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林 作品数:8 被引量:85 H指数:5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306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过表达MEG3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骨髓瘤细胞系XG-7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构建过表达母系表达印记基因MEG3(mater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全长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包含MEG3全长的包装质粒pcDNA3.0-MEG3为模板,设计针对MEG3全长的引物(寡核苷酸片段),经PCR扩增后获得MEG3全长,并将其亚克隆入线性化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EF1-copGFP中,经双酶切、PCR及测序等方法鉴定。利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鉴定正确的pCDH-EF1-MEG3-copGFP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进一步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FP表达效率,real-time PCR检测MEG3mRNA表达水平。通过三质粒共转染及PEG纯化的方法获得慢病毒,以优化感染滴度感染骨髓瘤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EG3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经酶切、PCR及测序等方法证实成功构建pCDH-EF1-MEG3-copGFP过表达载体;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制备的慢病毒滴度为1.86×10^8pfu/ml;流式细胞术检测和realtime PCR方法证实MEG3在293T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过表达MEG3可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结论:成功构建并制备过表达MEG3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pCDH-EF1-MEG3-copGFP,该载体能高效过表达MEG3并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进一步证实了MEG3具有抑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MEG3调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张怡堃 王华 肖凤君 张晓艳 刘佩林 时全星 殷召 雷琰 王立生关键词:慢病毒载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救治时间布局分析 被引量:40 2015年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并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从症状发作至再灌注治疗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现况调查。纳入2013年1月-2014年7月解放军306医院连续急诊收住入院且发病小于12h的STEMI患者211例。按照患者发病-治疗顺序分别记录以下时间:发病-呼叫急救车-急救车到达现场-医院急诊-同意手术签字-进入导管室-首次球囊扩张,并与新指南对照,分析原因。结果 150例(71%)患者通过急救车转运至医院,61例(29%)患者为自行转院。入门-球囊(DTB时间)的中位值为105min,与指南对照,DTB时间未达标(应<90min)。此外,在整个救治时间中,发病-呼叫急救车的中位时间(62min)以及急诊-同意手术签字的中位时间(50min)须要缩短。结论患者自身的延迟是院前延迟的主要原因,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过长严重影响患者及时治疗,主要原因是患者对急性心梗及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王守力 赵蓓 刘佩林 冯雪瑶 刘莉 赵京涛 刘利峰 刘瑛琪 宋洪勇 毛帅 周莉 夏会会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 FTY720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FTY720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分别加入1、2.5、5μM·L-1的FTY720,培养24 h,观察FTY720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Q-PCR检测抗凋亡分子Bcl-2以及凋亡分子Bax的m RNA水平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AKT、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检测FTY720对MCF-7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FTY720浓度为5μM时MCF-7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镜下观察可见核固缩和核碎裂,凋亡率达到30.0%,抑制率呈浓度依赖(P<0.05)。m RNA水平上,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著上调(P<0.01)。本次研究证实FTY720作用于MCF-7细胞后,蛋白磷酸化AKT表达显著下调(P<0.05),蛋白磷酸化NFκB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FTY720可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并且证实通过调节细胞内多种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杨蕾 吴继华 刘佩林 时全星 殷召 梁庆伟 周丽 董晓昕 雷琰 张怡堃关键词:FTY720 MCF-7 凋亡 抗肿瘤 乳腺癌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PPCI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就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11年7月-2014年5月就诊于解放军306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且发病≤12h的STEMI患者共223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工作日工作时间组(8:00am^6:00pm)、工作日非工作时间组(6:00pm^8:00am)及周末、节假日组(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对3组就诊后的STEMI救治时间及各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时间就诊是否对STEMI患者PPCI的预后产生影响。