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铮

作品数:20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矿业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篇水处理
  • 3篇废水
  • 3篇C3N4
  • 3篇催化
  • 2篇污水
  • 2篇污水处理
  • 2篇罗丹明
  • 2篇罗丹明B
  • 2篇煤炭
  • 2篇环境影响
  • 2篇降解
  • 2篇光催化
  • 2篇WO3
  • 1篇导水
  • 1篇导水裂缝带
  • 1篇地表沉陷
  • 1篇地表沉陷预测
  • 1篇地下水
  • 1篇电镀
  • 1篇电镀废水

机构

  • 20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近代化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陕西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西安植物园
  • 1篇中国塑料加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陕西兰环环境...
  • 1篇大唐环境产业...

作者

  • 20篇王铮
  • 2篇苗立永
  • 2篇上官中华
  • 1篇张舜尧
  • 1篇张静萱
  • 1篇乔皎
  • 1篇员玉良
  • 1篇刘文彬
  • 1篇于丹
  • 1篇周佳
  • 1篇端木合顺
  • 1篇李晓宇
  • 1篇陈智坤
  • 1篇朱刚
  • 1篇代革联
  • 1篇徐海红
  • 1篇袁婷
  • 1篇王容
  • 1篇王敏
  • 1篇郝雯

传媒

  • 3篇工业水处理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中国塑料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火炸药学报
  • 1篇陕西煤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S流化床处理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针对我国电镀行业厂点多、规模小及电镀污染治理水平低等特点。设计了内循环式流化床,利用廉价易得的FeS来处理含铬、铜、锌和镉的混合电镀废水,论述了FeS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FeS的粒度以及曝气量等工艺参数对FeS流化床处理效率的影响;一定反应条件下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机理等。
苗立永员玉良王铮
关键词:电镀废水重金属离子流化床
UV/O_(3)/PS耦合工艺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目前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含酚废水存在O_(3)利用率低等缺点,为提高反应体系强氧化性物质的含量,强化水体中酚类物质的降解与矿化,提出了UV/O_(3)/PS耦合体系;在探究多种不同耦合体系的苯酚降解率和TOC去除率、反应影响因素和活性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该体系降解含酚废水的潜力与优势。结果表明:UV/O_(3)/PS体系在15 min内可将苯酚完全降解;相较于单一的UV/O_(3)法或UV/PS法,水中酚类的矿化率分别提高了47.36%和39.93%;通过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UV/O_(3)/PS体系中合适的O_(3)与PS投加量,并发现UV/O_(3)/PS体系对pH和HCO_(3)-适应范围较广,在难降解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ESR分析发现耦合体系在UV的催化下产生的·OH和·SO_(4)^(-)比单一体系更多,具有促进作用。由此可知,UV/O_(3)/PS耦合工艺能在较广的适应范围内较好的降解酚类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UV/O_(3)/PS耦合工艺对含酚废水的降解提供理论参考。
赵剑秋王铮杨世鹏常风民彭思伟王凯军
关键词:自由基含酚废水
有机酸介导合成WO3/g-C3N4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WO3/g-C3N4复合物,并探讨了草酸、柠檬酸、乙酸和水杨酸对复合物结构、形貌及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物中棒状WO3分布在片层状的g-C3N4上,二者结合紧密形成异质结构。以1 mol/L草酸为介导剂制备的WO3/g-C3N4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当WO3和g-C3N4质量比为1∶1时,可见光下反应210 min,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97.46%。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光催化反应活性基团排序为·O2->h+>·OH。经推测,光催化降解机制符合Z型机制。
杜娟王铮
关键词:罗丹明B
