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星
- 作品数:43 被引量:201H指数:9
- 供职机构:贵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喀斯特马尾松自然林火烧迹地土壤动物调查被引量:1
- 2012年
- 为研究火烧迹地土壤动物多样性,2011年10月对喀斯特马尾松自然林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641只,隶属3门4纲10目36科44类(属),其中优势类群为螯长须螨属(Cheylostigmaeus)。土壤动物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类群数垂直分布无明显表聚性,但个体密度表聚性明显。
- 杨大星杨茂发吕召云
- 关键词:土壤动物火烧迹地
- 贵州稻水象甲灯诱种群数量的动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为了摸清稻水象甲在贵州高原山地环境下的种群动态,并对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及扩散提供参考,于2011年和2012年在贵州省平坝、息烽和花溪进行了稻水象甲成虫的灯诱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稻水象甲成虫灯下始见日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终见日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始见日至高峰日间隔在9~37 d,平均24 d。灯下虫峰数量2~3个,主峰期较明显,多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全年灯下有虫日数在20~51 d。越冬代成虫上灯数量远高于新一代成虫。贵州稻水象甲成虫总体为灯下种群数量较少,上灯日数不多,始见日、高峰日、终见日在各地间以及年份间有较大的变化。
- 峗薇杨茂发杨大星周冲陈文龙杨洪廖启荣
- 关键词:稻水象甲灯诱种群动态
- 一种多功能集成式鱼缸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集成式鱼缸涉及观赏性鱼缸领域,其包括玻璃缸体、搅拌棒、环形漏斗、分隔板、海绵层和卡环,所述的玻璃缸体下底开设有排污管和排污控制开关;所述的搅拌棒安装在玻璃缸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环形漏斗通过卡...
- 叶婷杨丹李冕杨大星李灿
- 文献传递
- 贵州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3
- 2011年
- 为探明稻水象甲在贵州山区的越冬分布情况,选取稻桩、稻草、稻谷、田埂、沟(河)边、路边、山坡或林带等环境进行了稻水象甲越冬调查。结果表明,沟(河)边表层土壤是稻水象甲主要的越冬生境,其次为田埂表层土壤,路边、山坡和林带有少量个体分布,稻桩、稻草和稻谷中未发现越冬稻水象甲成虫。
- 峗薇杨大星彭炳富杨茂发廖启荣杨洪陈文龙
- 关键词:稻水象甲水稻越冬场所
- 一种具有消毒曝气自动投食功能的鱼缸
- 一种具有消毒曝气自动投食功能的鱼缸,涉及鱼缸领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水泵与紫外线灯,其特征在于:水泵安装在鱼缸底部的一个角落,不透光的过滤消毒罐通过挂钩A与鱼缸上的挂钩B悬挂在鱼缸侧面,不透光的过滤消毒罐与水泵通过水管...
- 叶婷杨丹李冕杨大星李灿
- 文献传递
- 一种从大鲵中提取氨基酸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从大鲵中提取氨基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杀菌处理(2)水解(3)酸解(4)中和(5)二次酸解(6)二次中和(7)萃取(8)纯化;本发明利用大鲵皮、大鲵肌肉混合作为原料提取氨基酸,...
- 曹宇李灿杨文佳孟永禄王丽娟许抗抗杨大星
- 文献传递
- 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不同恢复阶段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被引量:22
- 2013年
- 为探明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不同恢复阶段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2011年10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火烧后恢复1.5个月(RS1)、1.5年(RS2)的马尾松人工林迹地和马尾松人工林(CK)各进行了两次调查。共获得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15704只,隶属7纲13目89科134类。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迹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密度、多样性和相似性均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类群数和个体密度与全钾显著相关;在季节变化上,RS1个体密度冬季显著高于秋季,RS2和CK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冬季显著高于秋季。结果说明,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喀斯特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趋于复杂,稳定性提高,季节敏感性增加。
- 杨大星杨茂发徐进尚小丽
-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土壤动物
- 生态恢复方式对喀斯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为了解不同生态恢复方式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2012年2月对喀斯特地区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和自然林(对照)进行了土壤节肢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25 898只,隶属7纲18目95科146类。各生境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密度-类群指数无显著差异,自然林和退耕还林地个体密度显著高于撂荒地。撂荒地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组成与自然林、退耕还林地明显不同,自然林和退耕还林地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组成相对接近。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方式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有显著影响,植被差异是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更有利于土壤节肢动物的恢复。
- 杨大星杨茂发徐进
- 关键词:土壤节肢动物喀斯特地区群落特征生态恢复
- 黔南喀斯特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比较被引量:6
- 2012年
- 为探明喀斯特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2011年10月对贵州南部喀斯特地区火烧2年的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共有土壤动物1909只,隶属3门6纲17目69科109类,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密度表聚性明显,而不同火烧迹地优势类群有不同;在植被和凋落物的影响下,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但群落组成差异明显。
- 杨大星杨茂发尚小丽师沛琼
- 关键词: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群落
- 不同球孢白僵菌对稻水象甲成虫的致病力测定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水象甲优效的生防菌株,利用不同来源的4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分别用0.1%Tween-80无菌水配制成5个不同的孢子浓度(2.0×104个/mL,2.0×105个/mL,2.0×106个/mL,2.0×107个/mL,2.0×108个/mL)的菌株对稻水象甲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在施菌后5d、7d、10d、15d分别观察稻水象甲成虫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各菌株的时间效应与浓度效应呈负相关趋势,并筛选出对稻水象甲成虫毒力最强的YS03菌株。该菌株在孢子浓度为2.0×108个/mL接种处理后,26℃条件下第15天供试成虫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55%,显示出对靶标害虫具有较好的毒力,在稻水象甲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徐进杨茂发杨大星师沛琼邹晓
- 关键词:稻水象甲球孢白僵菌生物测定致病力菌株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