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中老年人动脉硬化与心脏舒张期功能不全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老年人动脉硬化与心脏舒张期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将136例确诊为心脏舒张期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与各组眼底动脉硬化病变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136例舒张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27例为轻度异常,无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占59.26%,有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占40.74%;78例为中度异常,无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占34.62%,有眼底粥样硬化患者占65.38%;31例为重度异常,无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占19.35%,有眼底粥样硬化患者占80.65%。3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6例舒张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共有8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眼底动脉硬化病变。其中,11例轻度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眼底动脉硬化I级占54.55%,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占45.45%;51例中度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眼底动脉硬化I级占25.49%,眼底粥样硬化≥Ⅱ级占74.51%;25例重度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眼底动脉硬化I级占24.00%,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占76.00%。3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动脉硬化患者与心脏舒张期功能不全情况存在着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心功能不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陈楠楠王渊明王豪黄晴姚建华
- 关键词:老年患者动脉硬化眼底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早期心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早期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B组)、阿托伐他汀40 mg组(C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B组和C组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40 mg/d。测量3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浓度、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LVEF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B组的Scr及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Scr及GFR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Scr及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Scr、GFR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Scr、GFR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疗6个月后Scr、GFR较治疗3个月后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B组、C组Scr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C组Scr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GFR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疗6个月后hs-CRP与治疗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治疗6个月后hs-CRP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同时,B组和C组间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能够控制炎性反应有关;阿托伐他汀对肾功能的
- 姚建华陈德马瑾王蕊王渊铭王豪邵彩红许嘉鸿
- 关键词:心肾综合征阿托伐他汀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及功能的差异,分析蛋白激酶B(Akt)和间质细胞源因子1(SDF-1)表达的差异,探讨老年患者EPCs修复梗死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n=26)和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n=24)动脉血8 ~10 ml,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kt及SDF-1表达变化情况;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尾静脉注射老年EPCs、中青年EPCs(1×107/200 ml)或等体积盐水(PBS组),观察终点时间为28 d,超声心动评价心脏功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PCs在梗死心脏的归巢情况,免疫荧光法计数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数量.结果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EPCs数量明显少于中青年组(47.23%±14.92%比89.76% ±7.27%,P<0.001);心肌梗死后老年组Akt磷酸化水平和SDF-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青年组(Akt:19.04%±6.41%比43.96%±15.91%;SDF-1:25.81% ±6.32%比64.04%±16.35%,均为P<0.001).将EPCs移植至梗死大鼠后,移植的老年EPCs在梗死心脏的归巢数量明显少于移植的中青年EPCs(3.69±1.97/mm2比12.01 ±5.44/mm2,P <0.001).移植老年EPCs的大鼠梗死心脏的血管密度明显少于移植中青年EPCs的大鼠(42±9/mm2 比96±15/mm2,P <0.001).移植老年EPCs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显著低于移植中青年EPCs组(LVEF:58.1%±5.0%比73.8%±7.9%;LVFS:35.4%±3.8%比59.0%±7.6%.均为P<0.001).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循环血EPCs数量及其修复功能均不如中青年患者,可能与Akt-SDF-1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 张少衡赵岚苏枫郑鹏翔王加红陈楠楠王豪姚建华唐静辉陈德严健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内皮祖细胞信号传导归巢
- AKT/PI3K信号通路介导的干细胞动员在抗心梗后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丝氨酸/苏氨酸/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脏干细胞(CSCs)动员对抗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对照组(CON组)、结扎组(LI组)、结扎+注射组(LI+LY组)、缺血预处理+结扎组(IP+LI组)、缺血预处理+结扎+注射组(IP+LI+LY组).采用结扎LAD的方法建立心梗模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ELISA法等检测各组AKT/PI3K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LI+LY组炎症反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IP+LI组显著低于IP+LI+LY组、LI+LY组、LI组(P<0.05);IP+LI组比LI组CD34+、Oct4+细胞的数量多(P<0.05);与CON组相比,IP+LI组SDF-1表达显著增加,LI+LY组及LI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LI组比较,IP+LI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QTc间期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 通过激活内源性Akt/PI3K信号通路,可有效促进内源性心脏干细胞动员及归巢,使心肌细胞再生,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苏枫王加红陈楠楠姚建华唐静辉龚群林张少衡
