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晨
- 作品数:20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轻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昔脂钠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2周。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IL-6和MCP-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MDNS评分及MNSI评分分别为(13.09±5.38)分和(2.53±1.19)分,较对照组[(18.31±6.13)分、(4.19±1.05)分]明显降低(t=2.036、2.365,均P<0.05);同时观察组MDNS评分及MNSI评分较治疗前[(21.26±4.28)分、(5.40±0.89)分]也明显降低(t=3.251、3.698,均P<0.05)。治疗1周后及2周后观察组的VAS-PI评分[(6.24±1.25)分、(4.13±1.69)分]均较对照组[(7.26±1.28)分、(6.34±2.65)分]明显降低(t=3.265、5.395,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IL-6、MCP-1含量[(15.16±0.88)ng/L、(157.19±11.22)ng/L]较对照组[(17.87±1.19)ng/L、(198.21±12.07)ng/L]均明显降低(t=2.152、1.365,均P<0.05);且观察组血清IL-6、MCP-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20.26±1.05)ng/L、(260.44±13.63)ng/L](t=1.235、0.965,均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用药可缓解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异常及疼痛,这一机制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实现。
- 申潇竹田昌荣王新董燕龚晨汪玲玲包勤文高鹏翔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CD64指数联合PCT指导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使用对住院费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CD64指数联合降钙素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使用疗程的指导作用以及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300例(年龄≥60周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在入院24小时内以及之后每3天监测CD64指数和PCT水平,以CD64指数<1.19并且PCT<0.25μg/L或从峰值下降≥80%作为停用抗生素指征。对照组则由主治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高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等决定抗生素的停用。随访28天,根据不同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住院总费用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症肺炎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总费用与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抗生素费用呈正相关(P<0.05),r_(s)分别为0.773、0.773和0.846。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降钙素原可用于指导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使用的疗程,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 廖静贤申潇竹田昌荣赵晓斐龚晨汪玲玲胡广云苗磊
- 关键词:降钙素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住院费用
- 肠内营养支持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龄(≥80岁)CAP患者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各9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微型营养评价(MNA)评分及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 G、Ig A、Ig M)差异。结果 A组HGB、TP、ALB及MNA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7,14 d后,HGB、TB、ALB、MNA评分及免疫指标与A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各时间点两组体重指数(BMI)、上臂围(AMC)、小腿围(CC)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CAP患者选择合适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 包勤文龚晨申潇竹董燕
-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预后
- 运动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日间嗜睡的改善作用
- 2021年
-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日间嗜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D伴日间嗜睡患者51例,其中24例(干预组)在PD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为期6周的运动康复护理,27例(对照组)仅给予PD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前后均完成爱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PD睡眠量表(PD sleep scale,PDSS)、衰弱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日志中的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入睡后睡眠中断次数、夜间睡眠觉醒时间和4项睡眠指标(睡眠质量、醒后清醒感指数、易醒、做梦)评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连续性时点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SS、PDSS评分以及睡眠潜伏期、睡眠中断次数、睡眠质量的比较呈现显著分组效应,即干预组ESS及PD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F=17.780、23.400,均P<0.01),干预组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睡眠中断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F=12.390、15.290、50.730,均P<0.01);衰弱、焦虑、抑郁、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以及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觉醒时间、醒后清醒感指数、易醒及做梦评分的比较均无分组效应(F=18.460、19.800、13.730、19.670、0.890、25.640、16.870、19.860、16.480,均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改善PD患者日间嗜睡状况,同时能缩短夜间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睡眠中断次数、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 刘丹丹陈岩李娟申潇竹龚晨李敏白学玲刘后芹张茜
-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康复护理日间嗜睡非运动症状
- 鲑鱼降钙素联合依帕司他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依帕司他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78例,经过应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与密歇根...
- 包勤文申潇竹龚晨董燕
- 老年低血糖患者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与老年低血糖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老年低血糖患者136例。根据AD8量表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评结果分为认知功能障碍(CI)组及对照(Con)组,每组各68例。两组进行tau蛋白、ptau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CI组FPG水平低于Con组[(3.01±0.96)vs(3.56±0.61)mmol/L,P<0.05];低血糖持续时间高于Con组[(120.61±80.37)vs(30.58±22.34)min,P<0.05];tau蛋白、ptau蛋白水平均高于Con组[(195.57±63.14)vs(125.16±49.35)pg/ml、(79.35±13.85)vs(40.53±16.91)pg/ml,P<0.05]。tau蛋白、ptau蛋白与血糖、低血糖持续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MMSE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老年低血糖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
- 申潇竹董燕汪玲玲龚晨高鹏翔
- 关键词:低血糖认知功能障碍TAU蛋白老年
- 低T3综合征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ESS)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5岁以上住院患者152例,其中低T3综合征病例组76例,随机选取非低T3综合征作为对照组76例。患者入院后抽晨空腹肘静脉全血5 ml,采用Unicel BX1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甲功三项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反T3(r T3)。采用Vitro350分析仪和白蛋白测定干片试剂测定白蛋白的含量。结果病例组FT3低于对照组、r T3高于对照组(P<0.01)、FT4、TSH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SS例组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并且FT3与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451)。结论低T3综合征的发生与白蛋白降低有关,且FT3与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故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作为发生ESS的预测因子,同时也可能是发生ESS的一个重要机制。
- 董燕严祥申潇竹龚晨汪玲玲包勤文聂毛晓
- 关键词:低T3综合征白蛋白
- 鲑鱼降钙素联合依帕司他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依帕司他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78例,采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DNS)评分后,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40例)和对照组(B组,38例)。A组予以骨质疏松症基础治疗药物(钙剂、维生素D)的基础上,再给予鲑鱼降钙素联合依帕司他,B组予以骨质疏松症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分别于实验开始时以及实验后4周进行MNSI、MDNS以及疼痛评分。疼痛评分联合采用主客观评价法,即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法)、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主观感觉在实验开始时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依帕司他对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的DPN疼痛具有改善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4周以上疗效显著。
- 包勤文申潇竹龚晨聂毛晓董燕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痛鲑鱼降钙素依帕司他
- 年龄与老年人低T3综合征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年龄在老年人低T3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性及机制。方法收集老年患者193例,其中低T3综合征患者(病例组)84例,平均年龄(81.5±0.738)岁,正常对照组109例,平均年龄(76.3±0.859)岁。采用Unicel BX1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反T3(r T3)。结果病例组FT3低于对照组、r T3高于对照组(P<0.01),FT4、TSH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FT3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2、R2=0.186,b=-5.639)。结论年龄可作为低T3综合征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 董燕乔莉龚晨田昌荣申潇竹包勤文聂毛晓汪玲玲
- 关键词:低T3综合征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年龄
- 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相关血小板减少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74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小板减少分为血小板减少组39例,血小板正常组35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15项一般临床资料、12项伴随疾病资料及用药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等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微生物培养、营养筛查评分、伴随疾病、用药前各检测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的用药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的用药前后白蛋白(ALB)、PLR、SII的差值大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的临床预后情况差于血小板正常组,预后不良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80.6%;预后不良率的AUC为0.75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57.7%。结论替加环素相关血小板减少老年脓毒症患者具有用药后AST、ALT及NEU水平较高,用药后ALB、SII及PLR较用药前下降,临床预后差等特点。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及预后不良率均有诊断价值。
- 许伊雯殷宁赵晓斐龚晨廖静贤申潇竹
- 关键词:替加环素血小板减少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