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连玉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茶树
  • 7篇基因
  • 5篇克隆
  • 5篇基因克隆
  • 4篇生物信息
  • 4篇生物信息学
  • 3篇功能分析
  • 2篇蛋白
  • 2篇叶片
  • 2篇乙酰化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组蛋白
  • 2篇基因家族
  • 2篇CSM
  • 1篇单胞菌
  • 1篇单株
  • 1篇调味
  • 1篇调味料
  • 1篇毒素
  • 1篇毒素基因

机构

  • 14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14篇袁连玉
  • 13篇童华荣
  • 2篇梁国鲁
  • 2篇张丽
  • 1篇石慧
  • 1篇曾亮
  • 1篇杨松光
  • 1篇吴致君
  • 1篇阚建全
  • 1篇陈应娟
  • 1篇魏旭
  • 1篇田维娜
  • 1篇孟庆

传媒

  • 3篇作物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烧烤料的制备方法及其配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烤料的制备方法及其配方,涉及烧烤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考虑了健康、口感和风味等多重要素,以茶叶作为主打原料,经过精心的挑选和独特的加工过程,不仅保留了茶叶的天然清香,更保留了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在保留茶叶原...
袁连玉 彭靖博童华荣 曾文权 代洪苇
《茶树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2019年
针对茶学专业《茶树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经验总结,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还采用了网络平台建设、增强科研实力等措施,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改变了实验实习教学的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袁连玉吴致君童华荣孟庆曾亮
关键词:课程教学
茶树DELLA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分析获得DELLA蛋白的家族成员,并对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蛋白序列特征、基因表达特异性及其与茶树次生代谢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茶树基因组中共有5个DELLA基因,分别为:TEA009882(CsGAI)、TEA022818(CsRGA1)、TEA010112(CsRGL1)、TEA008736(CsRGL2)和TEA020933(CsRGL3);其编码的氨基酸数量在525~594之间,均定位于细胞核。该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茶树DELLA蛋白结构中含有大量的α螺旋及少量β转角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均具有GRAS、DELLA等保守结构域。基因的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茶树不同组织部位中,TEA009882、TEA022818和TEA010112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而TEA020933和TEA008736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均较低;茶树DELLA基因的表达受到干旱、NaCl、低温及茉莉酸甲酯等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调控,且其表达量与茶树次生代谢物的积累间存在相关性。推测茶树DELLA基因广泛参与了茶树生长发育及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以及对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过程的调控。
韩雨欣代洪苇郑姝婷童华荣袁连玉
关键词:茶树DELLA蛋白生物信息学
茶树脯氨酸转运蛋白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脯氨酸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分配及响应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茶树体内脯氨酸转运蛋白家族情况,该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获得茶树脯氨酸转运蛋白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进化关系、蛋白结构、基因表达特异性等分析。结果表明:(1)茶树中有6个脯氨酸转运蛋白基因,长度为1326~1725 bp之间,编码氨基酸数目在441~574 aa之间,蛋白质分子质量在48.5~63.0 kD之间,等电点为8.51~9.41,大部分为碱性蛋白,其结构中含有大量的α-螺旋和自由卷曲,少量的延长链和β-转角结构。(2)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茶树CsProT1、CsProT2、CsProT4、CsProT5和CsProT6蛋白定位于细胞膜,CsProT3蛋白则定位于高尔基体。(3)CsProTs蛋白中含9~11个典型的跨膜结构域,其三级结构与保守基序特征均与拟南芥高度相似,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不同成员间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40.14%。(4)基因表达特异性分析显示,CsProT1,CsProT2和CsProT3基因在各个组织部位的表达量均较高,CsProT4、CsProT5和CsProT6表达量均较低,且CsProT1基因的表达量最高;除CsProT5基因外,CsProTs蛋白家族的基因均受到NaCl、干旱及冷胁迫的诱导表达。(5)蛋白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CsProTs蛋白可与脯氨酸氧化酶ERD5,脯氨酸生物合成限速酶P5CS1、P5CS2和δ-吡咯啉-5-羧酸脱氢酶ALDH12A1等脯氨酸合成,转运及降解有关的蛋白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茶树体内脯氨酸的含量。研究认为,茶树6个CsProTs蛋白可共同参与茶树体内脯氨酸的转运平衡及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的过程。
代洪苇周盈盈郑姝婷童华荣袁连玉
关键词:茶树脯氨酸
茶树金属耐受蛋白基因CsMTP1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金属耐受蛋白MTP(metal tolerance protein)是阳离子转运蛋白(CDF)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植物重金属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以中茶108茶树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到茶树重金属耐受蛋白基因CsMTP11(Gen Bank登录号为KX450265),其全长c DNA为1197 bp,编码398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4.85 k D,等电点为5.34。在线软件分析表明,CsMTP11蛋白具有5个跨膜结构域,且含有CDF家族的其他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茶树CsMTP11与葡萄VvMTP11进化同源性最近,其氨基酸序列相似度高达90%。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CsMTP11基因在茶树老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的表达量最低,另外,CsMTP11基因受重金属Mn和Co离子胁迫诱导表达。CsMTP11-YFP融合蛋白在拟南芥原生质体共定位试验表明,CsMTP11-YFP融合蛋白定位于质膜。CsMTP11在酿酒酵母及其突变株中的异源表达可以提高其对重金属Mn和Co离子的耐受性。综上所述,茶树CsMTP11属于Mn-CDF亚家族,可能参与茶树对重金属锰和钴的转运过程。
袁连玉陈应娟魏旭童华荣
关键词:茶树基因克隆
一种基于单株茶树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快速初筛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株茶树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快速初筛的方法,涉及植物优良单株筛选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相对便携的仪器设备,在茶树鲜叶采集地快速完成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差异单株茶树的初步筛选,也可应用于茶树新品种选育过程...
