和鳙混养模式优化被引量:8
2014年
研究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和鳙不同混养系统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增长率、总氮(TN)/总磷(TP)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果,以期获得最优养殖模式。采用基于陆基围隔的比较实验方法,设6个实验组,分别为罗氏沼虾单养(G),罗氏沼虾与三角帆蚌二元混养(GH2)、罗氏沼虾、鲢和鳙三元混养(GSB),罗氏沼虾、鲢、鳙和三角帆蚌按照不同密度放养的四元混养(GSBH1、GSBH2和GSBH3),各实验组设置4个重复。结果表明:GSBH2组罗氏沼虾产量最高[(14.71±0.33)kg/32 m2],显著高于G组[(12.44±0.60)kg/32 m2,P<0.01];GSBH1组饲料系数最低(1.43±0.04);GSBH1组增重率最高(4.66%±0.12%),G组最低(3.80%±0.23%);TN平均相对利用率在(0.92±0.09)^(1.60±0.23)之间,GSB组最高,G组最低;TP平均相对利用率为(0.23±0.03)^(1.46±0.32),GSBH3组最高,G组最低;综合养殖效果指数在(0.91±0.02)^(1.25±0.05)之间,GSB组最高,GSBH1组次之,G组最低,且三元、四元混养组显著大于G组和GH2组(P<0.05)。研究表明,混养组能显著提高罗氏沼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刘其根杨洋唐永涛俞震颉钟国防
关键词:罗氏沼虾结构优化生态效益混养
水库鲢鳙长度可塑性标记放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库鲢鳙长度可塑性标记放流装置,包括外套管和倒刺针头,倒刺针头设置于外套管的左端,外套管的右侧具有标记杆,该标记杆沿着外套管的轴线方向相对于该外套管自由移动,且标记杆向右移动时由抵挡装置限位,所外套管内...
刘其根吴杰洋胡忠军唐永涛张新磊
文献传递
便携式分层柱状采泥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分层柱状采泥器,包括采泥桶、上盒盖和手柄,采泥桶为上部开口的桶形,采泥桶包括具有相互隔开的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空腔,采泥桶由两个半圆形桶组成,上盒盖的下部为敞口,上盒盖盖设于采泥桶的上部...
刘其根唐永涛吴杰洋凡迎春刘军
文献传递
核酸突变检测系统的标准化制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酸突变检测系统的标准化制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自动灌胶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的自动灌胶部均连接的灌胶容器部;其中,所述的自动灌胶部包括信号发生器、接受所述的信号发生器发出信号的驱动器、由所述的驱动...
赵良杰周平凡刘其根刘军唐永涛
防水样交叉污染的采水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样交叉污染的采水器,包括采水容器,采水容器的上部具有进水口,进水口设置有进水口橡皮塞,采水容器的下部具有出水口,该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口橡皮塞,提水拉绳的中间部位与进水口橡皮塞固定连接,采水容器的上部设...
刘其根刘军凡迎春唐永涛
文献传递
养殖池塘丝状藻发生关键因子调查
2024年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丝状藻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丝状藻发生的关键因子,实验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丝状藻池塘和无丝状藻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丝状藻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5组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而有4组无丝状藻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丝状藻塘。5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3.60)mg/kg,而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1.97)mg/kg,较前者低2.50 mg/kg。5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72.26±10.57)mg/kg,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50.33±12.62)mg/kg,较前者低21.93 mg/kg。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比在5组中均小于0.5,而无丝状藻塘平均较有丝状藻塘高26.32%。低氮磷比会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而丝状藻则对低氮及低氮磷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开始时,底泥低氮及低氮磷比的条件使得浮游藻类在与丝状藻的初期生态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检测到的浮游藻类OTUs数量高于丝状藻繁殖体,也不能使其在上述条件下成为优势种。另外,对丝状藻繁殖体的检测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及水源的水体和底泥中,即使清塘、晒塘依然检测到繁殖体的存在,但清塘、晒塘能够减少丝状藻繁殖体的数量。研究表明,单独依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并不能完全杜绝丝状藻的发生,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防控措施,而通过调控养殖系统的生物可利用氮含量及氮磷比左右种间生态位竞争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前景的丝状藻防控方向。本实验结果对养殖池塘的丝状藻防控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永涛汪晨成永旭成永旭赵良杰钱晨杨颖飞
关键词:生境调查水质繁殖体
池塘养殖系统的青苔基础生态学特征及防控方法研究
青苔是多种丝状藻类的统称,主要包括水绵、刚毛藻、双星藻、转板藻等,而研究最多且难以防控的是刚毛藻。由于对环境的强适应能力和快速的繁殖速度,青苔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生物量,从而对渔业、航运、景观、生态等造成危害,因此,青...
唐永涛
关键词:青苔刚毛藻
核酸突变检测系统的标准化制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酸突变检测系统的标准化制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自动灌胶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的自动灌胶部均连接的灌胶容器部;其中,所述的自动灌胶部包括信号发生器、接受所述的信号发生器发出信号的驱动器、由所述的驱动...
赵良杰周平凡刘其根刘军唐永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