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驰
- 作品数:43 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颈癌调强放疗中保护骨盆骨髓对血液毒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时保护骨盆骨髓对血液毒性的影响。方法 40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根据靶区勾画要求勾画临床靶区(CTV)及正常组织,观察组在放疗计划设计时按要求限制骨盆骨髓受照剂量和体积;对照组不予以限制骨盆骨髓受照剂量和体积。放疗前、放疗中每周及放疗结束时复查血常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4级血液毒性反应;其4级以下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50%和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保护骨盆骨髓可以降低患者血液学毒性发生率。
- 杜驰蔡明伟林芳
-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疗血液毒性
- 某地区肿瘤防治医院-社区双向转诊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索建立城市中心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肿瘤的双向转诊模式,以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医疗费用的降低。方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初步掌握人群、家庭等肿瘤防治的特征,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社区肿瘤防治的双向转诊机制。结果通过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对社区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治疗、转诊和社区康复的处理能力。结论建立地区级医院肿瘤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肿瘤防治双向转诊机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黄圣洁蒋欧刘智王绪娟谭祥杜驰蒋奎
- 关键词:肿瘤防治双向转诊
- 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37例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对照组30例病人不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组患者新辅助化疗1~3个周期后行卵巢癌减瘤术。对照组患者经术前准备后直接进行手术。术后化疗方案两组相同。通过观察疗效、毒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残留、手术并发症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9(34/37);胸、腹水控制率为94.6(35/37);患者新辅助化疗后Kamofsky评分均有明显提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化疗后均进行了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及受累脏器切除术和淋巴清扫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3/31);胸、腹水控制率为83.3(35/37);患者治疗后Kamofsky评分均有提高,毒副反应可耐受。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及胸腹水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37);两组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情况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P=0.911)。[结论]卵巢癌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毒副作用轻微。
- 林芳彭一杜驰蒋吉飞蔡明伟
- 关键词: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
-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现状被引量:4
- 2008年
- 杜驰樊林吴大可王捷
- 关键词:放射疗法调强放疗保乳手术剂量学
- 羟喜树碱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羟喜树碱(HCPT)联合奥沙利铂(L-OHP)与卡培他滨(CAPE)联合奥沙利铂(L-OHP)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证实的,按国际TNM分期标准为Ⅲ期或Ⅳ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46例,分为A、B两组,每组均23例。A组:羟喜树碱(HCPT)联合L-OHP方案。B组:卡培他滨(CAPE)联合L-OHP方案,两组均21d为一周期,每组均治疗2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在A组2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胃癌9例,大肠癌11例;在B组21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胃癌9例,大肠癌12例。A组共化疗62周期,B组共化疗65周期,另5例共完成5周期化疗仅统计毒性反应。结果A组完成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8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CR+PR)为55%(11/20)。B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8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CR+PR)为57.1%(12/21);两组有疗效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两种化疗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当,羟喜树碱组费用低廉,适合我国国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钟世寿杜驰
- 关键词:羟喜树碱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消化道肿瘤
- 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治疗老年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期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每28d为一周期,共2周期。对照组30例采用中药艾迪注射液每日40~60ml连续15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为26.7%,对照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为6.7%,两组比校,有显著性差异(P〈0.05)。KPS评分治疗组有效率为73.3%,对照组为36.7%,治疗组的KPS评分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血小板下降Ⅱ~Ⅲ度53.3%,白细胞下降Ⅱ~Ⅲ度33.3%,均无Ⅳ度发生;恶心呕吐,Ⅱ~Ⅲ度占23.3%,程度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副反应轻微。结论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常用治疗方案之一。
- 李志斌杜驰祝朝富
- 关键词: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吉西他滨艾迪注射液
- 活性乳清蛋白对乳腺癌荷瘤小鼠化疗期间营养状态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究活性乳清蛋白对化疗期间荷瘤小鼠的营养状态、免疫调节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建立三阴乳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根据干预措施不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紫杉醇化疗组(Control+紫杉醇组)、添加酪蛋白的紫杉醇化疗组(酪蛋白+紫杉醇组)、添加活性乳清蛋白的紫杉醇化疗组(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观察和测量小鼠体重、肿瘤体积、肿瘤重量的变化情况,比较各组小鼠的生存期,检测各组小鼠血液及肿瘤组织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结果]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瘤鼠体重下降速度明显缓于酪蛋白+紫杉醇组和Control+紫杉醇组,试验进行第31d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瘤鼠体重[(20.52±1.10)g],显著高于酪蛋白+紫杉醇组[(19.03±1.76)g]和Control+紫杉醇组[(18.71±0.86)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瘤鼠肿瘤体积变化与其他各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生存期较Control+紫杉醇组与酪蛋白+紫杉醇组生存期明显延长。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肿瘤组织中GSH含量[(34.5±18.0)μmol/L]低于酪蛋白+紫杉醇组[(55.3±23.8)μmol/L]和Control+紫杉醇组[(54.9±11.7)μmol/L]。而血液中,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血液的GSH含量[(19.1±0.7)μmol/L]高于酪蛋白+紫杉醇组[(13.0±8.8)μmol/L]和Control+紫杉醇组[(15.2±9.7)μmol/L]。但无论是肿瘤组织中还是血液中,各处理组间GSH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乳清蛋白联合化疗减缓小鼠体重下降,改善营养状态,抑制肿瘤增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改善预后。
- 曾珍杜驰涂梨王力王喻义罗锋
- 关键词:营养治疗
- 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进展
- 放射治疗是治疗实体肿瘤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大约超过50%的肿瘤患者,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会接受至少一次放射治疗,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放疗后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究其放疗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肿瘤细胞本身内在的放...
- 李柏森杜驰王捷
- 关键词:肿瘤血管靶向制剂放疗后
- 文献传递
- 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进展
- 2009年
- 李柏森杜驰王捷
- 关键词:恶性肿瘤抗肿瘤血管治疗
- 一种用于肿瘤标本的分类收集盒
-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肿瘤标本分类存放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肿瘤标本的分类收集盒,包括壳体和盒盖,所述壳体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板块的上表面,板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轴承,轴承固定连接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四个分隔板的一侧,旋转装...
- 杜驰李海军蒋吉飞周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