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新颖

作品数:12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葡萄
  • 5篇土壤
  • 4篇玉米
  • 3篇氮素
  • 3篇滴灌
  • 3篇施肥
  • 3篇硝态氮
  • 3篇红地球
  • 3篇红地球葡萄
  • 2篇调理剂
  • 2篇施肥深度
  • 2篇蔬菜
  • 2篇填闲作物
  • 2篇土壤调理剂
  • 2篇土壤硝态氮
  • 2篇土体
  • 2篇棚室
  • 2篇棚室蔬菜
  • 2篇膨大
  • 2篇膨大期

机构

  • 12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工业职业...

作者

  • 12篇汪新颖
  • 10篇张丽娟
  • 8篇吉艳芝
  • 5篇尹兴
  • 4篇冯万忠
  • 4篇彭亚静
  • 3篇巨晓棠
  • 3篇马文奇
  • 2篇刘会玲
  • 2篇王玮
  • 2篇周志霞
  • 1篇任翠莲
  • 1篇赵希艳
  • 1篇孙卓玲
  • 1篇倪玉雪
  • 1篇郝晓然
  • 1篇刘新宇
  • 1篇张克东
  • 1篇王玉莲
  • 1篇王玮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鲜食葡萄全程组合滴灌肥
本发明涉及一种鲜食葡萄全程组合滴灌肥,该滴灌肥根据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不同需求,运用滴灌技术将水溶性肥料运输到葡萄根部区域,本发明滴灌肥包括葡萄萌芽期所用的肥料、葡萄开花坐果期所用的肥料、葡萄果实膨大期所用的肥料、...
张丽娟吉艳芝马文奇冯万忠汪新颖
文献传递
一种鲜食葡萄全程组合滴灌肥
本发明涉及一种鲜食葡萄全程组合滴灌肥,该滴灌肥根据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不同需求,运用滴灌技术将水溶性肥料运输到葡萄根部区域,本发明滴灌肥包括葡萄萌芽期所用的肥料、葡萄开花坐果期所用的肥料、葡萄果实膨大期所用的肥料、...
张丽娟吉艳芝马文奇冯万忠汪新颖
文献传递
根层调控对小麦-玉米种植体系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高产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氮素累积严重的问题,探索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作物氮素利用及土壤NO3--N残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高产粮田为对象,设置传统水氮、水氮调控、调控+土壤调理剂(Agh)、调控+CRU(用含量为43%的缓释尿素代替氮肥)和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氮素利用的效果。【结果】在控水减氮前提下,调理剂和GGR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吸氮量均高于传统水氮。小麦拔节期GGR处理80—100 cm土层根系分布较多,表明GGR能促进中下层根系的发育;玉米大喇叭口期,藁城调理剂和大名GGR处理20—5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均明显高于传统水氮。第一个轮作季,藁城和深州GGR的0—200 cm土体各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均显著低于传统水氮,尤其在60—100 cm土层硝态氮的残留最低;第二个轮作季,藁城调理剂和大名GGR处理各土层硝态氮的残留量显著低于传统水氮。第一个轮作季的调理剂和第二个轮作季的GGR(藁城)的氮素表观亏缺量较大,说明根层调控促进了作物对土壤累积氮素的利用。根层调控措施能够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灌溉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偏生产力(PFPN)较传统水氮平均提高了2.47 kg·m-3和18.08 kg·kg-1,平均增收258.43元/667 m2。【结论】在华北平原高产田,不同根层调控措施的小麦、玉米单季及周年的产量较传统水氮平均分别提高了8.58%、5.99%和7.13%;两季作物收获后0—100 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传统水氮平均分别降低了70.73和59.44kg·hm-2,明显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减缓了向土体深层的淋溶损失;促进了小麦、玉米关键生育期根系的发育。总之,通过在控水减氮的基础上添加土壤调理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彭亚静汪新颖张丽娟郝晓然乔继杰王玮吉艳芝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土壤调理剂
