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的共同决策框架和工具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23年 以新生儿疾病为重点,介绍了医患共同决策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以及在新生儿疾病治疗中实现共同决策的一些工具,其中包括共同决策框架与模型以及决策辅助工具,共同决策框架以临床咨询、决策辅助和指导等形式为新生儿家属提供决策支持,决策辅助工具则借助宣传册、视频和交互式网站等形式,帮助医患共同决策,减少其决策冲突,提高决策质量和满意度。最后探讨了新生儿疾病治疗中实施共同决策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将要前进的方向,为促进医患共同决策在新生儿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万子 陈雯蕙 蔡咏仪 程燕 何冰洁 钱丹丹关键词:新生儿 DH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远期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远期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7d龄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DHA组,每组20只。对照组和DHA组分离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2.5h后在8%氧浓度环境中缺氧处理2h,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进行缺氧处理。造模后DHA组腹腔注射15mg/kgDHA,假手术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聚乙二醇4000,连续10d。造模后48h各组取10只大鼠处死取材,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及纹状体边缘区病理形态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各组剩余10只大鼠2月龄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I(NMDAR1)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HA组海马CAl区及纹状体边缘区病理形态均有明显改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Bax、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可见DHA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海马CA1区及纹状体边缘区NMDAR1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A有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所致远期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早期抑制海马CA1区及纹状体边缘区的细胞凋亡及晚期上调NMDAR1的表达有关。 曾成 舒斯云 黄玉莎 程燕 陈君 王斌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学习记忆障碍 纹状体边缘区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牛磺酸对缺氧再灌注斑马鱼幼鱼脑部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缺氧再灌注斑马鱼幼鱼脑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病理状态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内质网应激特异性下游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受精后5 d的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再灌注模型组以及牛磺酸组,其中牛磺酸组按不同浓度进一步分为1 mmol/L、5 mmol/L、10 mmol/L 3个亚组,每组均100条。观察并记录缺氧后再灌注1 h的斑马鱼幼鱼的行为、苏醒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尼氏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各组幼鱼脑部GRP78、CHOP及caspase-12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牛磺酸处理组的苏醒时间缩短、中位生存时间延长、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计数增多以及凋亡神经元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CHOP和caspase-12在模型组及各牛磺酸处理组均有表达,但三者在各牛磺酸处理组的表达均较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再灌注诱发内质网应激,牛磺酸可能通过下调GRP78、CHOP和caspase-12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斑马鱼幼鱼缺氧再灌注脑损伤。 罗济璇 程燕 赵丹 陈衍晨 王斌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牛磺酸 内质网应激 斑马鱼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重症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重症肺炎常规对症治疗效果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0月60例新生儿ARDS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气分率(PaO_(2)/FiO_(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总时间、平均气道峰压值(MAP)、吸入高氧浓度持续时间(FiO_(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能够改善新生儿ARDS合并重症肺炎的肺氧合功能和患儿转归,提升治疗预后。 欧阳学军 程燕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氧合功能 转归 二十二碳六烯酸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5年 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是一种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深海鱼油和藻类。