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芹

作品数:18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心肌
  • 4篇动脉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
  • 2篇心电
  • 2篇心绞痛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舒胶囊
  • 2篇性细胞
  • 2篇血栓
  • 2篇益心舒
  • 2篇益心舒胶囊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分析
  • 2篇衰竭
  • 2篇胶囊
  • 2篇绞痛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18篇马芹
  • 9篇柳景华
  • 4篇王健
  • 4篇刘双
  • 4篇郑斌
  • 3篇李世英
  • 3篇吴铮
  • 3篇马彩云
  • 3篇程姝娟
  • 3篇颜红兵
  • 2篇李庆祥
  • 2篇任凤学
  • 2篇迟云鹏
  • 2篇王韶屏
  • 2篇徐方兴
  • 2篇陈华
  • 2篇彭红玉
  • 2篇赵汉军
  • 2篇徐晓峰
  • 2篇王丹丹

传媒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心舒胶囊对X综合征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的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YXSC)治疗心脏X综合征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232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X综合征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YXSC,每次3粒,每日3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83.04%(P>0.05);两组均有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作用(P<0.01);治疗组对改善临床心悸、乏力、头晕目眩症候,以及焦虑情绪评分等方面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YXSC治疗X综合征焦虑状态有较好的疗效。
陈华马芹
关键词:心脏X综合征焦虑状态益心舒胶囊心绞痛
讲话瓣膜在气管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2005年
刘双徐晓峰高伟马芹
关键词:气管造口气管切开术后VALVE神经内外科PMV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抽吸物的病理分析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血栓抽吸获得的样本进行病理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STEMI患者急诊PCI中的可见抽吸物,根据光镜下病理所见将其分为红细胞为主血栓(红血栓)、血小板/纤维素为主血栓(白血栓)、混合血栓(红细胞与血小板/纤维素含量近似)、斑块和血浆析出物成分。根据血栓时相将其分为新鲜血栓(〈1d)、裂解血栓(1~5d)、新鲜+裂解血栓和机化血栓(〉5d)。根据光镜下有无斑块物质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探讨清除斑块物质对心肌再灌注指标如心肌呈色分级(MBG)、心肌标志物估测的梗死面积[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16h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结果共搜集49例单纯抽吸导管血栓清除术的可见抽吸物,光镜下确认46例有血栓成分,3例仅有斑块成分。红血栓、白血栓和混合血栓比例分别为41.3%(19/46)、30.4%(14/46)和28.2%(13/46)。新鲜血栓、裂解血栓、新鲜+裂解血栓和机化血栓比例分别为47.8%(22/46)、32.6%(15/46)、10.9%(5/46)和8.7%(4/46)。占57.1%(28/49)的样本中可见粥样斑块成分,还可见破裂斑块伴血栓形成、纤维斑块和正常内膜,比例分别为8.2%(4/49)、6.1%(3/49)和2.0%(1/49)。无斑块组(12=21)和斑块组(n=28)之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BG3级比例[52.4%(11/21)比82.1%(23/28)]、CK峰值[(2629±2013)U/L比(1705±1647)U/L]、CK—MB峰值[(258±215)μg/L比(146±136)μg/L]和术后16h内LVEF(0.52±0.08比0.59±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中采用单纯抽吸导管可有效清除血栓
赵汉军颜红兵李狄刘臣李文铮马芹王伟王健李庆祥李世英迟云鹏吴铮陈东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血栓清除术心肌再灌注
甲状腺癌肺转移合并巨大气管食管瘘食道内置入支架成功1例
2005年
马芹刘双韩振民冀明马旭晨
关键词:甲状腺癌进行性呼吸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肺转移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入院前电话通知对中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入院前心电图采集和电话通知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入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进门至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2B)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3组:无入院前心电图(无心电图)组、有入院前心电图(有心电图)组和依据入院前心电图进行电话通知(电话通知)组。主要分析指标为D2B时间。次要分析指标为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结果纳入研究患者402例,其中无心电图组137例(34.1%),有心电图组176例(43.8%),电话通知组89例(22.1%)。3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心电图组比较,有心电图组和电话通知组患者D2B时间缩短,3组分别为113min、96min和86min(均P〈0.01)。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4例(2.9%)、4例(2.3%)和3例(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入院前心电图采集和早期电话通知能缩短STEMI患者D2B时间,使更多的患者D2B时间〈90min。入院前与医院建立电话联系可缩短再灌注时间。
程姝娟颜红兵王健赵汉军李世英李庆祥郑文斌宋莉王新迟云鹏吴铮马芹徐方兴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与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9
2016年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1],内皮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血管内皮细胞除了完成血液和组织液的代谢交换外,还可以产生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合成致栓及抗栓物质,维持其动态平衡。
马彩云柳景华马芹任凤学王韶平
