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碧君

作品数:20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免疫
  • 6篇基因
  • 5篇新生儿
  • 5篇缺陷病
  • 5篇免疫缺陷
  • 5篇免疫缺陷病
  • 4篇突变
  • 4篇综合征
  • 4篇文献复习
  • 4篇先天
  • 4篇复习
  • 4篇表型
  • 3篇重症联合免疫...
  • 3篇重症联合免疫...
  • 3篇细胞
  • 3篇先天性
  • 3篇联合免疫
  • 3篇联合免疫缺陷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免疫缺...

机构

  • 20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20篇孙碧君
  • 10篇孙金峤
  • 10篇周文浩
  • 8篇杨琳
  • 7篇王晓川
  • 5篇侯佳
  • 5篇吴冰冰
  • 5篇王文婕
  • 4篇应文静
  • 4篇周钦华
  • 3篇王慧君
  • 2篇曹云
  • 2篇詹国栋
  • 2篇程国强
  • 2篇梅枚
  • 2篇樊子川
  • 2篇董辰
  • 2篇刘璐瑶
  • 1篇陈超
  • 1篇王来栓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罕见病研究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大众医学
  • 1篇科学生活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1
  • 4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靶向治疗
2017年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影响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主要治疗策略是免疫重建或替代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多种PID致病机制得以明确。在此基础上,针对免疫受损位点的靶向治疗逐渐在临床开展,并取得一定效果。文章就目前成熟的用于PID的靶向治疗做一阐述。
孙碧君孙金峤王晓川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靶向治疗磷脂酰肌醇3-激酶
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1例基因诊断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矮小症伴多系统异常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流程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男,14岁,发现身材矮小5年余。身高132cm,有面部色素沉着斑点和甲癣。外翻足已手术矫正,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口服泼尼松治疗。头颅CT示两侧基底节、两侧额叶及左侧顶叶多发性钙化。脊柱平片示胸腰椎椎体变扁。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发现ACP5基因纯合致病突变(c.643G>A,p.G215R),确诊为罕见的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I)。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是确诊疑难罕见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董辰孙碧君杨琳吴冰冰周文浩王慧君
关键词:基因诊断
小儿反复严重感染:提防“慢性肉芽肿病”
2017年
比起“感冒、咳嗽、拉肚子”等常见病,“慢性肉芽肿病”似乎闻所来闻。尽管美国报道该病的发病率很低,只有1/20万~1/25万,但我院免疫科曾收治过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慢性肉芽肿病患儿。
孙碧君孙金峤
关键词:慢性肉芽肿病小儿常见病拉肚子发病率
4例SMARCAL1基因突变相关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分析4例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IOD)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以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4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SIOD的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4例患者起病年龄在幼儿期或学龄前期,4例患者均出现淋巴细胞减少;2例患者出现蛋白尿,其中1例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脏衰竭;1例患者出现身材矮小。本研究4例患者均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延缓肾脏衰竭为主。结论SIOD患者起病症状多样,病情进展不一,临床诊断和治疗还存在一定挑战,需进一步研究。
韩玲丽董亚娟孙碧君王文婕周钦华刘璐瑶侯佳王晓川孙金峤
新生儿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二例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了解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ongenital central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CCHS)新生儿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并通过检索文献,对基因型和表型关联性进行分析. 方法 总结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临床诊断的2例CCH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收集2例患儿的临床信息,同时提取基因组DNA,对PHOX2B及RET基因编码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采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分析.同时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基因型和表型关联分析. 结果 2例均为男性.例1为早产儿,出生时有窒息,生后以呼吸机依赖和腹胀为主要表现,经手术确诊为全结肠型巨结肠,因呼吸衰竭死亡.例2为足月儿,以反复发绀、呼吸机依赖为主要表现.例1检测到PHOX2B基因3号外显子38 bp杂合缺失突变(c.722 759her del),属于非多聚丙氨酸延展突变(non polyalanine repeat expansion mutations,NPARMs).例2检测到3号外显子小片段插入(c.776_777het_dup),属于多聚丙氨酸延展突变(polyalanine repeat expansion mutations,PARMs).2例患儿RET基因编码区测序均发现7号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00860),c.1296 A>G,p A 432 A.检索文献发现,至2013年1 2月,全世界报道PHOX2B相关的CCHS共670例,其中90%以上为PARMs,余为NPARMs.表型方面,NPARMs较PARMs更为严重,且巨结肠和肿瘤的发生率更高. 结论 CCHS在新生儿期以呼吸机依赖为主要表现,可合并巨结肠,自主神经紊乱表现可不典型.综合文献,95%以上CCHS由PHOX2B突变引起,NPARMs突变具有更严重的表型,7个以上GCN重复患儿常常需要持续通气支持治疗,其基因诊断结果可作为CCHS的确诊依据,并可协助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梅枚杨琳詹国栋樊子川孙碧君曹云程国强周文浩
关键词:通气不足
卡介苗病免疫评估及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2024年