园林废弃物与餐厨厌氧沼渣混合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探究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厌氧沼渣的热解特性以及2者混合热解的交互作用。采用热重分析法对餐厨厌氧沼渣、园林废弃物及其不同比例的混合样品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混合比例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与沼渣单独热解时,园林废弃物热解反应活性高且能耗低,热解终温为400℃左右;沼渣热解反应活性低且能耗高,热解终温为600℃左右。混合热解实验中,随着园林废弃物添加比例升高,样品热解残余率不断下降,综合热解指数不断增大,园林废弃物与沼渣混合热解适宜的添加比例为50%,热解终温为600℃左右。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园林废弃物、沼渣及混合样品进行动力学分析,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厌氧沼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2.08和1.79 kJ·mol^(−1),混合样品实际活化能均略高于理论值。这说明,2者混合热解过程中存在一定抑制作用,但对热解过程影响不大。本研究结果可为园林废弃物与餐厨厌氧沼渣混合热解处理提供参考。
李续磊王铮常风民孟尧王凯军
关键词:热解热重分析
人工湿地技术在面源污染水治理中的应用
2015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点源污染已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日趋显现,而与之相关的治理技术仍然发展缓慢。为完善其治理技术与措施,通过分析面源污染的成因(以农村为主),提出了有效治理面源污染的人工湿地技术,并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人工湿地治理面源污染的实际工程及应用进展的研究,说明人工湿地技术以其自身低投入、低能耗、运行管理简单等优势,在面源污染治理中特别是农村面源治理将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王铮袁婷王容
关键词:面源污染人工湿地径流温室气体
煤矿生活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的设计被引量:4
2010年
陈家山煤矿污水排放的受纳水体为饮用水源,因此对该煤矿废水的处理十分必要。介绍了陈家山煤矿生活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及运行费用情况。
上官中华王铮王敏
关键词: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深度处理
地表沉陷预测评价模式的灵敏度分析
2007年
针对矿区地表沉陷预测评价,以缓倾斜中硬煤层为例分析了概率积分法模式的稳定性。该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用于缓倾斜煤层的地表沉陷预测,可以满足预测的精度要求。在煤层的倾角、厚度、埋深及综合评价系数中,以综合评价系数的灵敏度最大,是主要控制参数。
王铮苗立永赵蕾李玮娜
关键词:煤炭开采地表沉陷预测灵敏度
陕西关中地区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及生态安全评价
2011年
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2001—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关中地区2010—2015的生态足迹做出预测。结果表明:当地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由0.650 7 ha2.人-1上升到0.926 9 ha2.人-1,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加,由0.145 5 ha2.人-1上升到0.492 4 ha2.人-1,生态赤字持续扩大,预测2015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0.780 9 ha2.人-1。区域生态处于不安全状况,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张舜尧王铮李丹邓志辉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安全灰色预测
煤炭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有一段时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脱节状态。环境影响货币化将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有效地统一起来,才能在经济决策中充分地考虑环境问题,能在环境决策中充分地运用经济手段[1]。以煤矿项目为例,将费用效益分析法和环境价值评估法结合起来,对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经济评价。结果表明:试点地煤矿的净效益现值为320 920.8万元;环境工程的效费比为7.14,反映出该煤矿环境效益良好、项目可行,并分析了效费比较大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议,讨论了评价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张瑞阁王铮雷鸣陈俊何瑛王德龙
关键词:环境影响经济评价费用效益分析货币化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拟除虫菊酯被认为是有机磷农药的安全替代品,因此当有机磷农药被禁限使用时,其应用显著增加。目前,拟除虫菊酯销量约占世界杀虫剂总额的20%。这类农药的长期、广泛使用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及其他非靶标生物。针对这一问题,已开发出多项修复技术,其中微生物法高效环保、成本低廉,已成为修复拟除虫菊酯污染的最优方法。笔者综述了最新分离的拟除虫菊酯降解菌株及其特性;拟除虫菊酯降解酶及其基因;拟除虫菊酯及其代谢产物(间苯氧基苯甲酸等)的降解途径。此外,还提出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赵叶子陈智坤王铮王铮张颖萍徐倩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微生物降解降解酶降解途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