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喜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多元与杂合:论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华人形象
- 2011年
- 本文通过对四部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作品——《漂泊者》、《祖先游戏》、《追踪中国》和《浮生》的研究,探讨从"淘金"时代到20世纪末华人形象的转变,分析日呈多元化、具体化的华人形象,展现他们经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挑战并颠覆霸权话语,建构杂合的文化身份,在澳大利亚社会找到立足之地并不断发展的奋斗历程。
- 刘建喜
-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学华人形象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专业文化课程改革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知识匮乏的现状,探讨了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文化课程改革,指出英语专业应被赋予文化身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专业的文化课程设置要融汇中西,增强中国文化的话语权,避免强势文化一边倒,注重文化的多元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刘建喜
- 关键词:文化课程中国文化失语症中西文化
- 《浮生》中的“第三空间”文化观
- 2011年
- 运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文化理论分析澳大利亚电影《浮生》,探讨20世纪90年代初从香港移民澳洲的陈姓一家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如何进行文化协商,构建自己的"第三空间",在异域快乐生活的历程。
- 刘建喜
-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 英汉新闻语篇中认识立场策略的跨语言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本文以《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的新闻和评论为语料,分析这两家报纸两种新闻体裁中认识立场策略的使用和分布情况。认识立场策略包括言据性表述、认识情态和认识态度谓词。论文通过考察两家报纸两种新闻体裁中认识立场策略使用情况的异同,揭示了哪些不同是体裁性的,哪些是语言性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认识立场表达方式的偏好。
- 王瑞杰刘建喜
- 关键词:情态
- On the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s—Their Root Causes and Impact
- On September 11, 2001, a series of terrorist attacks were launched on
the United States, leaving some 5,000 p...
- 刘建喜
- 关键词:恐怖袭击外交政策
- 文献传递
-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建构——论米勒的《祖先游戏》被引量:6
- 2011年
- 澳大利亚作家艾利克斯·米勒的《祖先游戏》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文化和家园,展现经历移置和文化错位的人们如何摆脱困惑,寻求出路。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身份的角度解读该小说,通过对中国福建凤家四代人的经历和心理分析来探讨他们经受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最终走向文化杂合,在东西方世界里建构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
- 刘建喜
-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文化身份流放文化杂合
- 《祖先游戏》中浪子的二态性解析
- 2011年
- 澳大利亚作家艾利克斯·米勒的《祖先游戏》塑造了一位具有二态性的主人公浪子,展现了经历文化错位的流放者如何摆脱困惑,寻求归属。本文对浪子的二态性进行分析,强调二态性对流放者的积极正面影响,探讨主人公经过身份的迷失和抗争,最终走向文化杂合,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契合中建构文化身份的历程。
- 刘建喜
- 关键词:身份流放
- 论《追踪中国》中饭店的双重象征意义
- 2011年
- 澳大利亚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的《追踪中国》塑造了一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移民澳洲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小说中的饭店具有双重象征意义,既象征着主人公自身文化身份的建构,也象征着澳大利亚民族身份的建构。本文对此双重象征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主人公在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社会中经过身份的建构和重构,走向文化杂合的过程。
- 刘建喜
- 关键词:身份文化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