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涛
- 作品数:101 被引量:3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上海高校网格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京畿“音乐会”的乐社性质与组织结构被引量:10
- 2002年
- 河北省中部地区与北京、天津郊县的农村 ,活动着一种民间音乐组织──音乐会。这个笙管乐种 ,具有一套常年形成的组织形式与规矩 ,并在地方自制的生活空间中 。
- 张振涛
- 关键词:音乐会
- 金石之声动金屋
- 2021年
- 2010年的农历腊月十九,正当国内老百姓开始忙活着赶春运,过大年时,中央民族乐团正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忙活着走台,试音结束,啖呐演奏者在空无一人的舞台上试哨片,中国乡村过大年的声音与管风琴上方光屁股的吹号天使上下呼应,两种文化景观叠加于同一时空,令人莞尔不禁。
- 张振涛
- 关键词:中央民族乐团文化景观管风琴演奏者
- 传统笙管音位的乐学研究
- 张振涛
- 关键词:器乐乐律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
- 《中国音乐年鉴》第九届年会致辞
- 2004年
- 张振涛
- 关键词:《中国音乐年鉴》学术著作
- 噪音:力度和深度被引量:13
- 2011年
- 沿袭欧洲乐器学理念的音乐学研究,通常不包括非旋律性的打击乐器以及音响效果,它们在专业音乐家的心目中不占重要位置,甚至被置于带有贬义的概念'噪音'之下。对于中国民俗事项的阐释,尤其对乡村仪式中的音乐来讲,打击乐器却占有特殊位置,可以说,没有打击乐器就没有乡村仪式。我们不得不阐述一下中国人心目中的'噪音'概念以及文化意义。曹本冶教授提出的'远音乐'与'近音乐'概念,实际上是看到了传统文化语境中大量介于音乐与非音乐之间的音响表现形式。西方化概念中的声音与局内人概念中的声音常有一定距离,甚至背道而驰。仪式空间中,离专业音乐家观念的'音乐'最近的音响,不一定是文化持有人认为最有效果的声音,响器及其音响却被局内人认为最能发挥仪式功能。对于音乐家来说,旋律乐器更具表情意义,对仪式主持人和局内受众来说,唤起神明关注,震慑鬼魅侵入,才是终极目的。以此衡量,噪音切入语境的深度和力度,就不可等闲视之。
- 张振涛
- 关键词:文化语境
- “吹鼓手”一词的社会学释义——“音乐会”与“吹打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
- 2000年
- 冀中地区活动着两类持有截然相反价值观念的民间乐社 ,一是“不受雇佣、无偿服务”的“音乐会” ,二是以谋利为目的的吹打班。两相比较 ,可以发现世俗社会中对吹鼓手的歧视 ,并非完全源自旧时统治者对待黎民百姓的等级观念 ,而相当部分源自传统社区的价值体系。
- 张振涛
- 关键词:音乐会价值观
- 板眼体制与记谱方式被引量:7
- 1988年
- 单纯打击乐器的组合演奏,是我国乐器发展史中最富特色的现象。远在商周之际,打击乐器已多达十几种,它从对原始舞态的桴鼓相应渐渐走向民族乐队中指挥的霸主地位。 《尚书·益稷》:“戛击鸣球。
- 张振涛
- 关键词:击乐器记谱民族乐队商周之际霸主地位
- 一支唢呐,一种文化的象征被引量:7
- 2010年
- 乐器以及相应的组合是体现时代特点的直接物证,让人体会到中国音乐发生的巨大变化。如果把先秦清一色的中国乐器、汉唐时代风靡的西域乐器、清末民初闯入的西方乐器作为三个时代的典型文化景观,那么20世纪80年代后的出现电子乐器,则构成了新一轮的变迁景观,这些都浓缩在晋北民间乐班的乐器组合中。
- 张振涛
- 关键词:唢呐文化象征乐器史
- 唢呐话语——米脂乐班三重奏
- 2011年
- 民族音乐学越来越倾向描述日常生活以及知识精英以外的群体和个人,如果能够遇到从其个体生命窥见群体精神的典型故事,借此阐发自下而上推动历史的方式,既可避免将草根变为另一种精英的叙述模式,也能揭示将草根变为精英的历史环境。
- 张振涛
- 关键词:乐班文化身份
- 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纪事被引量:2
- 2006年
- 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及“宣布庆典”于2005年11月20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我国独立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乌日汀多——蒙古传统长调”获得通过,成为我国继第一批“昆曲艺术”、第二批“古琴艺术”之后新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张振涛
- 关键词:纪事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木卡姆维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