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后亮

作品数:116 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文学
  • 13篇哲学宗教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政治法律
  • 6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8篇现代主义
  • 23篇后现代
  • 21篇文学
  • 20篇后现代主义
  • 15篇主义
  • 13篇小说
  • 12篇艺术
  • 8篇终结
  • 7篇政治
  • 7篇文化
  • 7篇伦理
  • 6篇文本
  • 6篇文学批评
  • 6篇戏仿
  • 6篇伦理批评
  • 6篇美学
  • 6篇黑人
  • 5篇虚构
  • 5篇学科
  • 5篇元小说

机构

  • 42篇华中科技大学
  • 39篇山东财经大学
  • 24篇山东大学
  • 23篇山东经济学院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耶鲁大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杜伦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 1篇都柏林大学
  • 1篇田纳西大学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114篇陈后亮
  • 6篇贾彦艳
  • 2篇段丽丽
  • 2篇申富英
  • 1篇王祖友
  • 1篇陈世董

传媒

  • 15篇国外理论动态
  • 6篇国外文学
  • 5篇当代外国文学
  • 5篇外国文学研究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外国文学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外语教学
  • 3篇山东外语教学
  • 3篇解放军外国语...
  • 3篇复旦外国语言...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2篇外国语文
  • 2篇创新
  • 2篇外国语文研究
  • 1篇理论学刊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12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 11篇2011
  • 20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5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身份认同、衰老焦虑与性别平等:当代西方文化老年学关键议题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20世纪末以来,西方的老年学研究广泛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转向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形成了人文老年学、文化老年学等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分支学科。文化老年学积极借鉴文化研究理论,将年龄置于同阶级、性别、种族等相似的范畴中进行审视,试图揭示老年所暗含的文化建构属性。在传统观念中,老年一直以来被赋予脆弱、固执、无用、落后等负面刻板形象,对老年的恐惧、抵制和歧视成了常见的社会现象。事实上,人生从童年到老年的各阶段划分,并非一个自然形成的概念,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对围绕老年概念的身份认同、衰老焦虑及性别权力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可以揭示文化在塑造老年经验和身份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力地解构附着在老年人身上的负面话语,并为国内老年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陈后亮吴丹妮
关键词:身份认同性别平等
新版“理论终结”:大数据方法的应用与后理论时代的来临被引量:5
2022年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既给理论研究带来挑战,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批判性地应对这种新技术条件,使它与传统理论方法互相补充且更好地服务于人文研究的最终目的,这是人文学者需要回答的问题。大数据文学研究将帮助人们摆脱意识形态纷争,转向更客观、更科学的文学知识生产。它不仅将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效率和拓展其工作范围,也意味着将质疑过去几十年来被一直坚持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假设。虽然文学研究吸纳大数据方法有一些明显好处,但也可能会给这一学科的某些根本方面带来损害,特别是它过去多年来一直赖以存身的文本细读方法和意识形态批判功能。
陈后亮
关键词:大数据
理论缘何衰退?——对理论发生的物质条件及制度因素的考察被引量:1
2021年
学界已经讨论了很多有关理论兴起的社会政治语境,但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因素对理论的刺激作用并未受到足够关注。理论的发生和发展与西方学术体制所提供的物质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条件主要包括既有知识传统、学术惯例、经济状况以及文化氛围等。某些发展看上去像是理论自身内在演变的结果,但也可能更多受到外界制度性因素变化所致。理论的发展并非仅是理论家们的思想接力,它不仅产生在理论家的头脑中,也发生在现实的学术体制之内,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理论的制度化、市场化和过度的技术—职业化趋势是它当下面临的主要挑战。
陈后亮
关键词:学科体制社会语境制度化
真实再现与审美假象——比较卢卡契与巴尔特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2012年