不同施肥深度红地球葡萄对^(15)N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深度葡萄对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为指导葡萄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葡萄主产区怀来地区15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通过不同深度(0 cm、20 cm、40 cm)春施^(15)N-尿素,分析葡萄树体^(15)N的吸收、分配和利用规律。[结果]20 cm中层施肥红地球葡萄的产量最优,达22.77 t/hm^2,果实Vc含量最高,达117.2 mg/kg,与表层(0 cm)施肥(产量16.22 t/hm^2和Vc 103.8 mg/kg)和40 cm深层施肥(产量19.32 t/hm^2和Vc 102.3 mg/kg)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生育期细根及其他各器官的Ndff 20 cm中层施肥均显著高于表层(0 cm)和深层(40 cm)施肥;3个施肥深度植株各器官在同一时期的^(15)N分配率无显著差异,且整个生育期各器官^(15)N分配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可见不同的施肥深度对^(15)N在各器官间的迁移和分配影响较小;植株对^(15)N-尿素的利用率随物候期的推移均呈升高的趋势,盛花期最低,且20 cm中层施肥葡萄树体对氮素的吸收能力最强,氮素利用率最高,四个时期分别为7.36%、14.70%、20.24%和24.54%,均大于表层撒施(7.05%、10.74%、12.70%和16.54%)和40 cm深层施肥(5.39%、7.31%、10.93%和13.62%);果实膨大期,整株^(15)N利用率为后部>中部>前部且地上部为叶>果>干>枝,地下部为细根>粗根>主根,各施肥深度表现一致,且3个不同施肥深度,同一部位植株的果实、叶、枝、干和根的^(15)N利用率均以20 cm沟施最高,显著高于表施和40 cm沟施。[结论]20 cm中层施肥葡萄树体对氮素的吸收征调能力最强,各器官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施肥深度对红地球葡萄树体氮素的吸收、利用具有显著的影响对树体氮素的分配影响较小,综合考虑,河北主产区红地球葡萄以20 cm施肥深度为最佳。
汪新颖周志霞王玉莲吉艳芝尹兴马文奇张丽娟
关键词:红地球葡萄施肥深度利用率
冀北丘陵山地葡萄优质高效水肥调控技术
张丽娟周志霞吉艳芝冯万忠赵希艳孙绳军胡道春刘会玲杜国强尹兴汪新颖乔继杰马振朝张克东王玉莲
课题研究明确了冀北丘陵山地酿酒和鲜食葡萄水肥需求特点及其调控的关键期、用量和次数,研发出适宜葡萄不同生育期的水溶肥配方,创建了酿酒和鲜食葡萄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并制定了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针对葡萄清洁生产,优化了...
关键词:
关键词:葡萄水肥调控丘陵山地
填闲作物消减棚室蔬菜土壤硝态氮潜力分析
为了明确填闲作物对棚室蔬菜土壤NO3--N的消减潜力,揭示不同填闲作物消减土壤剖面累积NO3--N的特征,并为探索阻控棚室蔬菜土壤氮素淋溶损失机制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以华北平原传统的棚室蔬菜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尹兴汪新颖张丽娟倪玉雪任翠莲巨晓棠吉艳芝
滴灌施肥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土体氮磷钾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与土体氮磷钾分布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制定河北省葡萄水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怀来县15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设置5个不同水肥投入水平,分别为传统灌溉施肥(CK)、传统施肥+滴灌(FCK+D)、滴灌施肥Ⅰ(F1+D)、滴灌施肥Ⅱ(F2+D)、滴灌施肥Ⅲ(F3+D)。滴灌用水量为传统灌溉用水量的55%,CK与FCK+D施肥总量相同(N、P_2O_5、K_2O总施入量分别为2708.7、2615.45、1315.2 kg/hm^2),与CK相比,F1+D总N、P_2O_5、K_2O施入量分别降低了68.32%、87.61%、40.47%;F2+D较F1+D减少17.31%的磷和12.54%钾肥量,F3+D又降低了18.53%的氮肥量。对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在0—100 cm土体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养分利用效率及成本收益。【结果】2012年和2013年CK处理葡萄产量分别为24115 kg/hm^2和23020 kg/hm^2,F1+D处理显著高于CK,分别为28830、27272 kg/hm^2,平均提高了19.0%,而F2+D、F3+D和FCK+D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品质方面,F3+D的千粒重显著高于CK,在2012与2013年分别为11.39、11.47 kg,平均提高了7.2%,而F1+D、F2+D和FCK+D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12年和2013年CK处理果实Vc含量分别为14.36、14.42 mg/100 g,F1+D、F2+D和F3+D显著高于CK,分别平均提高了16.7%、15.2%和15.6%。在土体养分分布方面,土体中上层(0—60 cm)滴灌施肥处理养分含量与传统水肥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60—100 cm土层中,F1+D的硝态氮、速效磷含量最低,分别为21.37、28.56 mg/kg,F1+D、F2+D和F3+D的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26.11、117.75、139.00 mg/kg,均显著低于CK,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滴灌施肥各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可比CK高出209.1%和266.3%;F1+D、F2+D、F3+D在水肥投入及用工成本上较传统管理分别平均节省了17857.5、18547.5、17752.5元/hm^2,实现了增产增效。【结论】葡萄生产中�
