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德祥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德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5篇心脏
  • 4篇术后
  • 3篇动脉
  • 3篇胸腔
  • 3篇缺血
  • 2篇心肌
  • 2篇心脏瓣膜
  • 2篇引流
  • 2篇植入
  • 2篇体外循环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外科
  • 2篇外科学
  • 2篇外循环
  • 2篇围术期
  • 2篇围术期处理
  • 2篇夹层
  • 2篇病因

机构

  • 16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6篇陈德祥
  • 13篇吴吉明
  • 5篇胡剑鹏
  • 5篇刘一
  • 4篇苏杨
  • 4篇徐伟
  • 3篇张骥
  • 3篇魏祖德
  • 3篇文尚武
  • 2篇方莉
  • 2篇章光明
  • 2篇张宏伟
  • 2篇张旭苗
  • 2篇陈剑琴
  • 1篇何英
  • 1篇方莉
  • 1篇潘道波
  • 1篇魏尚典
  • 1篇王铭初
  • 1篇易华文

传媒

  • 5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后控制性机血回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后控制性机血回输对胸液量和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的影响。【方法】112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机血通过中心静脉1~3h输完,并常规每100mI。机血给5mg鱼精蛋白中和。B组为体外循环(CPB)停机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内肝素血主动脉管输完,残余管道部分弃置。两组的麻醉、病人体外循环及停机后体内肝素中和方法相同。观测CPB后ACT值、关胸止血时间及术后24h胸液量。【结果】B组比A组ACT更接近生理值(P〈0.05),关胸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胸液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脏手术中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内肝素血输完,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胸液渗量,减少库血的应用,临床操作方便和实用。
陈德祥吴吉明张旭苗胡剑鹏陈胜喜
关键词:体外循环
远隔缺血同处理与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血乳酸和白介素6及氧合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同处理(RIPerC)与远隔缺血预处理(RIPreC)在瓣膜置换手术中对乳酸(LA)和白介素6(IL‐6)及氧合指数(PaO2/FiO2)的影响。【方法】选取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0名,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下肢缺血同处理组(B组)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C组),每组40名。B组于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后实行3个周期缺血/再灌(5/5 min)的右下肢缺血时处理,C组于气管插管麻醉后进行3个周期5/5 min的右下肢缺血预处理。观测术后三组患者的呼吸机撤离时间,ICU停留时间,IL‐6,PaO2/FiO2,LA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比较,B组和C组呼吸机撤离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aO2/FiO2较对照组高,IL‐6和LA较对照组低,但两个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别( P >0.05)。【结论】RIPerC与RIPreC均能显著降低瓣膜置换手术中的IL‐6的释放和L A的生成,减轻炎性反应及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而两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
吴吉明胡建鹏苏杨陈德祥张旭苗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围术期处理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方法  96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均行心包剥脱术。 结果 全组死亡 1例 (1.0 4 % )。82例 (85 .4 1% )随访 2个月~ 15年 ,其中 80例心功能得到改善。 结论 心包剥离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 ,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至关重要。
章光明张宏伟文尚武吴吉明魏祖德陈德祥
关键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静吸复合麻醉结核病
1例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多次危象的抢救与护理被引量:2
2006年
谌科霞方莉吴吉明陈德祥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护理
远隔缺血预处理在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估远隔缺血预处理在瓣膜置换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远隔缺血预处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术前(T1)、开放主动脉前5 min(T2)、开放主动脉后30 min(T3)、开放主动脉后4 h(T4)和开放主动脉后24 h(T5)5个时相,动态观察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B型钠尿肽(B-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射血分数、手术类型、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在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01),但各时点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cTnⅠ在T3、T4、T5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01),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T3、T4和T5时相cTn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4两组患者在T2、T4时相的BNP较术前明显下降,T5时相的BN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T5时BN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在术中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别的情况下,远隔缺血预处理减轻了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瓣膜置换手术中对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苏杨吴吉明陈德祥刘一徐伟陈剑琴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心肌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心肌再灌注损伤
连枷胸手术固定与非手术固定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创伤性连枷胸胸腔镜结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手术治疗与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2010年53例连枷胸的临床资料.治疗分组:A组(手术固定组) 29例、B组(包扎治疗组)24例.A组的治疗方法包括胸腔镜下清除血胸及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住院天数、疼痛感觉、出院情况等指标.[结果]A组胸腔镜结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组在住院天数、疼痛感觉、出院情况、胸壁畸形和相关并发症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联合记忆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组织相容性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呼吸功能改善,是一种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胡剑鹏吴吉明陈德祥苏杨张骥徐伟
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3例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对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实施外科手术,例1,男性,50岁,施行主动脉瓣膜置换加主动脉全弓置换加象鼻手术,例2:男性,55岁,施行主动脉瓣膜成形加主动脉全弓置换加象鼻手术。例3:男性,37岁,施行主动脉瓣膜成形加主动脉全弓置换加象鼻手术加右冠搭桥。【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胡剑鹏吴吉明陈德祥刘一张骥徐伟
关键词:动脉瘤
开胸手术后心脏疝三例救治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心脏疝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52例胸部手术后并发心脏疝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通过急诊开胸,1例通过变换体位成功救治,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心脏疝要及时准确诊断,并重在预防。
陈德祥吴吉明胡剑鹏刘一
关键词:心脏
小儿脓胸1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小儿脓胸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10例小儿脓胸行单纯胸穿治疗10例,胸腔闭式引流56例,病灶清除、胸膜纤维板剥脱术38例,胸腔镜手术6例。结果本组2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余105例痊愈,治愈率95.45%。结论小儿脓胸应早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效果不佳时及时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是小儿脓胸治疗的发展趋势。
章光明张宏伟文尚武吴吉明魏祖德陈德祥
关键词:小儿脓胸病因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胸腔闭式引流
去甲肾上腺素胸腔灌注治疗胸部手术后血胸12例被引量:1
2000年
章光明文尚武张宏伟魏祖德吴吉明陈德祥
关键词:血胸去甲肾上腺素胸腔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