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畅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背后的困境被引量:2
- 2008年
-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传统,远的不说,现当代文学史上,涌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奂生上城》等一大批优秀的农村题材作品。电视剧是一种较新的文艺样式,农村题材日益成为影视剧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类型。当前,涉案剧、清宫剧逐渐减少,
- 苏畅
- 关键词:农村题材电视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奂生上城》现当代文学史《暴风骤雨》
- 网络时代报纸的生存理由和发展前景
- 2003年
- 从技术手段上说,互联网媒体囊括了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法: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它是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因此许多人称网络媒介为综合媒介,是媒介大熔炉。因此我们应这样理解网络媒介这个媒介大熔炉,它决不是各种媒介的简单相加,在熔合的过程中,1+1要远远大于2。是的,别的不论。
- 苏畅
- 关键词:网络媒体媒体竞争报纸竞争力
- 网络新闻的演进
- 2005年
- 一、粘贴新闻:完成了“快”和“量”的功能。从网络新闻的发展过程来看,粘贴新闻是最原始的一种方式。一般的商业网站都是从传统媒体,特别集中的是将报纸上印刷好的内容一字不改地拷贝到网上。粘贴时间跟着报纸走.甚至要落后于出报周期。这样的粘贴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媒体的覆盖面。
- 苏畅
-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纸传统媒体商业网站演进
- 试论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被引量:5
- 2004年
- 后现代文化包括两个部分 :后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文章分析了后现代性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各自特点 ,指出后现代性电影是电影游戏 ,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游戏电影 ,中国电影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性特征。
- 苏畅
- 关键词: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中国电影后现代文化后现代主义电影
-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电影解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相对于整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欧洲大陆来说,在美国本土产生的文化理论和哲学思潮是极少量的,而新历史主义却正是在这块土壤上产生。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新文学批评理论——新历史主义,这并非偶然。现代美国是最有可能产生新历史主义的土壤,因为早年的传教士和作家视欧洲为一种腐朽败坏的旧秩序(比如宫廷秩序和女主人沙龙文化)和一个风烛残年的文化(教会统治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他们把美国描绘成一片处女地,把美国人描写成一个拯救一切的新亚当,他未受历史的玷污,
- 苏畅
-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电影文学批评理论文化背景哲学思潮文化理论
- 网络媒体界定辨析
- 2003年
- 人们通常认为,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传统媒介分别由各家报社、电台、电视台发布信息,而互联网呢,则由各个网站向外发布信息。这种理解符合互联网的传播吗?是对互联网的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吗?每一种传媒都有其信息传输逻辑过程方法。比如报刊,它是报社或杂志社将采集的信息大量复制于纸张上,然后通过发行将这些报纸或杂志分别送达每一位读者;比如无线广播电视,它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将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电磁信号向四面八方传送。
- 苏畅
- 关键词:网络媒体互联网
- 主体实践与人性结构——李泽厚美学思想初探
- 该文力求对李泽厚美学作如下探索:1、从李泽厚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命题("美是生活")的分析和改造上,看李泽厚与客观论美学的承继关系及其对客观论美学的总结和发展.2、从李泽厚对社会崇高的论证以及他对历史必然性的强调,看社会...
- 苏畅
- 关键词:主体性李泽厚美学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 2004年
- 网络新闻传播业是近四五年才逐渐兴起的行业。但发展速度之快却令人惊讶。网络媒体在兼容了传统媒体后,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第四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具有广播媒体的传播快捷性、广泛性和电视媒体的声形神色兼备的优势,以及印刷媒体的反复阅读性和可保存性等优势.因此已对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 苏畅
- 关键词:网络传播伦理问题假新闻个人隐私信息垄断
- 试论电视剧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被引量:3
- 1999年
- 电影界有人习惯于以电视电影共有视听属性而把两者归划于一个具体的艺术美学——即电影美学门类 ,并以此作为电视剧不必也不可能建立自身美学体系的主要依据。本文从多方面论证电视剧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并得出这样的结论 :电视剧是一个独立的美学形象 ,它拥有一个独特的美学体系 ,具有独立的美学地位。
- 苏畅
- 关键词:电视剧美学特征
- 应对消费文化时代的文艺理论新课题
- 2008年
-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实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带有形而上特征的审美活动正从孤立的时空中走出来,融入到更为广阔无限延展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产品也更多地带有了商品属性成为普遍的消费品。这些都给文艺理论在新世纪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文章试从文艺观的调整、知识立场的反思、批评对象的拓展以及批评平台的拓宽这四个方面对消费时代的文艺理论的建设问题予以回应。
- 苏畅
- 关键词:消费文化文艺理论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