张杰韩建孙卓玲张丽娟尹兴汪新颖吉艳芝
关键词:葡萄滴灌施肥
填闲作物消减蔬菜生产棚室土壤硝态氮潜力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明确填闲作物对棚室蔬菜土壤NO3^--N的消减潜力,揭示不同填闲作物消减土壤剖面累积NO3^--N的特征,并为探索阻控棚室蔬菜土壤氮素淋溶损失机制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华北平原传统的棚室蔬菜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在蔬菜休闲期采用种植深根型填闲作物甜玉米、甜玉米+牛膝间作和白菊花的田间原位修复技术。结果表明:甜玉米和甜玉米+牛膝处理的总含氮量和吸氮量较高,分别为20.11、19.62 t·hm^-2和240.34、287.56 kg·hm^-2,显著高于白菊花的5.81 t·hm^-2和57.13kg·hm^-2;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均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其中白菊花处理的根长密度与根干重在0~3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 cm土层以下的根干重在各处理间无差异,根长密度在数值上表现为间作甜玉米〉甜玉米〉白菊花〉间作牛膝;甜玉米对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的消减量高达907.87 kg·hm^-2,显著高于白菊花的891.16 kg·hm^-2和甜玉米+牛膝间作的879.93 kg·hm^-2。因此,在蔬菜作物轮作的间歇期,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地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控制土壤剖面硝态氮向下淋溶。
尹兴汪新颖张丽娟倪玉雪任翠莲巨晓棠吉艳芝
关键词:棚室蔬菜填闲作物
华北平原夏玉米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库盈亏定量化探索被引量:13
2014年
为提高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体系的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对前人的15N示踪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核算,分析肥料氮、作物氮、土壤氮三者之间的关系,探明夏玉米季化肥氮的去向及土壤氮库的盈亏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区玉米产量最高时施氮量平均为190 kg·hm-2;秸杆吸氮量高于籽粒,且吸氮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土壤残留量和损失量有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土壤氮库盈亏量与施氮量之间呈现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在秸秆50%和100%还田的两种条件下,施氮量为198 kg·hm-2和137 kg·hm-2时,土壤氮库达到平衡;推荐施氮条件下夏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远高于传统施氮,过量施氮会引起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的负效应,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和损失;施氮量在40~360 kg·hm-2范围内时,3种秸秆处理方式下,氮肥各去向绝对量与施氮量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氮肥各去向比率与施氮量之间只有地上部吸收率和籽粒吸收率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由此,明确了华北平原夏玉米合理施氮量:秸秆50%还田时,为198 kg·hm-2;秸秆100%还田时,为137 kg·hm-2,揭示了华北平原夏玉米施氮量与土壤氮库盈亏量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这为确定华北平原夏玉米合理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避免肥料浪费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汪新颖彭亚静王玮刘新宇巨晓棠张丽娟
关键词:华北平原夏玉米土壤氮库施氮量
施肥深度对葡萄氮素营养特征及土体硝态氮迁移的影响
葡萄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利益的驱动下,传统盲目的大量施肥及不合理的施肥方式,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造成肥料大量浪费,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合理施肥成...
汪新颖
关键词:红地球葡萄施肥深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