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琼
- 作品数:9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评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确诊为宫颈癌的病例92例为观察组(宫颈原位癌35例、宫颈癌Ⅰ期29例、宫颈癌Ⅱ期28例),选取同期经检查宫颈均无异常的45例就诊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声像学特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正常对照组宫颈径线均表现正常,观察组宫颈增大诊断宫颈浸润癌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93.75%,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宫颈主要表现为等回声,宫颈癌主要表现为低回声病灶,观察组宫颈低回声病灶在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71.93%,特异度为93.75%,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Ⅰ、Ⅱ期CDFI呈现丰富的树枝状血流分布特点,树枝状血流分布仅存在于宫颈癌中,对诊断宫颈癌有较强的特异度为100%,与宫颈原位癌、正常对照组患者相比,不同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的RI值呈现:正常对照组〉宫颈原位癌〉宫颈癌Ⅰ期〉宫颈癌Ⅱ期,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宫颈癌时,有较多特征性声像学改变,其诊断可信度较高,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
- 林小琼观志强
- 关键词:宫颈癌声像学特征
- 探讨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式彩超检查诊断患者早期异位妊娠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且住院后经手术以及病理学确诊的8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入院后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经腹部和经阴道)的彩超检测获得的影像学的资料,统计两种彩超方式来诊断出早期异位妊娠的准确率。结果:经腹部彩超检测出异位妊娠的准确率达61.4%;经阴道彩超检测出异位妊娠的准确率达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超检测出附件包块、胚芽、宫内假孕囊、盆腔积液、原始胎儿心血管搏动、卵黄囊等影像学的阳性率,各项均大于经腹部彩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异位妊娠采用经阴道彩超方式检测获得的影像学阳性率和准确率高于经腹部彩超,推为对早期的异位妊娠进行诊断的超声影像学首选。
- 方燕璇林小琼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异位妊娠
- 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及排卵的价值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卵泡成长发育及排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超声方法监测卵泡成长发育及排卵;对照组使用排卵测试纸和检测基础体温方法监测不孕女性患者的排卵情况。结果:对照组卵泡成熟比率为65.7%,观察组卵泡成熟比率为70.0%,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孕率(48.6%)高于对照组(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受孕成功患者卵泡成熟比例高、无卵泡闭锁及卵泡黄素化、子宫内膜厚度不匀比例小,与未受孕成功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受孕成功患者卵泡增长速度快、成熟卵泡的直径大、子宫内膜厚度低,与未受孕成功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方法能实时监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卵泡成长发育及排卵情况,有效的帮助患者找寻不孕症的病因并指导患者顺利受孕,提高了不孕症女性受孕的成功率,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林小琼观志强谢瑞娜
-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不孕症排卵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观察组(化疗前48 h、化疗2个周期后14 d)及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病情改善39例,改善率为78.00%(39/50),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非改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改善组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Ⅲ(ⅢA、ⅢB)~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70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放化疗效果,可为临床评估病情和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蔡文慧魏凯林小琼
- 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非小细胞肺癌
- 术前彩超对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术前彩超对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彩超予以诊断,并对比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此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彩超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敏感度90%,特异性100%。彩超诊断中央区淋巴转移敏感度53.8%,特异性57.1%。60侧淋巴结出现了转移,主要分布在颈下、颈中及颈上,以颈下位置分布最多,在Ⅱ-Ⅵ区分布中,以Ⅲ区最多,P<0.05。结论:术前通过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确转移位置,为颈部淋巴清扫提供必要参考价值。
- 林小琼
- 关键词:甲状腺癌
- 超声评估动脉中内皮功能价值及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动脉中内皮功能价值及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3例本院2008年3月-2012年8月确诊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动脉硬化组,同期选取体检科正常成年人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动脉中内皮功能各项参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动脉硬化组患者颈动脉总斑块发生率、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组患者内皮舒张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显示,颈动脉中斑块、内-中膜厚度、内皮舒张能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检测能有效评估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中斑块、内-中膜厚度、内皮舒张能力与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预防及诊断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 林小琼
- 关键词:超声动脉内皮功能
- 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联合常规超声技术(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与单纯使用常规超声技术在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作用。方法对52例颈部浅表淋巴结病例行常规超声和VTI。结果常规超声联合VTI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常规超声。结论常规超声联合VTI可提高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 林小琼
- 关键词:二维超声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联合常规超声在诊断乳腺肿块性质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因乳腺肿块来本院进行超声检查的乳腺疾病女性患者102例,根据肿块直径分为3组(〉20mm、10。20mm、〈10mm),行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观察及ARFI弹性成像检查,分析ARFI联合常规超声以及单纯使用常规超声检查乳腺疾病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比较各组内良、恶性肿块剪切波速度(SWV)数值差异及各组间肿块swV数值差异。结果ARFI联合常规超声的灵敏度95.2%,特异度98.8%,常规超声的灵敏度81.0%,特异度92.6%,两者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肿块的swv数值(5.61±0.16)m/s(肿块直径〉20mm)、(3.35±0.24)m/s(肿块直径10.20mm)、(2.42±0.11)m/s(肿块直径〈10mm)较良性肿块的SWV数值(3.00±0.12)m/s(肿块直径〉20mm)、(2.11±0.06)rn/s(肿块直径10~20mm)、(2.03±0.10)m/8(肿块直径〈10mm)明显升高(均P〈0.05)。与〉20mm组的SWV值比较,恶性、良性肿块直径〈10mm、10~20mm组的swv值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ARFI联合常规超声可明显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
- 林小琼林静
- 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多普勒乳腺疾病乳腺肿瘤
- 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标记物筛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筛选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标记物。方法:纳入喉癌伴或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共30例,收集原发灶、切缘黏膜、颈部转移淋巴结标本,分为切缘组(n=30)、原发灶组(n=30)、淋巴结组(n=16),采用RTq PCR分别检测HGF、c-MET、VEGF、EGF、VASH1、HIF-1α、JMJD3、JMJD4基因m RNA表达,筛选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结果:HGF、VEGF、EGF、HIF-1α、JMJD3基因在喉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均P<0.05),VASH1则为低表达(P<0.05);进一步筛选表明,HIF-1α、JMJD3在颈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均P<0.05)。结论:HIF-1α、JMJD3过表达可能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林少雄林小琼项光早彭小红张文锐王挥戈
- 关键词:喉癌颈部淋巴结分子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