- 关键词:信号通路心肌梗死干细胞动员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8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各69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静脉溶栓、抗凝及降脂等常规治疗,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600 mg、300 mg,之后两组患者给予维持量75 mg/d。结果:治疗30 d后,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1.0%,常规剂量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36 h及30d的MACE发生率为3.4%和6.7%,常规剂量组为12.4%和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600 mg)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EMI疗效优于常规剂量(300 mg),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王渊铭陈德黄晴王蕊姚建华
-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的测定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CHD)患者的LDL-C、hs-CRP、BNP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相比较,分析LDL-C、hs-CRP及BNP的临床意义。结果:心肌梗死(AMI)组[(2.6±0.7)mmol/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0.6)mmol/L]LDL-C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6±0.7)mmol/L]和UA[(2.6±0.6)mmol/L]组间及对照组[(2.1±0.6)mmol/L]和SA组[(2.6±0.7)mmol/L]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2.1±1.4)mg/L],且AMI组[(13.1±9.4)mg/L]、UA组[(9.2±5.2)mg/L]高于SA组[(5.2±2.1)mg/L],AMI组明显高于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457.0±449.3)pg/ml]和UA组[(170.0±99.9)pg/ml]BNP高于对照组[(22.4±19.6)pg/ml]和SA组[(42.8±40.1)pg/ml],AMI组[(457.0±449.3)pg/ml]高于UA组[(170.0±99.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4±19.6)pg/ml]和SA组[(42.8±40.1)pg/m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LDL-C、hs-CRP和BNP的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姚建华陈德
- 关键词: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脑钠肽
- 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措施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85例心肌梗死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对其中难以控制的感染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中具有差异性的单因素进行二分类logo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年龄(>65岁)、住院时间长(>14d)、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和激素(>15d)、侵入性操作、合并严重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入住CCU等(P<0.05),而与患者性别、心脏左室功能分级、心肌梗死部位、吸烟、高血压病等无关;其中年龄(OR=6.474)、抗菌药物和激素应用(OR=4.795)、侵入性操作(OR=5.693)、合并严重疾病(OR=4.595)、糖尿病(OR=8.857)、营养不良(OR=5.547)、肝肾功能不全(OR=8.337)是高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感染难以控制的因素多样,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控制感染的发生。
- 陈楠楠陈德王加红苏枫姚建华龚群林
- 关键词:心肌梗死影响因素干预对策
- 血浆vaspin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浆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7例(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51例(ACS组),另外选择5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vaspin水平,Gensini积分方法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并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vaspin水平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ACS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各组血清vaspin水平与Gensini积分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762^-0.812;P<0.001)。多支病变组血清vaspin水平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结论血清vaspin水平可作为反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的新的血清标记物。
- 陈楠楠王加红龚群林姚建华张文佳吴文美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VASPINGENSINI积分
- 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术前、术后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血小板膜糖蛋白Ⅵ(platelet glycoprotein Ⅵ,GPⅥ)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血生化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阳性ACS组(TnT+ACS组,n=35)、TnT阴性ACS组(TnT-ACS组,n=38)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2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时间点的GPⅡb/Ⅲa和GPⅥ的浓度。结果:TnT+ACS组与TnT-ACS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GPⅡb/Ⅲ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TnT-ACS组中术后6 h的GPⅡb/Ⅲa的浓度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24 h(P<0.05)。TnT+ACS组术前、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GPⅥ浓度均比冠状动脉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TnT+ACS组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GPⅥ浓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浆中GPⅡb/Ⅲa、GPⅥ浓度的变化能反映ACS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GPⅡb/Ⅲa和GPⅥ的检测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 姚建华王豪陈德许嘉鸿马瑾王蕊王渊铭陈楠楠张书富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随机、对照评价对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
- 2013年
-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作用,随机、对照评价对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近期和远期效益。方法对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组使用利尿药物如呋塞米和洋地黄类药物做一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前一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12周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的相关指标有无区别和变化。结果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比利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要高出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各疗效指标变化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时,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上的认可程度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陈楠楠王渊铭姚建华苏枫黄晴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