关键词:冠心病内皮细胞标志物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胆碱乙酰转移酶和血清乙酰胆碱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心肌不仅有迷走神经支配,而且存在非神经性乙酰胆碱合成系统。我们拟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水平、血清乙酰胆碱浓度以及心肌乙酰胆碱毒蕈碱2型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肌梗死,在实验第14天、第28天、第42天时观察大鼠心脏非梗死区心肌的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水平、血清乙酰胆碱浓度以及心肌乙酰胆碱毒蕈碱2型受体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在心肌梗死后第28天、第42天时,其心脏非梗死区心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水平增加,血清乙酰胆碱的浓度升高,非梗死区心肌乙酰胆碱毒蕈碱2型受体表达水平增加。结论: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心肌乙酰胆碱的非神经性合成机制表达增加,表现为心肌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增加,血清乙酰胆碱水平升高,同时伴有心肌乙酰胆碱毒蕈碱2型受体表达增加。这些现象可能是心力衰竭时的代偿机制,并可能是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基础。
郑斌马芹李芳刘睿方刘然朱小玲柳景华
关键词:乙酰胆碱心肌梗死动物实验
住院确诊心肌致密化不全101例患者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和预后。方法对2010--2012年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确诊的101例NVM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预后进行统计,随访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功能恶化。分析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数据对终点事件(死亡和心脏移植)的预测价值。结果101例NVM患者中67例(66.3%)男性,34例(33.7%)女性,年龄0~79岁,平均(29±25)岁。11例患者(10.9%)〉160岁,其中≥70岁的患者有4例(4.0%)。出现症状至确诊年限2.12(0.53~6.98)年,无症状者8例(8.0%),气促69例(68.3%),胸痛19例(18.8%),晕厥4例(4.0%),脑血管事件1例(1.0%),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4例(13.9%)、Ⅱ级37例(36.6%)、Ⅲ级31例(30.7%)、Ⅳ级19例(18.8%)。3例患者(3.0%)有心脏病家族史,4例患者(4.0%)至少有一名亲属有类似病变。57例患者(56.4%)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9例患者(8.9%)合并扩张性心肌病。47例患者的首发症状是心力衰竭;14例首发症状是心律失常。56.4%的患者(57/1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22.8%的患者(23/101)LVEF≥50%,随访(2.6±1.4)年。严重并发症有:重度心力衰竭27例(26.7%)、心脏移植6例(6.0%),室性心律失常16例(15.8%),血栓事件3例(3.0%),死亡33例(32.7%)。死亡和心脏移植的相关因素有心功能不全NYHAHI级或Ⅳ级(风险比=3.98,P=0.04)、LVEF减低(风险比=0.89,P=0.006)、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风险比=13.29,P〈0.001)。结论①心力衰竭患者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初次发现NVM;②超声心动图检查经常诊断过度;③确诊NVM患者发生心脏移植、死亡不良事件风险大
马芹彭红玉柳景华
关键词:心肌致密化不全超声心动图心肌病
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电图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所示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期间连续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的203例诊断为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院心电图和冠状动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3例患者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中,至少有两个导联,伴有ST段抬高或ST段压低,或不伴有上述变化。因此将ASTEMI伴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病例、ASTEMI伴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病例以及所有ASTEMI伴有下壁导联ST段变化的病例,依照病变为LAD(SLAD)或累及多支血管的3类进行分析。结果ASTEMI患者心电图aVL+V6导联的ST段压低伴下壁导联对应(镜像)性变化与冠脉造影为多支血管病变(MVD)有明确关系(P=0.004;P=0.031)。分析所有ASTEMI患者时,当aVL,V4,V5和V6导联有ST段压低时,与MVD显著相关。(各自P值分别为,P=0.041,P=0.012,P=0.014,P=0.001)。结论下壁导联有对应(镜像)性变化的ASTEMI患者入院心电图中,如有前侧壁导联ST段压低,则与冠状动脉MVD相关。
马芹郑斌柳景华
关键词:梗死相关动脉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几丁质酶-3样蛋白-l(YKL-40)、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120例,分为单纯冠心病组84例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36例,另选同期有胸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 20例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ICAM-1、YKL-40、LP-PLA2水平。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ICAM-1、YKL-40、LP-PLA2性均明显升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ICAM-I、YKL-40、LP-PLA2活性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非参数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单纯冠心病组 ICAM-l、YKL-40 水平与 Gensini 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 0. 184,r= 0. 180,P 均>0.05),LP-PLA2 水平与 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 0. 180,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ICAM-1、YKL-40、LP-PLA2水平与 Gensini 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054,r=0. 031,r=-0. 045,P 均>0.05)。结论:炎症因子 ICAM-1、YKL- 40、LP-PLA2可能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马彩云任凤学许振业王韶屏马芹彭红玉柳景华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