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 作品数:114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建筑科学更多>>
- “语用”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被引量:1
- 2018年
- 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普遍共识。语用在口语交际中便于落实,在听说写中也便于落实。但语文教学绝大部分时间是针对文本的阅读教学,这种教学多是以文本为载体,以问题为抓手的师生通过多重对话解读文本的过程,这个过程多以理解文本内容为主要形式和主要目的。
- 杨帆
-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内容语文教学语言文字
- “一以贯之”释疑
- 2014年
-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中“学问之道”专题“学而时习之”板块有这样一段: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 杨帆
- 关键词:一以贯之选修教材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 “试问卷帘人”:一个有趣的误会
- 2012年
-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有一篇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教学这首词时,有一个学生提问:“试问卷帘人”中主人公到底问了侍女什么?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起了各位同学广泛的争论。
- 杨帆
- 关键词:问卷误会《如梦令》唐诗宋词选修教材学生提问
- 对纯朴美好人性的呼唤——张中行散文《汪大娘》深层解读
- 2012年
- 《汪大娘》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里的一篇课文,现常被拿来作为公开课的执教篇目。但在笔者所接触的课堂中,老师大多通过对汪大娘几件小事的分析,概括出汪大娘“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是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这种理解紧扣文本,并没有错,但仍停留在浅层。著名的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这样评价:“我最赏者是《汪大娘》,此文可堪压卷,其他即不复读,亦无不可矣。”由此可见,汪大娘的形象可能不仅仅是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这么简单。现结合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和重要词句,联系作者的经历,细致分析一下作者用平淡的笔墨力图在汪大娘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更深用意。
- 杨帆
- 关键词:美好人性散文纯朴劳动人民高中语文
- “教学解读”和“文学解读”的联系与区别
- 2018年
- 教学解读和文学解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解读应该注重四个原则,即立足学生实际的原则,立足主流认识的原则,立足学生成长的原则,立足语文课程的原则。
- 杨帆
- 关键词:教学解读文学解读
- 2008年高考熟语考查题主要设错方式详析
- 2008年
- 今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6套考查到了熟语(含词语)。考查的形式进一步丰富,有直接辨别正误式,这仍然是主打样式;还出现了替换比较式,如浙江卷;
- 杨帆
- 关键词:重庆卷贬义词
- 文本解读:在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合理游走
- 2019年
- 近些年来,语文文本解读受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逐渐形成注重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作者中心”解读方式、注重分析文本语言结构的“文本中心”解读方式和注重读者接受的“读者中心”解读方式。这三种方式,源起于西方一个世纪以来的三种主要文学批评理论。受西方学术界长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影响,这三种理论虽自成体系,却又相互排斥。
- 杨帆
- 关键词:文本解读文学批评理论西方学术界创作意图
- “教学解读”区别于“文学解读”的四个原则被引量:1
- 2018年
- “教学解读”的提出很有价值,它与个人解读、文学解读不能混为一谈,具有独特的对象和路径。对文学类文本而言,教学解读与文学解读一样,都是读者带着自己的阅历、经验等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本对话,从而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鉴赏文本、评价文本。
- 杨帆
- 关键词:文学解读教学解读文本对话文学类感知
- 改写比较:让文本解读更轻松
- 2015年
-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含蓄隽永、意蕴丰富的词语、句子或语段,但当我们想把这种丰富的意蕴传达给学生时却感到很难。直接讲授显然不妥,学生未必理解或接受,如何在师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意蕴产生主动思考、自主体会,并最终获得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这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实践中,我用“改写比较”法引导学生能快捷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 杨帆
- 关键词:文本改写教学技巧自主体
- 《故都的秋》的情感“悲凉”吗?
- 2021年
- 作为入选教材的散文名篇,大家对《故都的秋》都非常重视。然而,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和学生对这篇文章情感特点的认识却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很多师生认为,文章第一段说得很明白:“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且,文中之景的确都扣住了“清、静、悲凉”来写。比如,在景物的色彩上,都是冷色调为主,如天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牵牛花是“蓝的”,枣子是“淡绿微黄的”,连都市闲人穿的都是“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夬袄”。
- 杨帆
- 关键词:《故都的秋》冷色调情感特点散文名篇牵牛花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