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迟
-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生活质量量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差异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使用慢性中耳炎疗效调查量表(chronic otitis media outcome test,COMOT-15)和苏黎世慢性中耳炎量表(Zurich chronic middle ear inventory,ZCMEI-21)评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及中耳胆脂瘤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总体情况,比较两份问卷相关性及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1例CSOM和中耳胆脂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MOT-15及ZCMEI-21,结合患者性别及气导平均听阈(air conduction-pure tone average,AC-PTA)比较患者的HRQoL,采用Cronbach'sα评价内部一致性并作为信度指标,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量表之间的相关性及与患耳AC-PTA间的相关性,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探究性别与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101例患者两种量表得分均呈正态分布,除COMOT-15耳部症状维度(Cronbach'sα=0.602)和ZCMEI-21耳部症状维度(Cronbach'sα=0.473)外,两份问卷总维度和子维度均表现出满意的内部一致性。CO-MOT-15和ZCMEI-21的总维度与子维度之间存在中等到强的相关性;术侧患耳AC-PTA与两份量表总维度、耳部症状、听力、社会心理维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耳部症状维度与两份量表总维度、听力、社会心理维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COMOT-15和ZCMEI-21在性别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两种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强相关性,但侧重点不同。COMOT-15侧重听力,涉及不同场景下的听力情况,适合以听力为重点的研究。ZCMEI-21提供了慢性中耳炎耳部症状的综合评估,如眩晕、耳流脓等症,在社会心理、就医问题上,更能反映患者心理健康及对医疗需求的真实情况,同时应严格规范量表的时间窗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 王琴李思璇陈迟边盼盼郭玉芬徐百成
-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性别差异
- 内耳畸形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的构成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先天性内耳畸形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人群中的构成、分类、电极的选择、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604例患者的听力学及影像学资料,根据senuaroglu 2010标准对内耳畸形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种类的内耳畸形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的分布、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结果604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内耳畸形共170例(330耳),占27.32%(330/1208)。其中前庭水管扩大132例(254耳),占先天性内耳畸形的76.97%(254/330),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内耳畸形。在170例(330耳,单耳畸形10例)内耳畸形患者中,共218耳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中41例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4耳伴有面神经走行异常,4耳圆窗龛形态异常,16耳在术中发生“镫井喷”,发生率为7.34%,3耳电极植入困难(其中2耳部分植入,1耳全部植入)。1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术后出现对侧听力下降,1例不完全分隔II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耳漏,面瘫等其它并发症。结论内耳畸形是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病因之一,大多数内耳畸形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具有肯定的疗效。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植入电极,谨慎处理术中意外,预防并发症。
- 刘贝贝王建朝徐百成陈迟李淑娟郭玉芬
- 关键词:内耳畸形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耳蜗植入术
- 自发性脑脊液耳漏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分析一例4岁儿童(病例1)和一例68岁成人(病例2)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力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病例1表现为反复发作化脓性脑膜炎;影像学检查见中耳低密度影,未见明显骨质缺损;中耳积液检测符合脑脊液;该病例经耳道鼓室入路手术探查发现漏口位于镫骨底板,表现为裂隙样骨质缺损,采用哑铃状肌肉筋膜填塞后修补成功。病例2主要表现为耳闷和听力下降;影像学及中耳积液检查同病例1;经耳道鼓室联合乳突入路手术探查发现漏口位于鼓室天盖,通过多层填塞法修补成功。病例1随访1年、病例2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自发性脑脊液耳漏在儿童和成人的临床表现差异大且特异性差,易误诊,可通过影像学及中耳积液的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效果可靠;需综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后选择合适手术入路。
- 边盼盼徐百成仵倩陈迟刘贝贝令娜娜郭玉芬
- 关键词:手术方法
- 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并与内耳形态正常组CI患者进行对比,评估EVA患者接受CI治疗的有效性,探讨内耳形态学对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EVA并行CI患者71例,另筛选临床资料相匹配的71例内耳形态正常CI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三年进行听力言语评估,包括声场助听听阈,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ce,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问卷评估,通过"心爱飞扬"言语测试软件进行言语识别能力评估。另外测量前庭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VA)中点直径,CT阅片确诊不完全分隔Ⅱ型(Incomplete partition of the cochlea,IP-Ⅱ),研究内耳形态异常对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EVA组与内耳形态正常组患者和单纯EVA与EVA伴IP-Ⅱ畸形患者术后三年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无统计学差异。EVA组VA中点直径平均值为2.70±0.79 mm,VA中点直径大于3.0mm组与VA中点直径扩大小于3.0 mm组,两组患者CI术后言语识别能力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VA患者通过CI可获得与内耳形态正常者相当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EVA是否伴IP-Ⅱ畸形与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无相关性;VA中点直径扩大超过3.0 mm,EVA患者CI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较差。
- 仵倩胡健赵晓云刘贝贝陈迟边盼盼徐百成郭玉芬
-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前庭水管扩大
- 同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评估及手术特点分析
- 徐百成王艳莉边盼盼陈迟李勇朱一鸣程世红郭玉芬
