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评价
- 2017年
- 本文就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7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6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参照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经统计P<0.05。结论 为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理想效果,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 杨睿姜文波申绍辉李柏东孙妍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开胸手术自发性气胸并发症
- 56例胸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分析
- 2016年
- 目的,研究就胸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均在围术期予以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防控。按照患者的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进行分组,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占比为82.14%;且合理用药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退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用药时间均短于不合理用药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合理用药患者,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胸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提高感染防控效果,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
- 姜文波姜平秀张焕李彩凤陈妍
- 关键词: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临床效果
- 2023年
- 研究肺部小结节在开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过程中使用全胸腔镜的效果。方法 选取50例确诊为肺部小结节的患者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依次是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常规手术。结果 术后,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肺通气功能指标、炎症以及应激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肺通气功能指标、炎症以及应激指标,P>0.05。结论 肺部小结节在全胸腔镜下实施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 姜文波姜平秀杨睿李柏东
- 关键词:全胸腔镜肺部小结节
- 管状胃成形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管状胃成形术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1例,按采取的手术术式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传统组,管状胃组:31例,传统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的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肺并发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减少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很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 杨睿张义栋姜睿郝鸿泽姜文波
- 关键词:管状胃食管癌食管切除术
- 保留二尖瓣全瓣的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
- 2022年
- 分析在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将二尖瓣全瓣保留,同时予以优质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8例实施术中二尖瓣全瓣保留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并保证每组患者的例数控制在34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自愿参与本组实验并签订了知情书,分组后,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对应采用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在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不仅涉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疾病知识掌握度,还包括并发症。结果:在统计学分析之后,通过计算得出,实验组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疾病知识掌握度、减少并发症,对比对照组的以上数据得出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存在,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得出差异大。结论:在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将二尖瓣全瓣保留,同时予以优质护理,效果理想。
- 姜平秀姜文波尹春颖薛杨孙桂芳
-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
-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并给药治疗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并给药治疗胸腔特别积液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腔积液病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据不同病情予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结果: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93%,不良反应轻。结论:该方法安全、简便、易行,胸腔內给药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控制胸液生长,对治疗和缓解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郝鸿泽申绍辉刘大勇姜文波李柏东
- 关键词:胸腔积液
- 循证护理预防开胸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
- 2022年
- 研究开胸手术低体温预防过程中融合循证观念的护理措施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若采用的效果。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循证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出血、低体温、体温(除了30min)、拔管时间、切口感染、寒战均明显改善,对比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30min的体温,P>0.05。结论:预防开胸手术患者低体温中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
- 姜平秀姜文波薛杨尹春颖张琳
- 关键词:循证护理开胸手术
-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普胸外科术后下呼吸道阻塞效果观察
- 2016年
- 本文就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普胸外科术后下呼吸道阻塞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普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术后下呼吸道阻塞患者,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患者血气指标、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的平均吸痰次数为(1.3±0.4)次,平均肺复张时间为(2.7±0.7)d;治疗后患者的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患者的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普胸外科术后下呼吸道阻塞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姜文波姜平秀李彩凤陈妍张焕
-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普胸外科
- 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钩线穿刺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
- 2021年
- 给予肺部小结节患者应用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钩线穿刺定位,观察和对比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2018.04——2020.04收治的患者中,选择48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于术前1h进行CT引导下钩线穿刺定位,之后行胸腔镜肺局限性切除术治疗。结果:共检出肺部小结节64颗,成功定位数量为62(96.88%)颗,穿刺后少量气胸、少量出血、钩线脱落情况,且中转开胸患者为2(3.13%)例。结论: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钩线穿刺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姜文波姜平秀李柏东郝洪泽杨睿
- 关键词:肺部小结节胸腔镜CT引导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注射液全程硬膜外镇痛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术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对照组于硬膜外导管推注0.1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0.9%NaCl注射液共8 mL,试验组于硬膜外导管推注0.1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0.5μg·mL^(-1)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4μg共8 mL,术中间断以同样浓度药物维持;关闭胸膜前连接硬膜外镇痛泵,对照组镇痛配方为0.1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400 mg,试验组镇痛配方为0.1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400 mg+0.5μg·mL^(-1)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5 mg。比较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变化,术后急性疼痛、术后镇痛补救和慢性疼痛发生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80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4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气管插管即刻(T_(1))的HR分别为(80.35±9.62)和(88.24±10.35)beat·min^(-1),MAP分别为(95.07±8.51)和(98.46±9.05)mmHg;切皮时(T_(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R分别为(75.33±9.21)和(80.65±10.63)beat·min^(-1),MAP分别为(94.33±8.43)和(99.06±6.58)mmHg;术毕(T_(4)),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E水平分别为(53.17±9.79)和(60.79±8.58)ng·L^(-1),NE水平分别为(52.33±8.22)和(59.96±8.89)ng·L^(-1),Cor水平分别为(22.75±4.63)和(28.64±5.02)mg·L^(-1);术后24 h(T_(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E水平分别为(54.27±9.15)和(62.28±8.33)ng·L^(-1),NE水平分别为(55.34±9.18)和(62.07±9.58)ng·L^(-1),Cor水平分别为(24.19±4.52)和(30.57±4.79)mg·L^(-1),术后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14%(3/例42例)和23.68%(9例/38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首次按压时间分别为(13.67±2.74)和(11.35±2.28)h,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药物剂量分别为(120.73±34.36)和(
- 李柏东姜平秀姜文波
-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