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峰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 H指数:6 供职机构: 亳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目的探讨运用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5月,本组32例患者,男12例,女20例;年龄22~60岁,平均40岁,左侧20例,右侧16例,双侧4例;位于输尿管上段14例... 朱家红 刘栾进 王旭 王成 侯保山 李凯清 孙峰关键词:内切开术 钬激光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实验记录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实验记录仪,该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实验记录仪,包括记录仪主体,所述记录仪主体设于生物安全柜内,记录仪主体包括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生物安全柜内的横梁,横梁的底部设有横向移动机构... 孙峰 常永侠 昝丽娜文献传递 输尿管镜在治疗尿道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早期治疗尿道损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0年共收治的11例尿道损伤患者经输尿管镜下行尿道会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1例患者中,有10例行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8±3.1)min。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定期给予尿道扩张,术后随访6月-2年。结论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孙峰 高华廷 周亚松 朱家红关键词:尿道损伤 输尿管镜 尿道会师术 胱抑素C、IL‐17A和FGF‐23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白细胞介素17A (IL‐17A )和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在2型糖尿病肾病(DN )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诊治的DN患者96例(A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T2DM )患者59例(B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的健康体检者63例(C组).检测并比较三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 )和餐后2h血糖(2hPG )、Cys C 、IL‐17A及FGF‐23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Cys C 、IL‐17A及FGF‐23在DN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B组、C组HbA1C 、FPG 、2hPG 、Cys C 、IL‐17A 、FGF‐23水平依次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ROC曲线结果显示:CysC 、IL‐17A及FGF‐23联合测定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单一的Cys C 、IL‐17A及FGF‐23检测( P <0 .05).[结论]Cys C 、IL‐17A 、FGF‐23在DN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雷婷 王海宁 昝丽娜 孙峰ROC曲线设置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的临界值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应用ROC曲线设定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ttigen,HLA-B27)荧光临界值,评价其在A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AS患者和169例与AS患者症状相近的其他关节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HLA-B27荧光表达强度检测,比较各组荧光值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根据Youden指数计算出临界值,并与原设定临界值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AS组的荧光检测值、阳性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0.45,P<0.05),以试剂盒给定的荧光临界值146为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诊断AS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和准确度分别为90.00%,91.72%,10.00%,8.28%和91.3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72.00%,97.48%和0.82。根据Youden指数确定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51.50,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和准确度分别为90.00%,93.49%,10.00%,6.51%和92.82%,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76.60%,97.53%和0.83。结论进口试剂盒设置的诊断临界值略低,实验室可在不影响诊断敏感度的前提下调整临界值,提高诊断AS的特异度。 张静 董松武 孙峰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HLA-B27 流式细胞术 双波长龙激光整块剜除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比较980/1 470 nm双波长龙激光整块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我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纳入激光剜除组(激光组)44例和等离子电切组(电切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血红蛋白改变、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保留导尿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手术费用和术后3月~2年肿瘤复发率等。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保留导尿时间比较,激光组与电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改变、手术费用、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复发率,激光组均少于电切组(均P<0.05)。随访情况:术后3月~2年,激光组肿瘤复发率为9.1%,而电切组复发率为2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80/1 470 nm双波长龙激光整块剜除术在降低手术费用的同时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上值得推广。 王磊 朱家红 李凯青 王成 王旭 高华廷 刘洋洋 孙峰关键词:等离子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侵袭性感染白假丝酵母ERG11突变分析与氟康唑耐药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明确医院侵袭性感染的白假丝酵母氟康唑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及其与ERG11突变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抗真菌的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临床住院患者分离的50株侵袭性感染白假丝酵母,采用VITEK-2COMPACT进行检测及药敏分析,提取其真菌基因组DNA,采用PCR检测ERG11基因并测序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RG1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氟康唑耐药与ERG11突变及相对表达量之间关系。结果 50株侵袭性白假丝酵母主要来自尿液、伤口分泌物和腹水标本,其中对氟康唑耐药11株,氟康唑剂量依赖性耐药10株,氟康唑敏感29株;ERG11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发现15个突变位点,其中11个为同义突变,无氨基酸改变,4个为错义突变;白假丝酵母氟康唑耐药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和氟康唑敏感菌株ERG1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30,P=0.002);随着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敏感性的降低,ERG11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侵袭性感染白假丝酵母氟康唑耐药严重,耐药水平与ERG11基因的错义突变及表达量密切相关。 敖家富 石秀芳 孙峰 昝丽娜 佘亚辉关键词:氟康唑 耐药 ERG11基因 侵袭性白假丝酵母感染ERG3基因突变及表达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侵袭性白假丝酵母感染ERG3基因突变及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发生IFI的住院患者体液标本,分离白假丝酵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氟康唑敏感性实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RG3基因并测序分析突变位点,比较不同氟康唑敏感性菌株ERG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所有标本共分离出白假丝酵母239株,以痰液(67.36%)为主,其次为阴道分泌物(12.13%)、尿液(10.04%);239株白假丝酵母共检出221株氟康唑敏感株(92.47%)、17株氟康唑耐药株(7.11%)及1株剂量依赖敏感株(0.42%);随机选择10株氟康唑敏感株和4株氟康唑耐药株进行ERG3基因扩增,14株白假丝酵母ERG3基因序列中共发现28个点突变,包括24个(85.71%)同义突变,4个(14.29%)错义突变,其中同义突变位点为C602T、T432C、C438T,错义突变位点为I340L、V374G、P902L和V1076A;氟康唑耐药株ERG3基因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敏感株。结论侵袭性白假丝酵母感染对氟康唑具有一定耐药性,其耐药性可能与ERG3基因错义突变I340L、V374G、P902L和V1076A有关。 孙峰 张静 张永娟 张秀芳 昝丽娜关键词:侵袭性感染 白假丝酵母 耐药性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男性后尿道断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男性后尿道断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3例后尿道断裂的男性患者,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有9例患者单纯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成功,4例患者联合耻骨上膀胱造瘘通道下行尿道会师术成功.手术时间15~55min.术后随访1~4年,有9例患者排尿困难,其中6例患者定期尿道扩张后治愈,另3例患者接受尿道内切开术,其中2例患者经尿道内切开并按时扩张后治愈,1例患者最终在上级医院完成尿道狭窄段切除及尿道端端吻合术后治愈.有8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无患者发生尿失禁.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男性后尿道断裂能够早期恢复尿道连续性,且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邵焕军 赵振伶 李凯青 王成 刘显河 孙峰 朱家红关键词:尿道 输尿管镜检查 miR-375、miR-146a及miR-2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表达及其对肝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分析miR-375、miR-146a及miR-21在3组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43例慢性乙肝患者纳入慢性乙肝组、36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31例肝癌患者纳入肝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GGT和ALP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3组血清中HBV-DNA的浓度及miR-375、miR-146a和miR-21的表达情况,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和肝癌;3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肝癌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LP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miR-146a及miR-21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呈现显著增高趋势,miR-375表达则呈现显著下调趋势(P<0.05);miR-375、miR-146a及miR-21者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单独检测明显提升。结论血清HBV-DNA和血清酶学检测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疾病进展的判断有一定辅助作用;联合检测miR-375、miR-146a及miR-21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效能。 昝丽娜 孙峰 张永娟 张静关键词:MIR-146A MIR-2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