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景榕

作品数:26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5篇高速钢
  • 6篇模具钢
  • 5篇真空
  • 5篇冷作模具
  • 5篇工具钢
  • 5篇超硬高速钢
  • 3篇真空烧结
  • 3篇高温硬度
  • 3篇
  • 3篇淬火
  • 2篇刀具
  • 2篇低钴
  • 2篇断面
  • 2篇油淬
  • 2篇预热
  • 2篇预热温度
  • 2篇真空加热
  • 2篇热锻
  • 2篇冷作工具钢
  • 2篇金属

机构

  • 26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北京有色金属...

作者

  • 26篇陈景榕
  • 4篇张丽英
  • 3篇林耀军
  • 2篇马世才
  • 2篇曹厚义
  • 2篇高锦华
  • 1篇刘宇
  • 1篇王岚
  • 1篇王岚
  • 1篇邱军
  • 1篇袁逸
  • 1篇吴成义

传媒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钢铁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物理测试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特殊钢
  • 1篇粉末冶金工业
  • 1篇材料工程
  • 1篇金属科学与工...
  • 1篇中国电子学会...
  • 1篇第三届全国模...
  • 1篇电子学会生产...
  • 1篇中国电子学会...

年份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4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金工具钢二次硬化能力的判别
求在钢的成份和二次硬化能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国内外40多种钢按作者提出的合金化参数进行计算和整理,证明了用“平衡碳”(Cp)和“碳饱和度”(A)两个合金化参数判别(预报)钢的二次硬度的可能性。(本刊录)
陈景榕
关键词:合金钢工具钢合金化
水雾化高碳高矾粉末高速钢的真空脱氧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研究了水雾化CPM10V高碳高矾粉末的真空脱氧工艺,试验证明在真空度1.6 ×10^(-4)乇、温度1120℃、时间120分为最佳脱氧工艺。
张丽英陈景榕吴成义宋士辉赵琳萍林跃军
关键词:高速钢脱氧
V3N超硬白钢刀的性能和效益被引量:1
1994年
无Co超硬高速钢W12Mo3Cr4V3(V3N)的主要性能达到相同钒量级别的会Co超硬高速钢的水平。V3N白钢刀应用于普通钢铁材料及各种难切削材料的车、刨加工,寿命为普通白钢刀的3倍以上,可以解决国内市场高性能白钢刀短缺的问题。
陈景榕
关键词:高速钢超硬材料
真空烧结—热锻高碳高钒模具钢CPM1OV抗弯断口的形貌特征被引量:1
1997年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由相对密度为81%、85%、93%、98%的4种CPM10V烧结体热锻而成的材料的抗弯试样经淬火、回大后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相对密度为93%、98%的烧结体锻材的抗弯断口形貌为准解理小平面上分布着许多小凹坑和凸起的小粒子;相对密度为81%、85%的烧结体锻材的抗弯断口形貌除上述特征外,还发现在局部区域有很大的凸出物和凹坑,这些区域具有光滑的曲面,无准解理平面。
林耀军陈景榕张丽英
关键词:断口形貌真空烧结热锻
W12Mo3Cr4V3N钢的机械性能被引量:1
1989年
研究了W12Mo3Cr4V3N超硬型高速钢(即“V 3 N”钢)的静弯曲和冲击(夏氏、无缺口)性能与热处理工艺方法和参数之间的关系。用硬度-强度和硬度-静弯或冲击功的配合水平衡量工艺的合理性。当硬度要求为HRC 62以上时,应采用二次硬化(560℃回火)工艺。“低淬低回”仅在硬度要求HRC62以下时才适用。当要求HRC 69或更高时,可采用冷处理,使达到超高硬度时脆化程度最小。贝氏体等温处理和正常淬火后的中温(350℃左右)回火并不是提高综合性能的有效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弹性模量,发现在二次硬化初期(500—520℃回火)有一个E 值最低区间。最后,给出了工业电弧炉生产的V 3 N 钢的硬度和强度、韧性范围。
陈景榕
关键词:机械性能
钴对M42型超硬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1989年
研究了钴量从0~8 %对M42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钢的二次硬化能力和钴量呈线性关系,含8%Co的钢回火态硬度(HRC)比不含钴的钢提高1.5。相应地,钴也增加600℃以下的高温硬度。但钴并不增加600℃以上的抗回火软化性(红硬性)和高温硬度。不合钴和含8%Co的钢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较低,但中等钴含量的钢强韧性较好。钴增加铸态形成的棒状M_2C碳化物的稳定性。文中还讨论了钴对组织和性能上述影响的机制。
刘宇李丽声高德生陈景榕
关键词:高速钢机械性能碳化物
一种V3N超硬高速钢热处理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3N超硬高速钢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取真空加热油淬及变温多次回火工艺。真空度为1×10<Sup>-2</Sup>~80乇,第一次预热温度为850~900℃,第二次预热温度为1050~1100℃,淬火...
曹厚义高锦华陈景榕
文献传递
工具材料的高温硬度被引量:5
1990年
6种工业用合金工具钢及7种WC-Co烧结合金维氏硬度(H)与温度(T)关系的研究表明,经淬火—回火二次硬化处理的工具钢,在回火温度以下,可逆软化与温度呈线性关系,且各高速钢可逆软化系数很接近;提出了计算高速钢500℃以下硬度的简易公式。高于回火温度时,工具钢H—T关系复杂化,但直到700℃,影响高温硬度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热处理(二次硬化)达到的室温硬度。WC-Co烧结合金的硬度在800℃以下和温度呈线性关系,当Co≤20%时,与钴含量也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提出了由室温硬度或钴含量(3%—20%)计算800℃以下硬度的简易公式。
陈景榕石沂平
关键词:工具钢高温硬度
钢的高温硬度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测定了两组共13种工业用钢从室温到700℃的维氏硬度(H)。得出,具有平衡组织的碳钢,其 H—T 关系是非线性的,200—500℃,曲线出现平台,低碳钢甚至出现极大值;含碳0.2-1.2%的碳钢,随温度上升,硬度之差别逐渐减小,在700℃各钢硬度趋于一致;二次硬化状态的工具钢,在500℃以下 H-T 呈线性关系,提出了估算高速钢500℃以下硬度的简易公式;超过回火温度时,由于不可逆软化,使 H—T 关系成为非线性的。
陈景榕石沂平
关键词:高温硬度高速钢
AVK-HF型高温硬度仪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0年
介绍和评价一种新型高温维式硬度仪(日本产AVK-HF)的结构和性能。测定了三类 (6种) 常用金属材料的高温硬度:①平衡组织碳钢和工业纯铁,②二次硬化状态的高速钢,③WC-Co硬质合金。从所测三类材料不同性质的HV-T数学关系,讨论了高温硬度测定在材料结构及强化机制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石沂平陈景榕
关键词:高温金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