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石

作品数:18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文艺
  • 4篇文化
  • 3篇文艺思想
  • 2篇大众
  • 2篇当代大众
  • 2篇粤港
  • 2篇粤港澳
  • 2篇政治
  • 2篇诗学
  • 2篇文艺评论
  • 2篇文艺生态
  • 2篇向度
  • 2篇论争
  • 2篇美学
  • 2篇价值向度
  • 2篇古典
  • 2篇港澳
  • 2篇本土
  • 2篇本土化
  • 1篇大众文化

机构

  • 17篇暨南大学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作者

  • 17篇李石
  • 11篇蒋述卓
  • 1篇姜辉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粤海风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中国高校社会...
  • 1篇中国美学研究
  • 1篇网络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评论视角的转换与演变
2016年
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市场化的到来,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期,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层出不穷,价值观念的冲突也随处可见。在文艺思想领域,我们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各种思想潮流与观念变革,无不显示出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蒋述卓李石
关键词:文艺评论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现象文艺思想
近三十年文艺评论视角的转换与演变
2017年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评论视角经历了从审美批评到文化批评再到价值观批评的内在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根源于其内在的演变逻辑,而且牵涉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等全方面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精英文化的式微是转型期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这一现象又与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消费主义以及文艺市场化、工业化密切相关。
蒋述卓李石
关键词:审美批评精英文化消费主义演变逻辑
粤港澳大湾区流行文艺生态试探
2019年
“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有着多方面含义。从政治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的远景规划和城市建设措施的落实。都是在“一国两制”的国家政治体制构架内被提出来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对于维持港澳地区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蒋述卓李石
关键词:粤港澳文艺生态政治角度城市建设国家政治
价值分化与价值重构——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功能与价值取向被引量:4
2018年
当前文艺批评的缺席、失语、弱化等问题,不只跟市场化以及西方理论的强势影响有关,而且根源于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分化。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对文艺批评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价值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功能应该落实到人民大众的审美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人格的养成。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价值取向,一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二是要对中国历史及文化传统有坚定自信,三是要坚持审美性原则。
蒋述卓李石
关键词:文化自信
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话语论争和价值向度被引量:22
2019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起步与发展,既受到城市化、市场化、世俗化进程的推动,同时也在全球化趋势中不断地追赶西方、日、韩及港台的大众文化,大致走过了饕餮期、追赶期和雅俗合流期三个阶段。有趣的是,在90年代大众文化市场化起步期,精英知识阶层借用西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一方面推动大众文化在中国知识界的语境出场,另一方面围绕着大众文化所引发的文化论争,又反过来推动了新的文化观念的生成以及大众文化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当代大众文化无论在文化产业还是理论建构上,应该建立起必要的价值向度——首先是要协调好文化产业与文化治理的关系,其次是要协调好审美分众与审美提升的关系,最后而且也最为重要的是,当代大众文化应该具有一种超越性的价值诉求。大众文化的超越性追求,指向的是多元分化社会现实中普遍的审美认同和精神价值认同。要实现这一价值诉求,大众文化应回归到与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接续与融合中,不断通过文化产业上的创新和创造来完成。
蒋述卓李石
关键词:大众文化本土化文化研究
蒋述卓文化诗学理论及批评的当代经验被引量:1
2018年
文化诗学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被提出,到90年代以来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并被迅速运用于本土文化诗学理论及批评的建构,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文化诗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是9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研究理论译介热潮所催生的产物。与此同时.
李石
关键词:文化诗学古代文论诗学理论诗学批评
智性叙述下的人性欲望——评严前海的文学新作《绝美时代》被引量:1
2015年
《绝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思辨性的、从容舒缓的智性叙述风格,让人有陌生感、距离感但又魅力无限;其思辨性叙述不同于五四时期《狂人日记》、《沉沦》的直陈式语言,其选取的人物视角也不同于当代文学中以莫言等为代表的农民视角,而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消费主义时代的孤独个体。小说中,"我"既是当前时代的成功参与者又是时代规则运作下的牺牲品,因此小说所提供的批判和思考显得更加成熟和深刻。小说的外层讲述的是一个吸引人心的情欲故事,其内层则是通过和伟人的沟通来寻求个体和历史的某种气质同构,进而伸拓到对人类历史、社会、时代的叩问上,这才是《绝美时代》最大的精神效能。
李石
西方诗哲之争的源流辨析
本文通过考察诗哲之争的源头以挖掘“苏格拉底攻击诗人”的文化根源。作为西方文化重要论争事件的“苏格拉底之死”,其本质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哲学思维、理性思维挑战以荷马为古老的“诗性思维”的最终后果,但是通过柏拉图之笔,苏格拉...
李石
关键词:诗性思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尼采
政治美学视域下的“文革”叙事——以《班主任》、《芙蓉镇》和《棋王》为研究文本
2014年
政治美学立足于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背景,力求从政治—美学—文学的多维角度,在社会、文化等意义上,对新时期文学研究展开更多元的阐释。《班主任》、《荚蓉镇》和《棋王》作为新时期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既有着对"文革"时代的控诉揭发和深刻反思,也有着某种自觉的对现实政治的脱离,但是它们都保留了"文革"时代的政治记忆。以政治美学的理论视角切入这三篇小说的"文革"叙事,不仅可以窥见"文革"政治运动对民众心理的影响,即国家权力通过可感知的审美形式——政治符号、政治行为、政治话语,对个体情感结构进行塑造;同时,也可看到国家政治权力运动如何强有力地影响着新时期作家的小说叙事,时代政治对经历过"文革"的作家有着抹不掉的情感记忆。
姜辉李石
关键词:政治美学《芙蓉镇》《棋王》
治国理政与新时代的文艺功能——论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政治维度被引量:2
2020年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论断,正式写入党章,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蒋述卓李石
关键词:文艺功能政治维度历史方位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