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高龄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高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比120例长期口服75 mg、100 mg阿司匹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消化道出血事件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猝死等发生率相当,消化道出血事件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高龄稳定型心绞痛,其有效性与常规剂量相当,出血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史晓宁张剑刘东梅乔红刚
-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高龄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VEGF、TNF-α、IFN-γ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SOR)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6例晚期PLC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SOR进行分子靶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EGF、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与有效率分别为81.0%、39.7%,较对照组(63.8%、20.7%,P<0.05)均明显上升。两组血清VEGF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的VEGF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1);且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以上指标均显著更高(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3.1%,与对照组(62.1%)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显著,可能与其显著改善血清中VEGF、TNF-α、IFN-γ水平有关,同时其减毒效果较佳,可作为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
- 刘东梅张剑张兵兵马彦娥李小峰
- 关键词:晚期原发性肝癌参芪扶正注射液索拉非尼Γ-干扰素
-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分析被引量:57
- 2016年
-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一个月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
- 朱艳张志斌张慧马波江贺晓丹张剑
- 关键词:硝苯地平
- 一种高血压保健药枕
- 本发明属于医疗保健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血压保健药枕。该种高血压保健药枕,包括枕体、内置于枕体中的药袋,药袋中装有药液,该药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3~6份、桑叶21~42份、桑枝21~42份、丹皮21~42...
- 韩建伦马静张剑刘冬梅郭艳阳张栋刘小雄张永军
- 文献传递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利伐沙班组20例,口服利伐沙班10mg 1次/日;华法林组46例,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值在2-3。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利伐沙班组发生栓塞2例,出血2例;华法林组发生栓塞3例,出血7例,组间比较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栓塞有效性与华法林相当,其出血发生风险低于华法林,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栓塞预防。
- 张剑张伟马波江叶生明韩建伦
-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利伐沙班华法林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疑诊为DVT的患者(患者组)及6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5,P<0.01)。血浆D-二聚体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55.6%、阳性预测值为94.6%、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DVT诊断的敏感、快速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
- 张剑韩建伦马波江何文婧叶生明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 灯盏细辛口服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MCP-1和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口服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1-甲基环丙烯和9-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已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灯盏细辛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及MCP-1及MMP-9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CP-1、MMP-9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MCP-1、MMP-9及C-反应蛋白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灯盏细辛口服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其降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MMP-9和MCP-1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
- 朱艳张慧贺晓丹张剑马波江张志斌刘哲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甲基环丙烯MMP-9C-反应蛋白
- 康莱特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系统分析康莱特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结果显示康莱特+GP组与单纯GP化疗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RR=1.21,95%CI 0.9~1.62);康莱特+GP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RR=1.58,95%CI 1.28~1.96)。结论康莱特联合GP方案化疗不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有效率,但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 刘东梅张剑郝光军
- 关键词:康莱特吉西他滨顺铂非小细胞肺癌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下腔静脉滤器应用的临床分析
- 2014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猝死发生。目前DVT治疗以抗凝、溶栓等为主,下腔静脉滤器(IVCF)可阻止脱落的血栓到达并阻断肺循环,被认为可减少肺动脉栓塞(PE)所致猝死的发生。我院2011-2013年共收治DVT患者28例,其中18例病程在2周以内,并符合IVCF植入适应证,植入IVCF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 张剑韩建伦马波江李前进朱利飞乔红刚朱艳贺晓丹叶生明
-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肺动脉栓塞术前超声检查静脉血流
- 乳酸酸中毒合并低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总结乳酸酸中毒合并低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乳酸酸中毒合并低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救治能力.方法 对乳酸酸中毒合并低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患者1例的临床特点、病情演变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由于同时使用苯乙双胍和格列本脲导致低血糖和酸中毒同时发生,通过补液、积极纠酸、降低血钾和控制血糖治疗2d后病情稳定,乳酸降至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由苯乙双胍导致的乳酸酸中毒致细胞内血钾转移至细胞外,造成高钾血症;治疗时可加大碳酸氢钠的使用量,积极纠酸,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 贾爱华李艳艳乔红刚高志飞张剑韩建伦井长信
- 关键词: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