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东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YAG激光光纤对泪道梗阻的疗效观察
- 余涵张向东
- 关键词:眼干燥症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金珍滴眼液治疗干眼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金珍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出金珍滴眼液的所有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出干眼的相关靶点;使用RGUI软件绘制韦恩图,得到金珍滴眼液治疗干眼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合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GUI软件ClusterProfiler库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和Vina软件对关键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使用Pymol软件绘制对接结果。结果:金珍滴眼液中共挖掘出治疗干眼的主要活性成分34种,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221个。治疗干眼的重要靶点涉及AKT1、TP53、HSP90AA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主要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珍滴眼液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间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金珍滴眼液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作用于AKT1、TP53、HSP90AA1、MAPK3、TNF、IL-6、EGFR等靶点,发挥抗炎、抗氧化、抗菌、缓解眼表微环境失衡及神经感觉异常等功能,起到治疗干眼的作用。
- 吴改萍余涵张向东刘海凤朱晓谦任芳芳
- 关键词:干眼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靶点
- 以眼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儿童Reiter综合征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 了解儿童Reiter综合征(RS)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转归。方法 对12例R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在出现全身症状同时均有眼部表现:结膜炎、角膜炎或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经药物治疗病情基本控制,维持用药1~6个月。2例复发转儿科治疗。结论 儿童RS常并眼部病变,在全身治疗的同时不能忽略眼部治疗,以免形成严重并发症。
- 张向东梁义红
- 关键词:REITER综合征儿童眼部病变
- 筛孔状硬膜外导管在治疗泪道阻塞中的应用
- 2003年
- 张建利张向东杨尊之
- 关键词:泪道阻塞YAG激光
- 中药联合地塞米松防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
- 1998年
- 目的探讨易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后囊混浊的防治措施。方法对86例(103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均于术后d7开始服用中药,全程共服30副,0.5a后随诊,按后囊混浊分级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03眼中0级91眼占88.3%,Ⅰ级5眼占4.9%,Ⅱ级7眼占6.8%,后囊混浊的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其他报道(15%~50%),有效防治率93.2%。结论口服中药结合0.5g·L-1地塞米松滴眼是一种易于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防治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方法。
- 余涵张向东
-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混浊
- 提上睑肌-Müller肌延长术治疗眼型Graves病上睑退缩被引量:3
- 2006年
- 张向东
- 关键词:眼型GRAVES病上睑退缩肌延长术提上睑肌角膜溃疡眼部病变
- 视网膜视力计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临床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retinometer)评估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准确程度。方法运用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对105例121眼白内障进行测量,记录术前和术后两次测量结果,同时记录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视网膜视力和术后矫正视力的符合情况。结果具有一、二级硬度晶状体核的患者两者的一致性较好,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晶状体浑浊程度的加重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下降(P<0.001)。结论手持式视网膜视力仪判断屈光间质浑浊者的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屈光间质浑浊严重者,单用此种测量方法来推断其视网膜的功能还不够精确,尚须结合临床上的其他功能检查。
- 余涵张向东
-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视力
- 多发性硬化并球后视神经炎8例
- 2005年
- 目的了解儿童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M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视力下降8例,眼震3例,意向性震颤3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有2个以上不同部位的病灶8例,病程在1年以上8例,有2次以上的缓解与复发8例,年龄除1例为5岁外余均大于10岁。结论视力减退,眼底正常,反复发作与缓解2次以上,病程超过1年的10岁以上儿童,CT和(或)MRI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超过2个以上部位病灶可考虑MS的诊断。
- 余涵高建芝张向东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球后视神经炎儿童
- DR患者血清中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Ⅱ和IGF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50例T2DM患者[包括14例无DR的T2DM患者(NDR)、16例单纯型DR患者(BDR)、20例增生型DR患者(PDR)]及2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GF-Ⅰ、IGF-Ⅱ和IGFBP-3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IGF-Ⅰ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F-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305,P<0.01);PDR组IGF-Ⅰ水平显著高于BDR组(P<0.01),后者又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和BDR组IGF-Ⅱ水平显著低于NDR组(P<0.05)。NDR组、BDR组和PDR组间IGFBP-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Ⅰ和IGF-Ⅱ可能参与了DR的病理过程,并与视网膜病变类型相关。
- 余涵张向东付群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大面积黄色瘤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大面积黄色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较大黄色瘤患者36例40眼,女性35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8-60岁之间,均位于眼睑的内上方,面积大于6×6mm,手术切除...
- 张向东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