结果所有入选患者中,年龄(P=0.018)、高血压(P=0.005)及高脂血症(P=0.017)在临床基线资料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B)、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FMCTB)、住院天数、院内死亡、院外(30d)死亡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非工作时间组及周末、节假日组院外(30d)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llip分级(P=0.006)、CKMB峰值(P=0.037)、住院天数(P=0.013)为院外(30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非工作时间及周末、节假日就诊与工作时间就诊的STEMI患者行急诊PPCI同样安全,不会增加急诊PPCI后死亡事件的发生。 冯雪瑶 刘莉 赵京涛 宋洪勇 赵蓓 刘佩林 刘利峰 刘瑛琪 毛帅 周莉 夏会会 高铁山 王守力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PCI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就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7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发病≤12 h的ST... 冯雪瑶 刘莉 赵京涛 宋洪勇 赵蓓 刘佩林 刘利峰 刘瑛琪 毛帅 周莉 夏会会 高铁山 王守力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对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由救护车送入解放军第306医院,发病12h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49例。记录如下时间: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D-to-B、发病至球囊扩张。分为SO-to-FMC≤60 min组(82例)和SO-to-FMC>60 min组(67例)。结果 149例患者SO-to-FMC中位时间(P25,P75)为60(40,105)min;SO-to-FMC≤60 min组D-to-B时间达标率显著高于SO-toFMC>60 min组(35.3%对19.4%,P=0.000),D-to-B时间明显短于SO-to-FMC>60 min组(中位时间95 min对114 min,P<0.05),总缺血时间显著短于SO-to-FMC>60 min组(中位时间179 min对273 min,P<0.05);两组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时间(中位时间26 min对25 min,P=0.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O-to-FMC时间越短即越早寻求医疗干预,D-to-B及总缺血时间也随之越短,因此SO-to-FMC时间可作为STEMI患者急救的新时间指标。 刘佩林 刘莉 赵京涛 宋洪勇 赵蓓 冯雪瑶 刘利峰 刘瑛琪 毛帅 周莉 夏会会 高铁山 王守力关键词:心肌梗死 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延迟的影响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解放军306医院心脏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体系中不同性别患者之间再灌注时间延迟的分布。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306医院连续急诊收治并符合入选标准的STEMI患者325例,依据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268例)和女性组(57例),分析各急救时间,包括发病(SO)至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SO-to-FMC)、转运时间(FMC-to-D)、FMC-to-B、导管室启动延迟时间、介入操作延迟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血管再通时间(D-to-B)等,并观察预后。结果尽管女性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160.0min)和So-to-FMC中位数(100.0min)较男性(分别为119.5min和69.5min)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再灌注延迟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比例较高,吸烟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两组STEMI患者30d内和1年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男性5.22% vs 女性5.26%;男性10.82% vs 女性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因素对再灌注延迟的影响正逐渐弱化。 张中 赵蓓 魏腾飞 刘佩林 刘利峰 刘莉 赵京涛 时全星 殷召 饶萌萌 毛帅 王守力关键词:心肌梗死 性别因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缺血时间冠状动脉内血栓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病理类型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2016年4月行急诊PCI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STEMI患者82例,按照缺血时间分为≤4h组(n=36)、4~7h组(n=30)、>7h组(n=16),比较3组间血栓类型(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百分率的差异。结果≤4h组白血栓、红血栓、混合血栓的百分率分别为:61.1%(22/36)、8.3%(3/36)、30.6%(11/36),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7h组分别为23.3%(7/30)、10.0%(3/30)、66.7%(20/30),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h组分别为43.8%(7/16)、12.5%(2/16)、43.8%(7/16),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3)。白血栓在≤4h、4~7h、>7h组分别占61.1%(22/36)、19.4%(7/36)、19.4%(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混合血栓在≤4h、4~7h、>7h组分别占28.9%(11/38)、52.6%(20/38)、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红血栓在≤4h、4~7h、>7h组分别占37.5%(3/8)、37.5%(3/8)、25.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结论不同缺血时间的STEMI患者其血栓主要构成类型不同,同种血栓在不同缺血时间的分布不同,缺血时间可能成为冠状动脉血栓类型的预测因素。 饶萌萌 赵蓓 刘佩林 冯雪瑶 时全星 张中 宋洪勇 刘莉 赵京涛 魏腾飞 周莉 王守力关键词:心肌梗死 缺血时间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