在卢卡契和巴尔特的解读中,现实主义文学展现出完全相反的政治属性。前者认为现实主义是对生活的整体反映,能够发掘生活中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人们认识已被物化歪曲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后者却认为现实主义只是一种欺骗性的审美假象,是为了维护现行资本主义体制而精心设计的诡计,背后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意识形态的控制意图。两种主张各有一定洞见,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主义文学的复杂性。
陈后亮
关键词:卢卡契巴尔特现实主义
传统与文本喻指:亨利·盖茨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理论视角
2024年
鉴于黑人在美国的特殊经历,美国非裔文学批评无论将视角聚焦于传统还是文本都会引起较大争议,而亨利·盖茨的批评理论却始终围绕两者展开。一方面,他追溯黑人土语传统,确立非裔文本的语言喻指与非洲传统的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喻指”和“表意”之间同一性中的差异性关系命名非裔文学理论,试图消解非裔文本与西方传统的对立。同时,在“保护传统的完整性”名义下,盖茨克服了把非裔文本隔离于当代批评理论大环境的片面做法。对传统与文本喻指以及两者关系的强调表明盖茨的美国非裔文学理论兼具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的特征。
段丽丽陈后亮
当我们谈论跨学科时,我们谈论什么?——基于对英文学科百年发展历程的反思
2025年
从19世纪末的语文研究到20世纪上半叶的新批评,再到理论兴起之后的跨学科热,英文学科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与非文学学科不断切割与交缠的过程。通过回顾英文学科的百年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对当前文学跨学科研究热的应对策略和效果预期做出冷静判断。从方法论上来说,英文研究从来都是跨学科的,新批评所追求的那种学科纯粹性从未存在。从不同学科方法切入文学,恰恰可以让文学研究不断焕发活力、产生新的阐释意义。但从研究对象上来说,过分追求跨学科却会危及文学研究自身的合法性基础。跨学科研究可以丰富文学研究的工具箱,活跃和提升它的社会功能,为其提供暂时有效的合法性辩护,但它并非人文学科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其作用不宜被过分夸大。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产生“及物”的知识,而只是希望通过更丰富和有趣的思考来增加我们对历史、生活与世界的认识。
陈后亮
关键词:跨学科文学批评学科专业化
伦理认同、文学想象与公共生活:评玛莎·纳斯鲍姆的伦理批评思想被引量:1
2019年
玛莎·纳斯鲍姆强调文学创作和阅读活动的伦理功能,认为文学在描述道德生活的细腻性和伦理抉择的复杂性方面有着道德哲学所不及的特殊作用。文学阅读激起的情感反应和道德想象应该成为公共理性的有益补充,它们可以弥补经济学功利主义在指导公共生活方面的不足,为我们规划和设计更好的公共生活发挥有益作用。纳斯鲍姆试图恢复文学阅读在建构美好人类生活方面的潜能,但实际上,文学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它可以让普通人在道德上变得更完美,而在于复活一种早已消解的公共话语模式,让文学阅读和批评再次成为代表多元价值的多种声音进行对话协商的公共开放领域。
陈后亮
关键词:伦理批评文学想象公共生活
文化的政治批判导论
2017年
在我们最需要对文化进行政治批判的时候,当今文化理论的表现却令人倍感失望。它过于专注本体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却忽视历史、文化的特异性和历史分期等问题。本文以纪念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作品问世30周年为契机,试图反思当今人文学科的批判功能。作者认为,詹姆逊在30年前提出的观点仍未过时,而且依然具有活力,并为我们提供了重建马克思主义文化分析模式的可能性。
尼克.鲍姆巴赫戴蒙.扬珍妮弗.余王亚萍陈后亮
关键词:詹姆逊文化逻辑政治批判后现代主义
文学理论的功用:关于西方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理念的反思
2023年
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优秀文学理论教材的出现。通过对过去几十年来影响最大的几部文学理论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看到,其背后反映出不同的编写理念。有的编者主要把理论理解为一种批判性话语,也有编者把它理解为一套批评工具。人们对于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功能的不同理解影响了教材编写的不同路径选择。文学理论不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理论”,它虽然也不能脱离实践,却并非对批评实践的归纳概括,而是对它的反思甚至是批判。理论当然也应该对批评实践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但其功能却不局限于此,而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文学研究活动更加具有反思意识。
陈后亮马可
关键词:西方文论文学批评
怪诞也是一种美吗?——西方怪诞美学研究评述被引量:4
2010年
随着现代主义艺术在19世纪兴起,怪诞逐渐成为西方美学家关注的焦点。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怪诞美学在西方已相当成熟,人们系统发掘了怪诞艺术的表现形态和美学意义,使其成为美学研究的新热点。相比之下,国内对怪诞艺术的认识还相当局限,常常把怪诞与丑和荒诞等其他审美范畴相混淆,更有人把它误读为新的美的形态。因此,系统考察西方怪诞美学研究走过的发展之路和现状,将有助于纠正我们对怪诞艺术的认识和偏见。
陈后亮
关键词:怪诞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美学范畴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