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云卿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动车
  • 4篇动车组
  • 4篇重要参数
  • 4篇滤波
  • 4篇卡尔曼
  • 4篇卡尔曼滤波
  • 4篇感器
  • 4篇车组
  • 4篇传感
  • 4篇传感器
  • 4篇传感器信号
  • 2篇电机
  • 2篇电机转矩
  • 2篇动态优化
  • 2篇信息融合
  • 2篇预设
  • 2篇蠕滑
  • 2篇司机室
  • 2篇牵引力
  • 2篇转矩

机构

  • 12篇株洲南车时代...
  • 1篇西安铁路局

作者

  • 12篇胡云卿
  • 5篇刘良杰
  • 5篇李江红
  • 4篇刘可安
  • 4篇李科
  • 4篇朱迎谷
  • 4篇曾云
  • 2篇李小平
  • 2篇何良
  • 2篇尚敬
  • 1篇彭辉水
  • 1篇张国顺
  • 1篇刘振华

传媒

  • 2篇机车电传动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车组的粘着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的粘着控制方法,其中用于确定动车组的轮对的蠕滑速度的方法,利用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获取的轮对线速度、车体速度和车体加速度进行信息融合重构,将车体速度和车体加速度及轮对线速度...
张征方曾云胡云卿刘良杰喻励志李科
文献传递
动车组的粘着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的粘着控制方法,其中用于确定动车组的轮对的蠕滑速度的方法,利用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获取的轮对线速度、车体速度和车体加速度进行信息融合重构,将车体速度和车体加速度及轮对线速度...
张征方曾云胡云卿刘良杰喻励志李科
一种基于故障隔离与恢复算法的机车速度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隔离与恢复算法的机车速度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车轮的速度、车轮的故障参数、车轮的可信参数和机车的工况状态;S2.通过车轮的故障参数判断正常车轮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的车轮个数门槛值,大于则...
刘可安高首聪张征方胡云卿吴业庆何良朱迎谷徐绍龙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故障隔离与恢复算法的机车速度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隔离与恢复算法的机车速度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车轮的速度、车轮的故障参数、车轮的可信参数和机车的工况状态;S2.通过车轮的故障参数判断正常车轮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的车轮个数门槛值,大于则...
刘可安高首聪张征方胡云卿吴业庆何良朱迎谷徐绍龙
文献传递
一种列车自重在线估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自重在线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预设的计算周期,计算所述计算周期内列车的平均牵引力值和平均加速度值:包括第一个计算周期内的第一平均牵引力值和第一平均加速度值以及第二个计算周期内的第二平均牵引...
李江红高首聪朱迎谷胡云卿吴业庆张征方
文献传递
动车组的粘着控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的粘着控制系统,其中用于确定动车组的轮对的蠕滑速度的系统,利用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获取的轮对线速度、车体速度和车体加速度进行信息融合重构,将车体速度和车体加速度及轮对线速度...
张征方曾云胡云卿刘良杰喻励志李科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动车组的快速粘着控制方法
一种用于动车组的快速粘着控制方法,其步骤为:(1)根据动车组自身设计参数和轨面综合状况来设置轮对加速度门限值a<Sub>P</Sub>;(2)根据动车组的反馈信号计算当前的轮对加速度值a(t);(3)比较当前的轮对加速度...
尚敬李小平刘可安李江红胡云卿喻励志
文献传递
一种列车自重在线估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自重在线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预设的计算周期,计算所述计算周期内列车的平均牵引力值和平均加速度值:包括第一个计算周期内的第一平均牵引力值和第一平均加速度值以及第二个计算周期内的第二平均牵引...
李江红高首聪朱迎谷胡云卿吴业庆张征方
文献传递
轨道交通粘着利用控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被引量:14
2014年
针对轨道交通特有的粘着现象,介绍粘着特性和影响粘着特性的因素,描述粘着利用控制的功能,讨论粘着利用控制的关键技术,分析当前典型粘着利用控制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粘着利用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
李江红胡云卿彭辉水刘良杰
关键词:轨道交通
一种用于动车组的快速粘着控制方法
一种用于动车组的快速粘着控制方法,其步骤为:(1)根据动车组自身设计参数和轨面综合状况来设置轮对加速度门限值a<Sub>P</Sub>;(2)根据动车组的反馈信号计算当前的轮对加速度值a(t);(3)比较当前的轮对加速度...
尚敬李小平刘可安李江红胡云卿喻励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