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扬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颈内静脉
  • 2篇静脉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导管异位
  • 1篇导丝
  • 1篇导丝法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体表定位
  • 1篇中心静脉
  • 1篇中心静脉导管
  • 1篇外周穿刺
  • 1篇经外周穿刺
  • 1篇经外周穿刺置...
  • 1篇静脉导管
  • 1篇回撤
  • 1篇PICC
  • 1篇穿刺

机构

  • 2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2篇王珉
  • 2篇刘扬
  • 1篇刘敏
  • 1篇孙秀杰
  • 1篇韩玉芳
  • 1篇张茗卉
  • 1篇栾淑芳
  • 1篇刘静
  • 1篇王侠
  • 1篇赵美玲
  • 1篇刘波
  • 1篇牟楠

传媒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体表定位回撤导丝法预防 PICC 颈内静脉异位的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体表定位回撤导丝预防 PICC 异位颈内静脉。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需要置入 PICC 的患者400例,依次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200例。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超声实时观察,确认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观察组从末端分离导丝和导管,撤出导丝3 cm,导管送入至预测量长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入 PICC。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为0.0%,对照组为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7,P <0.05)。结论通过体表定位回撤导丝可以有效预防 PICC 异位颈内静脉。
王珉孙秀杰王侠牟楠刘扬赵美玲
关键词:颈内静脉
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临床实践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颈内静脉。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4年1月400例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0例。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超声实时观察,确认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试验组(200例)即从末端分离导丝和导管,撤出导丝3cm,继续送至预测量长度。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无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率为1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导管漂浮原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异位颈内静脉。
王珉刘波栾淑芳刘扬刘敏刘静张茗卉韩玉芳
关键词:导管异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