卡介苗病是接种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尤其在免疫缺陷儿童中较为常见。国家儿童医学暨临床研究中心出生免疫缺陷(inborn errors of immunity,IEI)联盟制定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卡介苗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指出,卡介苗病可分为局部感染、区域感染、远距离感染和播散性感染。诊断依据包括BCG接种史、临床表现、病原学或病理证据。免疫功能评估对于远距离及播散性感染的患儿至关重要。治疗方面,对于易感BCG的免疫缺陷患儿推荐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而卡介苗病的IEI患儿需要长期抗结核治疗。部分IEI疾病类型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治。该共识还强调了免疫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干扰素-γ产生减少的孟德尔遗传分枝杆菌易感性疾病。
国家儿童医学暨临床研究中心出生免疫缺陷(IEI)联盟孙碧君应文静孙金峤王晓川
关键词:卡介苗慢性肉芽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出生免疫缺陷合并肝占位病变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出生免疫缺陷(IEI)合并肝占位病变患儿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IEI合并肝占位的诊治水平。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与过敏科住院确诊为IEI且腹部影像提示肝脏占位的患儿19例,分析IEI合并肝占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19例IEI合并肝占位患儿,该中心IEI患儿中合并肝占位病变的比例为2.8%(19/687),中位起病年龄为2月龄,发现肝占位中位年龄为12月龄,初诊时主要异常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升高(94.7%,18/19)、贫血(78.9%,15/19)、发热(57.9%,11/19)和低白蛋白血症(31.6%,6/19)。超声肝占位检出率低于CT检查(63%vs 100%),肝占位最长径19mm,多发占位为主(14/19)。肝脏占位性质分类:肝脓肿(6/19)、肝结核(4/19)、人类疱疹病毒(EB)感染(2/19)、肝真菌感染(1/19)、肝血管瘤(2/19)和性质不明(4/19)。感染性病灶占68.4%(13/19)。涵盖IEI疾病种类:慢性肉芽肿病(8/19)、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5/19)、孟德尔遗传分枝杆菌易感性疾病(3/19)、活化磷酸肌醇3-激酶delta综合征(1/19)、高IgE综合征(1/19)和联合免疫缺陷病(1/19)。平均随访7个月,16例患儿完成随访,预后好转7例,预后不良9例。19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39 d,治疗第4周和病初相比CRP水平(19 mg/L vs 57 mg/L,P=0.004)和白细胞计数(9×10^(9)/L vs 12×10^(9)/L,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EI合并肝占位病变少见,肝占位常见病因为感染性病灶,其中肝脓肿和肝结核占多数,抗感染治疗时间长,必要时需内外科医生共同参与治疗决策。
邹亮燕孙碧君姚琼王文婕侯佳周钦华姚海丽孙金峤王晓川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肝脓肿肝结核
一例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的基因诊断和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一例罕见的矮小症伴多系统异常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结合实验室建立的高通量数据分析流程,进行疑难病例的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本例患儿为一个14岁的男孩,发...
董辰孙碧君杨琳吴冰冰周文浩王慧君
关键词:罕见病基因诊断
文献传递
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1)新生儿,采用PCR对外周血UGT1A1基因进行检测.对照组为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生物样本数据库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21μmol·L^-1病例.病例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均要求胎龄≥35周,出生体重≥2500g.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各65例.UGT1A1G71R是病例组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73.8%,48/65).对照组UGT1A1G71R突变位点与既往Meta分析中提取的中国健康新生儿对比,在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UGT1A1基因G71R突变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和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把握度为0.993.与携带G/G基因型新生儿相比,UGT1A1G71R突变(A/A+G/A基因)可增加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OR=7.373,95%CI3.395~16.008),把握度为1.0.结论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孙碧君赵诸慧杨琳李刚吴冰冰周文浩
关键词:黄疸高胆红素脑病基因突变新生儿
全外显子组序列分析新生儿FGFR2基因相关疾病1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对1例新生儿期特殊面容、神经系统结构畸形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分析,旨在为该患儿寻找潜在的致病原因。方法纳入1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未能明确诊断的多发畸形患儿,主要临床表型为前额突出、腭弓高、耳位低、枕部较平,双侧脑室扩大、透明隔部分缺如、胼胝体发育异常,采用Sure Selct Human All Exon捕获试剂盒和Illumina Hi Seq2000测序平台,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数据分析采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转化中心所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流程。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数据,共检测到79 064个变异,经过质量控制筛选、变异频率筛选、变异分类筛选,剩余645个变异。在进一步分析中,645个变异中有159个其所在基因在OMIM数据库及HGMD数据库与疾病相关。从3个已经报道的突变位点中锁定致病突变为FGFR2基因(NM_000141)c.C1040G,p.S347C。Sanger测序在家系内验证该位点为新发(de novo)突变。结论采用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明确诊断FGFR2相关疾病1例。并且结合我院已经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和临床诊断流程,为新生儿多发畸形寻找潜在的致病基因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方法。
杨琳黎籽秀梅枚孙碧君樊子川刘博王慧君周文浩
关键词: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