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巧红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图像
  • 2篇图像复原
  • 2篇图像盲复原
  • 2篇盲复原
  • 2篇高阶
  • 1篇图像复原算法
  • 1篇图像去噪
  • 1篇去噪
  • 1篇全变差
  • 1篇总变分
  • 1篇滤波
  • 1篇滤波器
  • 1篇滤波器组
  • 1篇拉格朗日
  • 1篇拉格朗日方法
  • 1篇方向滤波
  • 1篇方向滤波器
  • 1篇方向滤波器组
  • 1篇非局部
  • 1篇非局部均值

机构

  • 4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4篇李斌
  • 4篇刘巧红
  • 2篇张素琦
  • 1篇林敏
  • 1篇林敏

传媒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工业控制计算...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结合复方向滤波器组高斯尺度混合模型及非局部均值滤波的图像去噪被引量:6
2014年
提出了一种结合金字塔对偶树方向滤波器组(PDTDFB)变换域高斯尺度混合模型及非局部均值滤波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建立了含噪图像的PDTDFB系数的局部高斯尺度混合模型,应用贝叶斯最小二乘法估计出去噪图像的PDTDFB系数;然后,通过PDTDFB逆变换重构得到初步去噪的图像;最后,采用非局部均值滤波平滑人工效应,从而获取最终的去噪图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PDTDFB变换具有近似平移不变性、多尺度多方向选择性和对图像纹理边缘等细节信息的高效表示能力,以及高斯尺度混合模型对PDTDFB系数的邻域相关性的概括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几个典型的去噪方法相比较,该方法使信噪比提高了0.3~3 dB,视觉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善.另外,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去除含噪图像中的噪声,同时也有效地保留了原始图像中的边缘和纹理等细节信息.
刘巧红李斌林敏
关键词:图像去噪非局部均值
非凸混合总变分图像盲复原被引量:2
2016年
为实现模糊噪声图像的盲复原,提出了一种混合非凸总变分和高阶总变分的多正则化约束的图像盲复原方法.首先,根据自然图像边缘的稀疏特性,运用了非凸总变分对复原图像进行正则化约束;然后,结合高阶总变分正则化克服阶梯效应的优势,建立了非凸混合总变分极小化模型;最后,利用增广拉格朗日方法和新的广义p收缩算子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保护图像边缘细节,同时消除了图像平滑区域的阶梯效应,获得高质量的复原图像.
刘巧红李斌林敏
关键词:图像复原非凸高阶总变分
混合高阶全变差正则化的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被引量:8
2016年
针对运动模糊图像的盲复原,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高阶全变差正则化的盲复原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shock滤波器从模糊图像中预测出清晰的图像边缘,并用多尺度策略实现对模糊核由粗到细的准确估计;然后根据自然图像边缘的稀疏特性,将全变差模型的保护边缘特性结合高阶全变差克服平滑区域阶梯效应的优势,对图像进行正则化约束,提出新的混合高阶全变差正则化模型;最后,利用分裂布雷格曼迭代策略对提出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保护图像边缘细节,同时有效地抑制平滑区域内振铃和阶梯效应的产生,获得高质量的复原图像。与近几年图像盲复原算法相比,其不仅改进了复原图像的主观视觉效果,而且客观上提高了峰值信噪比。
张素琦刘巧红李斌
关键词:盲复原
匀速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算法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图像复原作为图像处理的重要分支,目的是改善降质的图像质量,最大程度地使图像接近原始图像。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是图像复原中的一个难题。运动模糊图像复原中最关键的是模糊核的估计,针对匀速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提出新的模糊长度和模糊角度识别的方法,并利用估计出的模糊核进行图像复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估计模糊核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张素琦李斌刘巧红
关键词:图像复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