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湖 作品数:9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Wiltse入路结合TLIF技术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下峡部不连性滑脱的手术效果及优势。方法对21例经Wiltse入路结合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峡部不连性滑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手术前后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滑脱复位效果及融合效果,并对部分患者术后多裂肌萎缩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50~300(205.23±40.45) min;出血量150~600(336.37±117.32) Ml ;手术前后的JOA评分、VAS及ODI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上滑脱复位效果满意,随访时融合节段均达到临床融合标准;多裂肌萎缩指数为0.83±0.15。结论 Wiltse入路结合TLIF治疗可对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进行良好减压、复位及融合,并在防止多裂肌萎缩方面有明显优势。 林飞跃 尹晓明 徐杨 许春财 黄江湖 林曦 李声灿关键词:峡部不连 腰椎滑脱 手术 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在神经根减压和减少肌肉损害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在神经根减压和减少肌肉损害中的作用,进一步评价评价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的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腰椎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脊柱后正中入路,观察组采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根减压效果(VAS评分),术中切皮暴露肌肉即刻(T_1)、牵开器松开2 h(T_2)的肌肉肌酸磷酸激酶值。结果:术后1、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均低于T1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可增强神经根减压效果并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损害,值得推广应用。 黄江湖关键词:腰椎手术 神经根减压 肌肉损害 微创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功能性侧弯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内镜辅助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伴功能性脊柱侧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12月接受手术的51例伴有功能性脊柱侧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采用MIS-TLIF(微创组),31例采用开放TLIF(开放组)。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随访(19.55±4.2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腰腿痛VA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末次随访时侧弯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显著减小(P<0.05),而椎间隙高度及与L1~S1前凸角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开放TLIF相比,内镜辅助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陈龙 刘伟东 张维顺 黄江湖 林飞跃关键词: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C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CODI均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脊柱减压较普通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黄江湖 尹晓明 林飞跃 徐杨 许春财 林蕴硕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牵引 经椎弓根截骨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形22例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期经病椎椎弓根截骨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对22例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行经椎弓根截骨术,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对比其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变化,及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90.4±51.9)min;手术出血量(565.9±225.9)mL;除一例患者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外,无其他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为(6.9±1.4,2.3±1.3和1.1±0.8)分;ODI为(72.6±13.9,29.3±11.1和11.1±7.2)%;手术前后Cobb角为(21.0±5.6和0.5±2.9)°。各项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一期后路经病椎椎弓根截骨可以有效缓解创伤后后凸畸形患者的疼痛,改善其功能状况,并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且并发症少。 林飞跃 徐杨 尹晓明 许春财 黄江湖 林蕴硕关键词:经椎弓根截骨 脊柱后凸畸形 S2骶岬螺钉技术辅助增强固定在腰骶椎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S_2骶岬螺钉(S_2-alar screw,S_2-AS)在腰骶椎翻修术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5月,7例腰骶椎内固定失败患者在本院接受骶骨侧的S_2-AS技术增强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评估腰骶椎的融合效果,并对翻修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为180~300 min,平均240 min;出血量450~800 m L,平均614 m L,未出现与S_2-AS相关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物失败的情况出现,并达到骨性融合或可能融合标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86±1.07)分、(1.85±1.10)分和(1.57±0.87)分,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ODI分别为(28.29±7.61)%、(8.57±2.64)%和(7.29±2.43)%,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随访期间有进一步改善趋势。结论 S_2-A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加骶骨侧锚定点的外科技术,能对腰骶椎翻修术时S1椎弓根螺钉固定起到辅助增强作用,从而有助于腰骶椎达到骨性融合。 林飞跃 徐杨 尹晓明 黄江湖 许春财 林曦关键词:骶骨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再手术 氨甲环酸在成人退变性侧弯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在成人退变性侧弯(ASD)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A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切皮前15min静脉滴注TXA20mg/kg,手术开始后以10mg/(kg·h)持续滴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术中、术后自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同时予以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224±245)mlvs.(1653±315)ml和(410±122)mlvs.(624±187)ml(P<0.01);围术期自体血输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320±75)mlvs.(578±172)ml和(389±85)mlvs.(465±97)ml(P<0.05)。两组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静脉应用TXA可减少ASD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且安全有效。 黄江湖 尹晓明 林飞跃 徐杨 许春财 林曦 叶福标关键词:氨甲环酸 出血量 输血量 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自2009年5月-2014年5月,7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福建省立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6例行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手术,31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并据此分为Wiltse组和传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及伤椎矢状位Cobb角变化;比较两组间各时点的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差异。结果Wiltse组:手术时间(54.5±15.3)min;围术期失血量(260.8±53.7)ml;VAS评分术前(5.3±1.9)分,术后(2.8±0.9)分,末次随访(1.5±0.6)分;ODI指数术前(24.5±4.9),术后(17.3±7.5),末次随访(7.4±3.3);矢状位Cobb角术前(22.3±4.5)°,术后(7.4±3.7)°,末次随访(8.6±4.7)°。传统组:手术时间(85.4±36.9)min;围术期失血量(554.3±106.5)ml;VAS评分术前(5.8±2.1)分,术后(3.4±1.5)分,末次随访(2.5±0.8)分;ODI指数术前(26.3±5.7),术后(18.9±4.2),末次随访时为(13.5±6.8);矢状位Cobb角术前(25.4±6.9)°,术后(6.8±5.2)°,末次随访(7.0±4.9)°。两组内各时点VAS、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符合微创理念,能较好地复位和减压胸腰椎骨折,结合伤椎置钉能减少应力集中,从而有效维持术后的矢状位Cobb角。 林飞跃 徐杨 尹晓明 许春财 黄江湖 林曦 李声灿关键词:脊柱 骨折 手术入路 氨甲环酸减少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在减少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XA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TXA组患者于麻醉生效后、切皮前10 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10 mg/kg;对照组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g/kg。对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XA组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TXA可减少后入路颈椎单开门成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且不增加血栓事件,使用安全、有效。 林曦 尹晓明 林飞跃 徐杨 许春财 黄江湖 叶福标关键词:氨甲环酸 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