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云打印环境下设备接入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为实现云打印服务平台建设,对打印资源接入和访问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传统打印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以按需服务为宗旨的云打印体系架构及运行模式。针对该云打印体系架构,分析了资源云端化实现流程,重点研究了打印资源接入技术,设计了基于Linux的云打印网络适配器,云打印网络适配器是打印设备与云打印服务平台建立通信的中间件。介绍了其硬件设计方案及打印设备驱动方法,并提出了打印任务管理方法,实现了对多台打印设备的访问控制,为完善云打印服务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
- 李春泉莫慧光尚玉玲张明
- 关键词:体系架构任务管理
- 云制造设备资源组网接入技术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设备资源组网接入技术是云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讨论了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研究了设备ID绑定技术及设备资源的访问控制通信协议,分析了云制造资源模板及资源封装技术,最后,设计试验对文中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 李春泉何汉钊张明尚玉玲唐海波黄琼琼
- 关键词:云制造ZIGBEE技术
- 云制造环境下资源动态调度系统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云制造环境下资源动态调度是云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云制造环境下制造资源调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资源负载均衡的动态调度策略,建立了以完成任务的总服务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模型,并通过建立应用实例说明了该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
- 唐海波黄琼琼张明李春泉何汉钊
- 关键词:云制造调度策略
- 云打印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云打印是云制造的典型应用,在比较云打印与网络打印的相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制造服务体系的云打印体系结构,并深入讨论云打印的核心特征和云打印的关键技术,研究并设计了基于嵌入式的云打印服务器。为有效推动云打印的形成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基础。
- 李春泉张能尚玉玲张明常钰河
- 关键词:体系结构服务平台
- 轮廓扩展方法下的电气线缆布线技术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电气线缆布线是影响机电装备质量与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布线路径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提出一种在轮廓扩展方法下的电气线缆自动布线算法。这里的方法在满足一定约束模型的情况下,构建了轮廓扩展框用于路径扩展,生成了路径主干道,满足了多目标同时共路径走线的要求。添加了搜索步长因子,使扩展轨迹得到了良好的收敛。通过对主干道进行简化,解决了在复杂、交错的布线环境中路径的"井"字问题。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李春泉徐楚张明尚玉玲
- 温度-频率对同轴电缆传输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汽车信号传输线在温度-频率变化下的信号传输性能问题,应用节点电压法建立环境温度下同轴电缆的等效热路模型,分析并得出信号传输线在焦耳热和环境温度共同影响下的温度分布。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信号传输线传输参数随温度-频率的变化规律。
- 杨建保李春泉黄红艳张明邹梦强
- 关键词:同轴电缆等效电路
- 云制造资源-任务多因素匹配度问题研究
- 2016年
- 针对云制造资源与制造任务的匹配度评价问题,提出了云制造资源与制造任务的多因素综合匹配度评价模型。首先通过分析基于时间和制造加工精细度的单一因素匹配度问题,建立基于时间和制造加工精细度的综合匹配度模型,进而建立云制造资源多因素下的综合匹配度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综合匹配度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
- 李春泉常钰河张明李彩林胡宇威
- 关键词:匹配度
- TSV的电磁-热-结构耦合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基于三场的控制方程建立了电磁场、热场及结构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其等效积分"弱"解形式,研究了TSV(Through Silicon Via,硅通孔技术)电磁-热-结构的多物理场耦合效应,分析了高斯脉冲加载条件下TSV的温度和等效应力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三场耦合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这将有助于TSV的设计及对其性能进行相应的预测。
- 黄琼琼尚玉玲张明李春泉邝小乐
- 关键词:TSV电磁场有限元法
- 线束自动捆扎设备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随着线束的广泛应用,线束加工技术及加工设备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对线束绑扎过程及其工艺的研究,设计出用于线束自动绑扎的机构,进而设计出一种线束自动绑扎设备。自动绑扎设备将改变传统的线束加工方式,大大提高加工的效率和可靠性。首先阐述了扎带导向机构和自动捆扎设备的结构设计,通过Pro/E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最后,阐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框图。通过上述设计,为下一步的物理样机的制造提供了依据。
- 张明赵伯威赵帅峰程永发刘飞扬
- 关键词: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