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刚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休克
  • 2篇动脉
  • 2篇心源性
  • 2篇心源性休克
  • 2篇源性
  • 2篇重症
  • 2篇注射液
  • 2篇肺炎
  • 2篇参附
  • 2篇参附注射液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多药耐药鲍氏...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流感染

机构

  • 8篇焦作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陈刚
  • 3篇张满堂
  • 3篇孟明哲
  • 2篇张武奎
  • 1篇陈璐
  • 1篇梁修丽
  • 1篇申昌敏
  • 1篇贾璐
  • 1篇韩芳

传媒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ICU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耐药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ICU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9年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ICU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84例的病例资料,总结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耐药性变迁趋势,归纳ICU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多药耐药组53例患者平均年龄(58.51±15.37)岁,其中65岁以上28例(52.83%);均表现有不同程度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占比明显升高,病死率为37.74%;入住ICU时间(OR=2.349)、深静脉置管(OR=1.289)、前期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2.063)是ICU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药敏结果显示,84例鲍氏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其中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稍低,分别为70.24%、67.86%;而且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的耐药性逐年升高。结论对于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可用药物有限,患者预后差,应针对性干预影响因素,严格掌握药物用药指征,以减少多药耐药菌株产生。
范学军许芳杰陈刚黄坤李柯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多药耐药影响因素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2012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自2010年03月-2011年10月发生的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5.4%,病死率37.5%,共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G-杆菌68株(69.4%),G+球菌21株(21.4%),真菌9株(9.2%)。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其主要病原菌是G-杆菌,并且还存在多重耐药,临床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韩芳张武奎孟明哲梁修丽陈刚申昌敏
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应用责任制护理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应用责任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动脉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胸闷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应用责任制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主要症状短时间内缓解,促进早期康复,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血气指标显著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减少,整体实施效果更理想。
孙栋孟明哲程军杰贾璐陈璐杨记康陈刚
关键词:重症肺炎责任制护理动脉血气肺功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美罗培南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美罗培南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80例焦作市人民医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有40例患者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滴治疗(参照组),另外40例患者接受美罗培南静滴治疗(试验组),比较两组疗效、实验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用药后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参照组,其内毒素(ET)含量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用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含量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用药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低于参照组,其体温复常及ICU治疗时长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参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美罗培南疗效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显著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降低其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使病情快速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
范学军张满堂杜敏许芳杰陈刚王茜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多重耐药菌感染肝肾功能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RR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生命体征指标与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HR)、体温(T)及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RT治疗脓毒症效果较好,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和预后。
陈刚杜敏范学军张满堂
关键词:脓毒症连续肾脏替代疗法预后
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伴感染50例临床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伴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心源性休克伴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与观察组(西药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Lee氏心衰计分、SOFA评分及炎症指标PCT和NT-pro BNP;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Lee氏心衰计分、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ee氏心衰计分、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PCT和NT-pro 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和NT-pro 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减轻心源性休克伴感染患者体内炎症程度,有效改善心功能及组织脏器供血情况。
范学军孟明哲黄坤陈刚张武奎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心源性休克心功能
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与超声检查联合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与超声检查联合检查对其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诊治的8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予以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联合超声检测,依据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左室流出速度时间积分(AVTI)进行检测,将增加量低于10%的患者分为无反应组42例,10%及以上的患者划分为反应组41例,对比试验前、完成小剂量时、试验结束即刻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试验结束3 d末临床指标,并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和△CO500间的关系。结果:血流动力学:试验前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和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完成小剂量时,无反应组CVP高于反应组(P<0.05),两组MAP和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束即刻,无反应组CVP高于反应组(P<0.05),两组MAP和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试验前,无反应组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aortic velocity time integral, VTI)和CO高于反应组(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无显著差异(P>0.05),完成小剂量时,无反应组VTI和CO高于反应组(P<0.05),两组LVEF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束即刻,无反应组LVEF低于反应组(P<0.05),两组VTI和CO无显著差异(P>0.05);3 d后,无反应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反应组,(P<0.05),两组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氧合指数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联合超声检查进行容量反应性评估,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助于患者临床指标的快速恢复。
许芳杰范学军陈刚张满堂杜敏王茜
关键词:超声检查感染性休克容量反应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0例AMI合并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采用IABP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采用参附注射液+IABP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研究组。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心泵功能[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组织灌注氧代谢(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尿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CI、S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乳酸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IABP治疗AMI并CS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组织灌注氧代谢,改善心泵功能,稳定病情。
许芳杰范学军陈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参附注射液主动脉球囊反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