在人体除脂肪组织外,DHA主要存在于大脑,对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下从DHA对神经递质通路、突触传递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DHA在临床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程燕 黄玉莎 王斌关键词:二十二碳六烯酸 信号转导 炎症信号通路 神经突触 神经保护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4年 围生期多种因素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脑损伤,多见于围生期窒息.缺氧引起脑损伤的机制一直未能充分阐明,且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改善围生期缺氧所致的脑损伤.现就近年来关于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研究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从斑马鱼缺氧性脑损伤模型的解剖学和行为学基础、建模方法、研究策略,并结合其在神经营养药物筛查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对斑马鱼研究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赵丹 程燕 陈衍晨 王斌关键词:斑马鱼 缺氧 缺氧性脑损伤 动物模型 牛磺酸对缺氧/复氧性脑损伤斑马鱼幼鱼脑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生长停滞与DNA损伤可诱导蛋白3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缺氧/复氧性脑损伤斑马鱼幼鱼脑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生长停滞与DNA损伤可诱导蛋白34(GADD34)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受精后5d的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模型组(模型组)以及牛磺酸组,每组按造模后不同观察时间点又分为1h、3h、6h、24h、48h5个亚组,每亚组100条。采用荧光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qRT—PCR)检测各时间点GRP78、GADD34mRNA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GRP78、GADD34蛋白水平。结果1.TUNEL:缺氧/复氧后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增加,模型组3h达高峰,牛磺酸组同时间点低于模型组(1h:22.83±1.80比30.18±1.81,3h:23.22±2.46比42.97±4.01,6h:16.80±1.69比22.97±1.91,P均〈0.05)。2.qRT-PCR:GRP78及GADD34mRNA表达在缺氧/复氧后1h即上调,模型组1h达高峰,同时间点牛磺酸组低于模型组(GRP78mRNA:1h:2.35±0.13比5.36±0.35,3h:3.08±0.33比4.27±0.52,6h:1.57±0.12比3.00±0.13,P均〈0.05;GADD34mRNA:1h:5.14±0.55比7.45±0.67,3h:2.79±0.58比5.83±0.51,6h:1.79±0.22比3.67±0.30,P均〈0.05)。3.Westernblot:GRP78及GADD34蛋白在缺彰复氧后1h表达上调,模型组6h达高峰,牛磺酸组亦低于模型组(GRP78蛋白:1h:1.12±0.11比1.37±0.13,3h:0.79±0.11比1.25±0.10,6h:0.55±0.10比1.52±0.14,P均〈0.05;GADD34蛋白:1h:0.92±0.11比1.11±0.13,3h:0.96±0.11比1.52±0.09,6h:0.76±0.05比1.89±0.06,P均〈0.05)。4.模型组幼鱼脑组织GRP78、GADD34蛋白表达均与AI呈正相关(r=0.53、0.56,P均〈0.05)。结论牛磺酸可能通过下调GRP78蛋白及GADD34蛋白� 黄玉莎 程燕 陈小辉 罗济璇 曾成 王斌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9 2017年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过去认为NRDS通常发生于早期早产儿,但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足月儿及晚期早产儿中也出现了较多呼吸窘迫征患儿。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的病情相对于早期早产儿更为严重,发病因素及治疗较早期早产儿更为复杂。因此,只有深入了解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该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儿死亡率。 程燕 王斌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新生儿纵隔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 2015年 患儿男,因窒息后复苏21 h入院。患儿为第2胎第2产,胎龄39+2周,顺产出生。患儿母亲孕早期无用药史、放射接触史,定期产检。羊水、胎盘未见异常,脐带绕颈2周,出生体重3.4 kg。Apgar评分1 min 4分,5 min 5分,10 min 6分。出生后患儿逐渐出现呻吟样呼吸,皮肤紫绀,抽搐1次,予抗惊厥、镇静、纠正酸中毒、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急救处理。经过治疗后,患儿症状无好转,继而出现肺出血,予以止血、输注新鲜血浆及抗感染等处理。 欧阳学军 程燕 王斌关键词:肺出血 用药史 脐带绕颈 抗惊厥 医用臭氧对斑马鱼幼鱼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斑马鱼幼鱼缺氧性脑损伤氧化应激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孵化后5天的(5pdf)野生型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50条)、H/R组(450条,氮气法建立斑马鱼幼鱼缺氧/复氧脑损伤模型)和H/O组(450条,缺氧后臭氧水复氧,臭氧水浓度为0.1 ppm)。每组按照观测时间点不同分为3、6和12 h 3个亚组,每亚组150条。采用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U/ml),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nmol/mgprot)。结果:在各时间点,H/O组脑组织凋亡细胞多于正常对照组,较H/R组少(P<0.05);H/O组脑组织SOD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及H/R组(P<0.05),H/O组脑组织MD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H/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能激活缺氧后斑马鱼幼鱼脑组织抗氧化系统,减轻斑马鱼幼鱼缺氧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程燕 赵丹 陈小辉 罗济璇 郝珂楠 王斌关键词:医用臭氧 缺氧性脑损伤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