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 作品数:51 被引量:2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与肝损伤程度的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与肝脏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8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B组60例为抗-HCV阳性,HCVRNA含量<1×103拷贝/毫升,C组80例为抗-HCV阳性,HCVRNA含量在1×103~9.99×105拷贝/毫升,D组40例为抗-HCV阳性,HCVRNA含量在≥1×106拷贝/毫升。对210例标本同时进行抗-HCV、HCV-RNA定量、肝功能(ALT、AST)检测,分别比较各组间关系。结果:A组30例体检者ALT正常27例异常3例,AST均正常。B组60例ALT正常51例异常9例,AST正常55例异常5例。C组80例ALT正常20例异常60例,AST正常27例异常53例。D组40例ALT正常3例异常37例,AST正常5例异常35例。A组与B组之间肝功能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D组之间肝功能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之间肝功能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血清HCVRNA病毒复制水平与肝脏功能ALT、AST异常表达相关,慢性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最直接因素可能为HCVRNA的复制所导致。
- 叶荣夏张永乐陈刚朱秀亚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血清肝脏
- 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是组成阴茎海绵体的主要功能成分,其表型转化是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关键性起始步骤。因此,探讨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机制及其影响因子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常将平滑肌细胞分为收缩型(分化型)和合成型(未分化型、增殖型或去分化型)两种类型,并发现L转化生长因子(TGF-β)、转录因子E2F1、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BTEB2)、胰岛素等因素可能影响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本文就近年来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陈刚吕伯东黄晓军
- 关键词: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
- 血清乙肝表面大蛋白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中疗效观察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过程中血清乙肝大蛋白(HBV-LHBs)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0例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的LHBs、HBV DNA、HBeAg的水平。结果:30例乙肝患者在入组时的LHBs阳性检出率90.00%(27/30)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100.00%(3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LHBs的含量(OD值)与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呈正相关性(r=0.885)。LHBs的阳性检出率与HBeAg的阳性检出率(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P>0.05)。恩替卡韦组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抗病毒治疗无效风险预测值分别为0.28、036、0.46、0.57、0.67。结论:血清LHBs与HBV-DNA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一个新的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抗病毒治疗过程LHBs阳性持续时间越长,预示着抗病毒治疗无效的风险性越大。
- 陈刚徐爱芳张永乐王妙婵施军平眭东鸣朱秀亚钮海莺郑红英
-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反式激活
-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法)检测乙肝患者前S1抗原,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的前S1抗原结果及HBV-DN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TRFIA法和ELISA法检测362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并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对两种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方法结果不符合的标本和部分前S1抗原检测结果在Cutoff值附近的标本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并作比较。结果:以ELISA法为参考,TRFIA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8.8%,阴性符合率为75.7%,总体符合率为92.0%,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P<0.01),TRFIA法的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与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相比,TRFI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6,P<0.01)。结论:与ELISA法相比,采用TRFIA法检测前S1抗原能更好地反映病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
- 徐爱芳陈刚王妙婵朱秀亚
- 关键词: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乙肝病毒前S1抗原
- 前列灌肠剂保留灌肠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前列灌肠剂保留灌肠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AP)组织内炎症因子TNF-α和COX-2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前列灌肠剂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共六组,每组10只。采用魏武然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建模方法构建模型。药物保留灌肠后观察大鼠前列腺病理形态学变化,PCR法检测TNF-a和COX-2在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模型组的病理形态学呈明显炎症表现。大鼠模型组中TNF-α、COX-2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灌肠剂高剂量组、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NF-a、COX-2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中大量表达。前列灌肠剂能有效抑制前列腺中TNF-α、COX-2的mRNA表达。通过调控TNF-α、COX-2等炎症因子可能是前列灌肠剂治疗CP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黄晓军吕伯东杨克冰马寅锋傅骏钱乐陈刚
- 关键词:保留灌肠炎症因子TNF-ΑCOX-2
- 肝癌标志物甲胎异质体(AFP-L3)L3离心柱法检测在高危患者中的预警作用研究
- 娄国强徐爱芳陈刚施军平郑虹英王妙婵元幼红眭东鸣钮海莺
- 该项目通过微量离心柱法分离20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100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AFP及AFP-L3的含量,计算AFP-L3占总AFP的百分含量,结果显示,肝癌患者及慢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癌
-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HBV—LHBs反式激活功能与抗病毒疗效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分子(HBV.LHBs)反式激活功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关系。方法对60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每3个月进行HBV DNA、HBV-LHBs以及乙肝免疫标志物检测观察各指标间的变化。结果入组时60例抗病毒组HBVDNA与HBV-LHBs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检出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LHBs阳性率与HBeAg阳性率存在差异(χ^2=4.08,P〈0.05)。经过24个月抗病毒治疗HBV-LHBs始终表达者29例,其中HBV DNA在24个月里出现转阴后反弹的20例、HBV DNA持续阳性未转阴者7例。60例患者24个月里未发现HBsAg血清转换,4例出现HBeAg血清转换。结论(1)血清HBV—LHBs检测能够反映出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与HBV 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HBV-LHBs的表达能够预测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
- 徐爱芳陈刚王妙婵眭东鸣朱秀亚施军平张永乐娄国强
- 关键词:病毒包膜蛋白质类抗病毒药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
- 目的观肝脏是多种蛋白质和酶类合成的主要场所,各种急慢性肝病均可影响肝脏合成功能,引起机体内多种蛋白成分浓度和酶的活性变化。血清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
- 陈刚王莹徐爱芳高锦王妙蝉李宏波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RBP结合蛋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0例CSHB患者、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FFA水平,并结合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CSHB组和CHB组患者血清FFA水平分别为(1 638.6±96.4)mmol/L和(626.1±37.5)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3.1±26.4)mmol/L,P<0.01、P<0.05],CSHB组FFA水平高于CHB组(P<0.05);治疗3周后CSHB组和CHB组患者血清FFA水平分别为(548.1±46.3)mmol/L和(228.1±12.4)mmol/L,CSHB组FFA水平高于CHB组,CHB组FF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220.4±16.4)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HB、CHB患者FFA水平均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后FFA水平下降,提示检测血清FFA水平对CSHB的病情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陈刚徐爱芳李宏波李沛
-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血清慢性乙型肝炎
- 再次行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复发早泄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再次行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复发早泄(PE)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行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的21例复发PE患者再次行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观察其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以评价术后疗效,并对患者再次手术前后中国PE问卷调查表(CIPE-5)评分、国际勃起功能(IIEF-5)评分和阴茎生物感觉阈值(PVT)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患者再次手术后随访3~9个月,显效7例,好转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76.2%.再次手术后CIPE-5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而IIEF-5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PVT则显著高于术前(P<0.05);再次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部分复发PE患者再次行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仍然安全、有效.
- 陈刚杨克冰朱选文吕伯东黄晓军朱铮
- 关键词:早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