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静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意象
  • 1篇弹词
  • 1篇叙事
  • 1篇原型意象
  • 1篇再生缘
  • 1篇知人
  • 1篇知人论世
  • 1篇人论
  • 1篇诗集
  • 1篇唐代
  • 1篇女娲
  • 1篇清代
  • 1篇自我
  • 1篇娼妓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冲突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叙事
  • 1篇梧桐
  • 1篇梧桐意象

机构

  • 6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陈文静
  • 1篇盛志梅

传媒

  • 2篇中国文化论衡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乐府学
  • 1篇中国古代小说...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李娃故事看唐代“士与娼妓”的文化冲突
2019年
作为中国古代世情小说的滥觞之作,《李娃传》初载于《太平广记》,之后,历代以各种文体进行敷演,或以话本,或以说唱,或以杂剧,或以戏曲(明传奇),广为流传。纵观李娃故事,历代作品无论是从情节设计还是人物塑造乃至体制呈现,都尽敷演之能事,但其中不变的,除作品叙事模式外,还有荥阳生与李娃的身份,即士与妓。因此,以"士与娼妓"母题为视角,李娃故事为线索,结合其他唐传奇文本,通过文本细读与文化解析,以探究士妓爱情背后的文化冲突。
陈文静
关键词:门第文化冲突
中国古代文学叙事中的母神崇拜因素论析
2019年
母神崇拜是先民对于最大神灵的崇拜,而这背后则是对于生命繁衍的敬畏。虽然先民无法理解女性生育的原理,但他们以色彩斑斓的浪漫想象、无意识的崇拜,为文学创作开启了独特的审美之门——反映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是从最初的母神崇拜逐渐演变为对母神原型内涵的诠释,使之具有多重面孔,并延伸出月亮与树(枝)等典型意象,而最终母神原型不再"神化",卸下异容怪貌而趋于常人。因此,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叙事想象的探源与后世文学作品中意象内涵的探究,分析在母神崇拜影响下的母神原型特点与内涵,可以为当下原型与主题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陈文静
关键词:原型意象阿尼玛女娲
谈《论语》中“仁”的思想观念
2013年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著作,其思想价值也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研究分析,直至今日,对我们当代的社会意识与思想,也产生着极大地影响。本文从《论语》中之"仁"的思想观念进行剖析与阐述,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研究孔子"仁"之思想,从而为当代现实生活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陈文静
关键词:孔子礼乐
论《乐府诗集》中的梧桐意象
2019年
捂桐因其特有的习性与先人赋予的象征意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意象。随着汉魏六朝乐府的兴盛,梧桐意象较为广泛地存在《乐府诗集》之中,并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以致对于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对于《乐府诗集》中梧桐意象的审美内涵进行探索,可为当下原型与主题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陈文静
关键词:乐府乐府诗集梧桐意象
“知人论世”:陈端生《再生缘》的自我人生书写
2020年
清代乾隆年间钱塘女子陈端生所著《再生缘》前十七卷以其曲折离奇的叙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敦厚质朴的语言风格,在清代民间广为传颂。与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相类似的,便是作者陈端生跌宕的人生。因此,《再生缘》不仅是陈端生闺中的闲来之笔,更是镌刻着陈端生生命的史诗。本文从其家族与经历的角度,论述陈端生《再生缘》的自我人生书写。
陈文静
关键词:《再生缘》
清代刊本弹词的概貌及特点
2019年
弹词作为一种备受民众喜爱的说唱艺术,宋元以来流布很广;但由于历史原因,能够保存下来的唱本却不多见。现存弹词大多是清代刊印的,早期以手抄、雕版为主;道光以后,则以石印为主。刊本弹词除文人创作本外,多数都是书商亲自整理或者请其他文人修订出版,很少将原来的底本直接刊出的。在利益驱动之下,若出现一个成熟的版本,翻刻、盗版则纷纷随之而来,常有“千部共一版”的情况,从而造成清代弹词版本存在较为严重的雷同化现象。
盛志梅陈文静
关键词:弹词刊本雷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