童华荣袁连玉魏昊代洪苇
茶树CsAS1和CsAS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023年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等代谢过程的重要场所,所以对其形态建成及发育过程的研究非常重要.AS蛋白能够参与叶片极性建立的调控,但关于茶树AS蛋白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从“福鼎大白茶”茶树中克隆获得了2个AS蛋白基因:CsAS1和CsAS2,编码蛋白长度分别为344 aa和229 a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10.04和7.36,分别分布在第4和10号染色体上,均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树和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CsAS1和CsAS2蛋白间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高度保守,且分别与葡萄和水稻的AS蛋白亲缘最近;CsAS1和CsAS2在茶树中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CsAS1基因在茶树芽中的表达量最高,CsAS2基因在茶树根中的表达量最高,且CsAS1和CsAS2基因在茶树一芽二叶中的表达量均受到外源IAA和GA 3的诱导表达;启动子元件和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CsAS1和CsAS2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多个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的元件,且受到不同逆境胁迫的抑制或诱导表达.综上所述,CsAS1和CsAS2基因可参与茶树叶片的形态建成及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可为进一步研究CsAS1和CsAS2基因在茶树叶片极性建立及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袁连玉张丽童华荣代洪苇郑姝婷
关键词:茶树基因克隆
茶树叶片和胚根原生质体的分离及PEG诱导融合被引量:8
2018年
植物原生质体是细胞培养和体细胞融合等细胞水平研究及植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用福鼎大白茶茶树的幼嫩叶片及胚根,分析了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材料、酶解液组成及酶解时间、纯化方法等影响因子,建立了最佳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茶树体细胞杂交等细胞水平的研究提供了高效获取大量高活力原生质体的方法。结果表明,23°C恒温黑暗或遮光培养的茶树实生苗的5周叶龄以内的幼嫩叶片是茶树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材料,其次是茶树种子萌发后的幼嫩胚根;而以茶园健康生长的5周叶龄以内的幼嫩叶片为材料时,只能获得混有大量细胞碎片的少量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以茶树幼嫩叶片为分离材料的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0.1%离析酶+0.5%果胶酶+0.4 mol L–1甘露醇+20 mmol L–1 MES;以茶树幼嫩胚根为分离材料的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0.3%离析酶+0.5%果胶酶+0.4 mol L–1甘露醇+20 mmol L–1 MES。分离茶树幼嫩叶和幼嫩胚根原生质体时,宜采用低速(分别为55 r min–1和50 r min–1)恒温(23°C)摇床振荡酶解培养,时间分别为7 h和8 h;最适宜采用15×g的转速,离心4 min可纯化获得高产量和活力的原生质体。用40%PEG-6000诱导20 min后可使茶树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率达10%。
彭章童华荣梁国鲁石艺琦袁连玉
关键词:茶树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融合
茶树开花相关基因家族的克隆及CsMFT基因的可变剪切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过程,PEBP(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蛋白家族在植物开花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分别采用信息学分析及RT-PCR方法,对茶树CsPEBP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克隆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5个PEBP基因家族成员,并分别命名为CsATC、CsMFT、CsBFT、CsFT和CsTFL1,其长度为519~525 bp,分别编码172~174个氨基酸残基,定位于5条不同染色体。(2)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家族不同成员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高达72.7%,含39.88%~42.28%的自由卷曲,分属于3个亚家族,其亲缘关系与杨树最近。(3)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CsATC、CsMFT、CsBFT定位于细胞质,CsFT定位于细胞核,CsTFL1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4)转录组和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sMFT基因在茶树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非生物胁迫响应下的表达量均高于其他基因;CsFT、CsATC、CsMFT基因在茶树花半开时的表达量最高。(5)启动子元件分析显示,该基因家族的启动子中含有大量的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6)CsMFT基因存在可变剪切,有525 bp和689 bp两个不同长度的转录本。研究推测,该研究所克隆的5个茶树CsPEBP家族成员均参与了调控茶树的开花过程和茶树对多种逆境的响应,为茶树开花调控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黄瑞夏华富代洪苇袁连玉童华荣
关键词:茶树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克隆
拟南芥AtMSI1蛋白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AtHDA6的相互作用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表观遗传修饰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重要方式,在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蛋白复合体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均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蛋白。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证明了拟南芥PRC2蛋白复合体成员中的AtMSI1(Multi-Copy Suppressor of IRA1)蛋白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AtHDA6(Histone Deacetylase 6)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且确定其作用位点为AtMSI1蛋白的N端(1~114 aa)和C端(404~424 aa)的非特异性位点与AtHDA6蛋白的HD保守结构域(27~332 aa)和N端非保守的结构域(1~26 aa)。本研究构建AtMSI1-YC和AtHDA6-Y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共同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验证了AtMSI1-YC和AtHDA6-YN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并明确该相互作用的位点为细胞核。另外,pull-down试验再次证明了该相互作用的存在,原核表达并纯化的AtMSI1-GST融合蛋白可以与AtHDA6-His重组蛋白发生体外结合。综上所述,拟南芥AtMSI1与AtHDA6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且每个蛋白中均有2个特异性结合位点参与该相互作用。
袁连玉梁国鲁杨松光童华荣
关键词:拟南芥相互作用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