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瞬时弹性波扫描仪(FS)对ALT正常的HBV感染者进行筛查。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就诊的125例患者,全部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并同时应用FS测定肝脏硬度值(LSM),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炎症分级为标准,以G1组为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选定cut-off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结果同一肝纤维化分期HBV感染者的LSM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在S0~S2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不同炎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但G0组与G1组L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级及以上肝脏炎症,F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根据ROC曲线选定的cut-off值为8.64 k Pa,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69.2%。结论对于ALT正常的HBV感染者,通过应用FS检查,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对于LSM≥8.64 k Pa的患者应该进行肝活组织检查,LSM〈8.64 k Pa的患者需定期复查。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补体C3水平的变化。方法入组的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据病变程度分为慢性乙肝组(n=62)及肝硬化组(n=41),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HBV-DNA、补体C3、谷丙转氨酶(ALT),观察疗程48周。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组及肝硬化组患者在H B V-D N A应答及A L T复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补体C3水平较慢性乙肝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补体C3水平角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补体C3水平,从而可能改善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