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志远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胶质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功能
  • 1篇岛叶
  • 1篇岛叶胶质瘤
  • 1篇滴注
  • 1篇雕刻
  • 1篇型面
  • 1篇血肿
  • 1篇血肿穿刺
  • 1篇血肿穿刺引流
  • 1篇血肿穿刺引流...
  • 1篇炎细胞
  • 1篇炎细胞因子
  • 1篇炎症
  • 1篇引流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作者

  • 9篇张世忠
  • 9篇朱志远
  • 6篇何骁征
  • 3篇卢国辉
  • 3篇叶勇义
  • 1篇龙潮新
  • 1篇卢凤飞
  • 1篇张龙
  • 1篇郭铭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小RNA对帕金森病中线粒体功能的调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年龄是其独立危险因子,病理改变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残余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为主要特征。
叶勇义朱志远何骁征卢国辉张世忠
关键词:帕金森病微小RNA线粒体致病基因
AMR难消失型面肌痉挛的手术处理及预后
目的面肌痉挛术中的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消失常常作为手术疗效和结束的标志。对于术中第一轮探查减压后AMR未消失的患者我们称为术中AMR难消失型面肌痉挛病人,该类患者的术中处...
何骁征朱志远侯旭升张世忠
关键词:面肌痉挛
经球囊扩张皮层建立硬通道在脑室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侧脑室内肿瘤因部位深在,又常常累及侧脑室外侧壁、三脑室壁及丘纹静脉等重要结构和血管,手术处理相对棘手。常规经皮层造瘘又因脑脊液释放出现过度脑塌陷或者过度牵拉脑组织而影响手术进程和术后疗效。经球囊扩张皮层后建立硬通道,...
何骁征侯旭升朱志远张世忠
关键词:脑深部肿瘤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冲洗并持续滴注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冲洗并持续滴注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2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于精准定位下,通过微创血肿穿刺术将一次性球囊引流导管置入血肿中心,术中联合尿激酶冲洗,术后予以尿激酶持续滴注引流。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血肿残余量及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2例患者术中抽吸后血肿残余量为(20.89±10.74)mL,血肿残余率为(51.86±14.88)%。第1次尿激酶持续滴注引流后22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12.72±7.92)mL,血肿清除率为(35.01±30.41)%;第2次后13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9.48±6.12)mL,血肿清除率为(42.03±20.89)%;第3次后7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5.84±2.84)mL,血肿清除率为(49.32±11.09)%;第4次后3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3.67±3.79)mL,血肿清除率为(54.44±32.03)%;剩余1例患者第5次后血肿残余量为5 mL,血肿清除率为37.50%。拔管前22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6.73±5.01)mL,血肿清除率为(81.48±13.56)%。住院期间1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并最终因心脏骤停死亡;1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后最终痊愈。出院时患者的GCS评分为(12.23±3.16)分,较入院时[(9.45±3.19)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冲洗并持续滴注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新方法。
谢逸楠张龙朱志远姚晨凌酉龙潮新卢凤飞郭铭张世忠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尿激酶
功能区胶质瘤雕刻切除
目的功能区脑胶质瘤的切除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重大难题。"雕刻式切除"作为一种手术理念,适用于重要部位的肿瘤切除,尤其是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本研究旨在探讨总结功能区脑胶质瘤"雕刻式"切除的手术技巧与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
朱志远侯旭升何骁征张世忠
关键词:脑胶质瘤岛叶胶质瘤功能区
神经内镜下个体化磨除内听道在前庭神经鞘瘤术中的应用
目的前庭神经鞘瘤内听道部分肿瘤的切除往往需要内听道外侧壁的磨除开放,磨除范围目前多根据医师个人经验或者术前影像学测量。内听道骨质最大范围磨除可以减少肿瘤残留率,但却增加面听神经功能损伤。因此,探讨个体化磨除内听道,即满足...
何骁征侯旭升朱志远张世忠
关键词:听神经瘤个性化内听道
微小RNAs对帕金森病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被引量:4
2014年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和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的出现。目前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广大学者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增大、氧化应激等都可能参与了PD的发病。
朱志远叶勇义卢国辉张世忠
关键词:帕金森病微小RNAS基因发病机制
叶酸代谢酶MTHFD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代谢与非代谢功能
目的线粒体叶酸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环水解酶(MTHFD2)在多种癌症中显示出致癌作用,并且可能具有非代谢功能。但其在胶质瘤中的功能少有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MTHFD2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索其潜在...
朱志远张世忠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内质网应激
miR-124通过p38α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miR-124对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梯度脂多糖(LPS)和不同时间刺激BV-2小胶质细胞活化,RT-qPCR检测BV.2细胞中miR-124的表达。(2)将细胞均分为4组:PBS组、LPS组、LPS+ctrl-模拟物组(LPS刺激后转染含无义序列的ctrl-模拟物);LPS+miR-124模拟物组(LPS刺激后转染miR-124模拟物)。RT-qPCR和ELISA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α、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3)在上述分组基础上增设4组:LPS+VX702组、LPS+miR-124抑制剂组、LPS+VX702+miR-124模拟物组、LPS+VX702+miR-124抑制剂组,后2组将BV-2细胞经p38α特异性抑制VX702预处理后.转染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LPS刺激其活化。ELISA检测TNF-α和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1)LPS刺激后BV-2细胞中miR-124表达明显下降,与未刺激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与LPS+ctrl-模拟物组相比,LPS+miR-124模拟物组细胞TNF-α和IL-1β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38α及p-p38α的表达量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ERK及p-ERK的表达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0)VX702预处理后,LPS+vX702+miR-124模拟物组细胞与LPS+VX702组细胞相比,TNF-α和IL-1β的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VX702+miR-124抑制剂组与LPS+VX702组相比,TNF-α和IL-1β的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miR-124可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38α的表达有关。
朱志远卢国辉叶勇义何骁征张世忠
关键词: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