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 作品数:23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疏水缔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与污泥脱水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疏水缔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与污泥脱水应用,包括接枝疏水性基团制得疏水缔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通过疏水基团的疏水排斥作用来减少污泥絮体与表面吸附水的结合,从而驱赶附着在污泥絮体结构中的表面水分和内部水分,...
- 冯新万俊杰何锦强赵娜
- 两个包含联苯类三羧酸配体的钴(Ⅱ)和镍(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英文)
- 2019年
-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类三羧酸配体:联苯-2,4,4′-三羧酸(H3btc)、5-(3,4-二羧基苯基)吡啶甲酸(H3dppa)和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oCl2·6H2O和NiCl2·6H2O反应,合成了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合物[Co(μ2-H2btc)2(4,4′-bipy)2]n(1)以及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Ni3(μ4-dppa)2(H2O)6]·2H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具有基于一维链单元的二维层状结构。4,4′-联吡啶在配合物1和2中分别起配位作用和模板作用。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 赵娜黎彧冯安生邹训重
-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磁性
- 由联苯三羧酸和含氮配体构筑的钴(Ⅱ)、铅(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被引量:4
- 2019年
- 采用水热方法,用联苯三羧酸配体(H_3btc)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CoCl_2·6H_2O、PbCl_2和ZnCl_2反应,合成了一个单核配合物[Co(Hbtc)(phen)_2(H_2O)]·3H_2O(1)以及2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Pb(μ_3-Hbtc)(2,2′-bipy)]_n(2)和{[Zn_3(μ_2-btc)_2(μ_2-H_2O)(2,2′-bipy)_3(H_2O)_5]·8H_2O}_n(3),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分别属于正交和三斜晶系,Pna2_1和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零维单核结构,而且这些单核钴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和3具有基于双核单元的一维链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2和3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
- 黎彧邹训重邱文达庄文柳赵娜成晓玲
-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荧光
- 分子量可控的纤维素接枝共聚丙烯酰胺合成物及其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量可控的纤维素接枝共聚丙烯酰胺合成物及其用途,通过CMC中的羧基和羟基官能团与聚丙烯酰胺的烯烃键的结合调控PAM的絮凝性能,可以控制纤维素接枝共聚丙烯酰胺合成物的分子量,以达到不同情况下对纤维素接枝共...
- 万俊杰冯新赵娜林达武陈洁花周明珠梁志鹏肖晓明区柏豪李淑彬
- 文献传递
- 破乳混凝沉淀预处理机加工清洗废水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以广州某电机加工厂清洗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破乳-混凝-沉淀的简化工艺,以复合型高分子破乳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稀酰胺(PAM)为试验药剂,分析不同药剂用量在不同工段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破乳剂、PAC、PAM用量分别为2~3 mL/L、500 mg/L和2m g/L,上清液呈现清澈透明,浊度由4306 NTU降至6.49 NTU,COD去除率达到86.21%。PAC用量是决定干泥量的核心因素,取得最佳处理效果时的干泥量约为3.76 g/L,这为高效处理机械加工废水提供可行的药剂用量配方和简化的预处理工艺。
- 冯新万俊杰何锦强赵娜
- 关键词:机加工清洗废水破乳混凝预处理
- 三维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环保专业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环保专业探索了“三维递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①“第一维度”技工人才培养,已有成熟经验。②“第二维度”应用研发型人才培养:探索“校企共建双主体育人”新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指导学生社会实践。③以应用研发型人才为桥梁,过渡到“第三维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完善学科交叉和专业跨界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指导学生项目化运营,挖掘客户痛点,把市场需求和环保科技深度融合,提出“解决方案的假设”,通过创业实践,在市场中验证假设,探索商业模式。通过“三维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的时效性,成功孵化出学生为企业法人的环保公司,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保障。
- 赵娜叶秀雅
- 关键词:创新创业环保专业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优化路径探索被引量:2
- 2020年
- 《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学》等是高职园林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中对植物的认识与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存在着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教学内容较为静态死板、教学数据更新滞后等问题,教学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严重影响着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作者基于“互联网+”教学理念,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自主研发植物生态溯源与教育科普系统实训平台,通过网络化形成师生教学互动、学生网络分享的“互联网+”模式,创新了园林植物类专业的教学实训方法,将植物溯源系统与教学实训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提高了相关知识技能。
- 叶云赵小娟廖俊杰赵娜高阳林
- 关键词:高职院校
- 优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培养多样化人才——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通过调整各门课的开设顺序,优化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整合成"课程群",有利于完成更接近工作实际的大型实训项目;通过提取出原本分散在各个学期的系内选修课,集中在大三上学期授课,培养多个就业方向,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
- 赵娜王汉道秦文淑
- 关键词:课程设置因材施教
- 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对Cr(Ⅵ)的吸附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以壳聚糖和螺旋藻粉为原料,采用滴加成球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重金属吸附剂——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通过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提取时间和交联剂的加入量的条件控制研究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成球效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对Cr(Ⅵ)的最佳吸附条件;通过SEM分析其表面和局部结构;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其对Cr(Ⅵ)吸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制备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成球效果受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提取时间和交联剂的加入量的影响。交联剂戊二醛的最佳质量分数为50%,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5℃左右。(2)各个因素对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吸附Cr(Ⅵ)的影响强弱顺序为:Cr(Ⅵ)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壳聚糖与螺旋藻配比>搅拌时间>初始p H值。理论上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吸附Cr(Ⅵ)溶液的最佳条件组合为:壳聚糖与螺旋藻配比为1∶1,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1),初始p H值为6,搅拌时间为2.5 h。利用此组合对Cr(Ⅵ)进行吸附研究,得出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吸附量达到24.795 mg·g^(-1),比正交试验中最大吸附量高出13.80 mg·g^(-1)。(3)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小球表面粗糙,具有疏松多孔网状结构。(4)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 赵娜金烨纯李燕玲陈冬敏
- 关键词:壳聚糖螺旋藻六价铬
- 分子量可控的纤维素接枝共聚丙烯酰胺合成物及其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量可控的纤维素接枝共聚丙烯酰胺合成物及其用途,通过CMC中的羧基和羟基官能团与聚丙烯酰胺的烯烃键的结合调控PAM的絮凝性能,可以控制纤维素接枝共聚丙烯酰胺合成物的分子量,以达到不同情况下对纤维素接枝共...
- 万俊杰冯新赵娜林达武陈洁花周明珠梁志鹏肖晓明区柏豪李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