-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常见聋病相关基因突变与内耳畸形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25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见聋病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分析人工耳蜗植入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群体中常见致聋基因的流行情况及突变频率,探讨基因突变与内耳畸形的关系,研究开展遗传咨询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科学途径。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工耳蜗植入手术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签订知情同意书后采全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后利用多重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进行纯化,采用华大基因公司定制的基因片段捕获芯片进行22个聋病相关基因共159个突变位点筛查。总结人工耳蜗植入群体基因突变的分布规律及突变频率,探讨基因突变与内耳畸形的相关性。结果所有250例患者中有77例患者检出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30.80%(77/250)。其中SLC26A4基因突变频率为13.60%(34/250),占所有突变阳性患者的44.16%(34/77),共检出13种序列改变,其中23例患者检出c.919-2A>G突变,占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的67.65%(23/34),等位基因频率为5.2%,是该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的突变形式。有33例患者检出GJB2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13.20%(33/250),占所有突变阳性患者的42.86%(33/77),共检测到GJB2基因7种致病突变,其中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23例,突变频率为9.2%(23/250),有20例患者检测到c.235delC突变,有18例患者检测到c.299-300delAT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和3.8%。250例患者中6例检出mtDNA 12SrRNA突变,突变频率为2.4%(6/250)。2例患者检出GJB3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0.8%(2/250)。分析表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 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与内耳结构正常的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LVAS伴不完全分隔Ⅱ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Ⅱ,IP-Ⅱ)与内耳结构正常的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而LVAS与LVAS伴IP-Ⅱ的SLC26A4基因突变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9)。GJB2
- 赵晓云胡健仵倩刘贝贝陈迟边盼盼郭玉芬徐百成
- 关键词: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植入基因突变内耳畸形
- 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的聋病基因突变流行病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3个特有少数民族感音神经性聋人群的常见聋病基因的突变频率,比较其与汉族聋人的突变流行频率差异,揭示少数民族的聋病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GJB2基因第2外显子,SLC26A4基因第8、第19外显子以及线粒体DNA12SrRNA 1555A>G和1494C>T突变,分析其突变频率。结果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和汉族的GJB2基因、SLC26A4基因和mtDNA12SrRNA总突变频率是27.66%、20.00%、36.36%和41.48%,东乡族和汉族的突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这4个民族的GJB2基因突变频率是25.53%、10.00%、18.18%和20.45%,东乡族和汉族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4个民族的GJB2基因c.235delC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是4.26%、0、4.55%和10.80%,东乡族和汉族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4个民族的SLC26A4基因第8和第19外显子突变频率是2.13%、10.00%、9.09%和13.07%,东乡族和汉族的突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4个民族的SLC26A4基因c.919-2A>G的等位基因频率是2.13%、0、9.09%和7.39%,东乡族和汉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1)。在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中没有发现m.1555A>G突变,在裕固族中检测到1例m.1494C>T突变,其突变频率为9.09%。结论甘肃省3个特有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常见聋病基因突变谱,需要根据各民族的聋病基因流行情况制定基因诊断策略。
- 郜珊山满国栋边盼盼刘贝贝陈迟
- 关键词:耳聋基因突变少数民族
- 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新生儿咽喉部肿物的手术治疗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咽喉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回顾2020—2022年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3例新生儿咽喉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3例新生儿咽喉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3例患者中,咽喉部囊肿1例,咽部毛息肉1例,咽部畸胎瘤1例。结果3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或吸吮困难,均在鼻内镜辅助下顺利进行支撑喉镜咽喉部肿物切除手术。随访10个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的运用可以帮助明确肿物基底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在鼻内镜辅助的支撑喉镜下行咽喉部肿物切除,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充分止血,并发症少,应用于新生儿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 王慧慧白晟金陈迟赵瑜梨边盼盼郭玉芬徐百成
- 关键词:新生儿鼻内镜支撑喉镜
- 性连锁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进展
- 2023年
- 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社会交流及生活质量的感觉神经缺陷疾病之一。约50%的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伴性染色体连锁遗传是重要的遗传方式,本文就与性染色体有关的聋病基因AIFM1、GPRASP2、COL4A5、NDP、TIMM8A/DDP、PRPS1、POU3F4、SMPX、COL4A6和TBLIY的概况、功能以及致聋机制等进行文献复习。
- 王慧慧陈迟徐百成
- 关键词:遗传性聋性染色体基因突变
- 单侧聋患儿的影像学病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常见内耳及内听道畸形在单侧聋(SSD)患儿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比较SSD患儿聋耳和听力正常耳关键骨性结构参数值,初步研究SSD患儿的影像学病因。方法:收集诊断为SSD且行颞骨高分辨计算机薄层扫描(HRCT)检查的患儿40例,对其进行颞骨HRCT阅片,并测量轴位骨岛面积、前庭宽度、内听道宽度,耳蜗高度及耳蜗底轴宽度,行配对t检验比较SSD患儿聋耳和听力正常耳测量值的差异。结果:SSD聋耳组内耳及内听道畸形率高达62.5%(25/40),最常见的畸形为蜗神经管畸形,其中蜗神经管狭窄20例(50.0%)、蜗神经管闭锁3例(7.5%);其次常见的畸形为内听道畸形,其中内听道狭窄5例(12.5%)、内听道闭锁1例(2.5%);耳蜗畸形有原始听囊畸形1例(2.5%)、不完全分隔(IP)Ⅱ型畸形2例(5.0%)及前庭水管扩大(EVA)畸形1例(2.5%)。听力正常耳组中有1例EVA畸形和1例IP-Ⅱ畸形。聋耳组中内耳各关键结构测量结果相比于听力正常耳组,蜗神经管宽度、内听道宽度及骨岛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各项内耳关键结构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蜗神经管狭窄和内听道狭窄是SSD患儿的主要影像学病因,颞骨HRCT对SSD患儿的影像学病因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胡健赵晓云仵倩刘贝贝陈迟边盼盼郭玉芬徐百成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内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