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斌
- 作品数:155 被引量:843H指数:16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学德建设论略被引量:4
- 2010年
- 学德是学习实践活动领域的特殊道德要求。加强学德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道德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学德建设应重点加强学习理想与使命观念、勤勉求实的学习科研素质、良好的学习义务感及相关习惯等学德素质的培养。学习与践履相辅相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化、社会熏陶的充分配合,学德养成与其他素质积淀的相互渗透,是大学生学德建设实效性的路径。
- 孟凡拼陈延斌
- 关键词:大众化教育大学生
- 再论人与自我身心关系是道德调节的应有之义被引量:1
- 2012年
- 学界在阐释道德概念时内涵过窄,道德调节范围应当拓展。善恶关系存在是道德发生的充要条件,以此分析人自我身心的相对独立性,可见人与自身(肉体自我)和自心(精神自我)之间存在着作为道德关系成立的充分前提和基础,因而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是道德调节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此,道德调节功能才能发挥得更为全面。
- 陈延斌王体
- 关键词:道德道德调节人与自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制机制论略被引量:3
- 2019年
- 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系统工程中,健全的体制保障提供了基础性支撑,有效的机制是使传播系统协调统一和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为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首先需要通过确立领导体制引领、民主体制助推、法律体制辅助的相互关联的制度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构建完善的体制框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传播领域各要素结构及运行规律的研究,探索建立合力凝聚与递升、舆论调研与反馈、媒体资源整合与互动、网络信息管理与干预等协同作用机制。
- 朱莉涛陈延斌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中国传统家文化:地位、内涵与时代价值
- 2022年
- 一、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1.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第一,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使得家文化成为国文化的基石乃至核心。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显著特征。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家庭家族是国家和社会的缩小,国家和社会是家庭家族的扩大,家庭家族的兴衰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在这种社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演变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就是家国一体的文化。
- 陈延斌陈姝瑾
- 关键词:家国同构中国传统文化家国一体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国传统社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历程与建构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作了一系列坚持不懈的探索,这种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成;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以及倡行何种道德。探索是在曲折中发展和完善的...
- 陈延斌
-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 文献传递
- 略论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家庭养成
- 儿童家庭中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是家庭成员特别是父祖辈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在家庭中对儿童的道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凝结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方法,...
- 陈延斌
-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群体道德行为
- 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被引量:3
- 2008年
- 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校应充分认识加强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在本科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科研训练,应重在传授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全面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注意将传授知识与实际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得更好的实效;通过各项科研活动、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增强技能,使得科研训练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融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
- 张桂芝陈延斌
- 关键词:大学生
- 中国传统宴饮礼仪
- 2024年
-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伦理道德理念。宴饮礼仪既是中华礼仪文明的重要体现,也具有化民成俗的重要功用。发轫与流变.中国传统宴饮礼仪源远流长,自先秦以来经历了“礼不下庶人”至“礼下庶人”数千年的发展流变,其形式和内涵在每个时期都有较大差异。
- 陈星辰陈延斌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文化礼仪之邦伦理道德
- 论大学校训及其主题词的提炼被引量:6
- 2006年
- 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体现一所学校精神风貌、办学理念或办学传统、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训词,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座右铭。承载厚重文化传统、蕴涵深邃办学理念的校训是学校精神追求的鲜明体现,是学校实施育人的重要手段。中国当代大学校训产生的模式基本可以分为引经据典型、名人倡导型、自我总结型、大众流行型,但在主题词的概括上雷同现象极其严重。提炼校训主题词必须在内容上注重校训内涵的丰富性和精神、理念特色;在文字上注重文化品位;在时效性上注重校训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在概括提炼过程中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还要纠正将校训等同于校规校纪、标语口号等的认识偏差。
- 陈延斌刘瑞平
- 关键词:大学校训办学理念
- 方弘静家训之修德思想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方弘静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知名诗人,其著作《千一录》中家训篇与《燕贻法录》是专门为教育后世子孙所写的,这两部家训涵盖了治学、修身、齐家、择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教化方法主要是以身示教与故事训谕。方弘静在家训中阐述的修德思想极具教育意义,其内容有利于滋养当下的个人品德、交往道德和家庭美德;他所倡导的以身示教和故事训谕的修德方法也为今天的道德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有积极的现实价值。
- 金桓宇陈延斌
- 关键词: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