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波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慢性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乙肝
  • 2篇慢性乙肝
  • 2篇聚乙二醇
  • 2篇聚乙二醇干扰...
  • 2篇抗病毒
  • 2篇恩替卡韦
  • 2篇干扰素
  • 2篇病毒
  • 1篇阳性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DN...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阴性

机构

  • 6篇辽宁省人民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单洪
  • 6篇刘洪波
  • 2篇秦丽莉
  • 1篇白燕
  • 1篇白晶
  • 1篇王宁
  • 1篇薛宏丽
  • 1篇王宁

传媒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脏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FibroScan对ALT正常的HBV感染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应用瞬时弹性波扫描仪(FS)对ALT正常的HBV感染者进行筛查。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就诊的125例患者,全部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并同时应用FS测定肝脏硬度值(LSM),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炎症分级为标准,以G1组为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选定cut-off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结果同一肝纤维化分期HBV感染者的LSM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在S0~S2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不同炎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但G0组与G1组L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级及以上肝脏炎症,F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根据ROC曲线选定的cut-off值为8.64 k Pa,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69.2%。结论对于ALT正常的HBV感染者,通过应用FS检查,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对于LSM≥8.64 k Pa的患者应该进行肝活组织检查,LSM〈8.64 k Pa的患者需定期复查。
刘洪波王宁单洪秦丽莉
关键词:瞬时弹性成像乙型丙氨酸转氨酶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需要长期治疗,本研究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在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1-01-2018-01-01辽宁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8例应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并且已经出现乙肝病毒DNA转阴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两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转率及较基线下降值。结果观察组出现6例HBsAg转阴,对照组未出现HBsAg转阴,χ2=8.899,P=0.003。治疗前后观察组HBsAg定量差值为(3.15±0.47)IU/mL,高于对照组的(2.35±1.03)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6,P<0.001。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发热25例,高于对照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7,P<0.001;转氨酶升高14例,高于对照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0,P<0.001;白细胞降低15例,高于对照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98,P<0.001;白细胞和血小板均降低10例,高于对照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96,P<0.001。结论经治的慢性乙肝患者在出现乙肝病毒DNA阴转后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可以提高HBsAg的清除率,降低HBsAg定量。
刘洪波单洪
关键词:慢性乙肝乙肝病毒DNA聚乙二醇干扰素
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治疗的预测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HBeAg阴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达到治疗时间的预测指标。方法将入组的108例患者,根据肝脏病理结果分为治疗组和随访组,将年龄、性别、感染家族史、HBsAg定量水平、HBV DNA载量纳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定义截断值。结果108例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达到治疗标准的有29例,占比26.7%。年龄、感染家族史是需要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的截断值为35.5岁。结论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也有需要治疗的,年龄大、有感染家族史是需要治疗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35.5岁时,需要抗病毒治疗,而HBsAg定量水平、HBV DNA载量不是独立预测危险因素。
刘洪波单洪王宁
关键词:HBEAG阴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补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补体C3水平的变化。方法入组的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据病变程度分为慢性乙肝组(n=62)及肝硬化组(n=41),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HBV-DNA、补体C3、谷丙转氨酶(ALT),观察疗程48周。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组及肝硬化组患者在H B V-D N A应答及A L T复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补体C3水平较慢性乙肝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补体C3水平角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补体C3水平,从而可能改善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刘洪波单洪
关键词:抗病毒药乙型肝炎补体C3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及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48周,检测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肝活检。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肝纤维化指标、肝纤维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效果,两者联合可能在抗纤维化方面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刘洪波单洪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复方牛胎肝提取物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HBV-DNA阴转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5年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CHB)治疗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NUC)、干扰素(INF),但二者单用均无法完全抑制病毒复制[1]。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们对CHB抗病毒治疗后出现HBV-DNA阴转的患者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α-2a)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CHB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诊断均符合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标准[2]。
刘洪波单洪秦丽莉白燕白晶薛宏丽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慢性乙肝恩替卡韦疗效观察核苷酸类似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