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景纯
- 作品数:40 被引量:198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对室颤阈的影响
- 1989年
- 将16只家兔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造型组(A组)和对照组(C组)。A组喂以胆固醇,使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采用串脉冲诱发室颤并测定致颤所需最小电流强度。A组和C组的室颤发生率分别为75%和25%(P<0.05),室颤阈均值((?)±SD)分别为23.4±20.6mA和45.3±8.7mA(P<0.05)。A组每只家兔的室颤阈与粥样斑块面积占主动脉面积的比例做相关性检验,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愈重,室颤发生的危险性愈大。
- 张善同崔可为郭成军路方红吴坚美阮景纯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 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评价地奥心血康对冠心病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采用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对31例冠心病患者地奥心血康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对比。治疗后的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率较治疗前各项均有所减少,尤以反映心肌缺血的4—x项和5—x项为显著(P<0.05;P<0.01),治疗后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的总改善率为80.7%。文中对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的产生、方法、价值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 李斌阮景纯张善同林宪如杜书玉
- 关键词:地奥心血康冠心病
- 用高分辨叠加检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QRS起始部电位异常改变
- 1991年
- 用自组的多段式心电高分辨叠加检查系统,检测30例正常人、80例冠心病患者、40例冠心病合并频发室早患者、20例冠心病合并室速患者,并对QRS波群及S-T段逐组分析。结果是4组观察对象的QRS间期、起始部振幅、起始部峰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室碎裂电位的出现在4组中差异显著,P<0.005;冠心病合并室早、室速的血液动力学比率与QRS起始部振幅呈中度负相关,r=-0.51;冠心病合并心梗患者的常规12导联ECGQ波数与SAECG的QRS起始部振幅无关,r=0.27;14例下壁心梗中8例起始部振幅减小,而20例下壁心梗中19例起始部振幅减小,P<0.01。
- 路方红阮景纯郭成军傅越榕张善同
-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
- 信号平均心电图频谱时间标测正常值研究与窗起点的选择
- 1997年
- 本文对103例正常中老年人由体表记录的信号平均心电图频谱时间标测结果分析显示:(1)正常因子值与性别、年龄无关。(2)以-20mS和40μV点做为窗起点时正常因子的正常值下限分别为43%和29%,频峰振幅正常值上限分别为11和20dB。(3)正常因子<校正值的正常人阳性检出率在2种窗起点时分别为6.8%和9.7%,而附加频峰振幅>校正值时则降至1.0%和2.9%。(4)以40μV为窗起点时各种诊断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较以-20mV为窗起点时为高。
- 王祥义李斌宋全萍张善同齐洪涛林宪如阮景纯
- 关键词:信号平均心电图
- 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比较被引量:2
- 1997年
- 本研究对34例健康人和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明:(1)34例健康人血压范围是:昼夜血压:12.4~17.0/7.8~10.gkPa(94~128/59~82mmHg),日间血压:12.8~17.3/8.0~11.2kPa(96~130/60~84mmHg),夜间血压:11.0~16.3/6.6~10.6kPa(83~122/50~80mmHg);(2)健康人及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一谷;(3)动态血压监测优于偶测血压。
- 马天容张善同阮景纯杜书玉齐洪涛宋全萍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偶测血压
- 信号平均心电图频谱时间标测分析结果的重复性研究
- 1995年
- 对信号平均心电图频谱时间标测分析方法的重复性进行研究并与时域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频谱时间标测分析XYZ导联正常因子的近期重复性为好或极好,XZ导联正常因子的远期重复性为好或极好,Y导联的远期重复性略差。时域分析中仅QRST的远、近期重复性好。
- 齐洪涛张善同阮景纯李斌王祥义宋金萍
- 关键词:心电图
- 信号平均心电图频谱时间标测检测冠心病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结果的分析
- 1996年
-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频谱时间标测检测心室晚电位心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发生的预测价值,并观察了心肌梗死、缺血及心肌梗死部位对心室晚电位的影响。方法:用频谱时间标测法,对210例健康人(Ⅰ组)、2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Ⅱ组)、10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Ⅲ组)及39例心肌梗死并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Ⅳ组)的信号平均心电图进行分析,根据健康人的正常因子值确定心室晚电位诊断标准,并用X2检验对各组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心室晚电位阳性率Ⅰ组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与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均<0.005)及Ⅱ组(P均<0.005);Ⅳ组显著高于Ⅲ组(P<0.005)。不同心肌梗死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多部位与单部位心肌梗死无显著差异(P>0.05)。预测的敏感性为51.3%、特异性为91.0%、阳性预告值为35.1%、阴性预告值为95.2%。结论:频谱时间标测检测心室晚电位对预测持续性室速/室颤的发生有重要价值,心肌梗死部位、心肌缺血对心室晚电位的发生无影响。
- 齐洪涛张善同阮景纯李斌王祥义宋全萍
-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电图
-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临床意义
- 1996年
-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26例,正常对照组50例。24小时平均R—R间隔(MRR)CHF组681.2±96ms,正常对照组826.65±127ms,P<0.01。24小时R—R间隔均数标准差(SD)CHF组76.8±54ms,正常对照组154.9±65ms,P<0.01。CHF死亡患者SD51.6±18ms,未死亡患者86.5±20ms,P<0.01。提示心率变异性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病情演变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路方红阮景纯付越榕张景云吴坚美王丽华栾志和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动态心电图
- 长期尼群地平治疗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明尼苏达编码的影响
- 2000年
- 采用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对经尼群地平及安慰剂双盲对照治疗长达4年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治疗后反映ST—T变化的4—X及5—X项尼群地平组较安慰剂组编码率显著减少(P<0.05或P<0.01);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尼群地平组4—3和5—3项编码率明显减少、安慰剂组4—1和4—2项编码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尼群地平治疗组的编码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P<0.005),提示尼群地平更适于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林宪如张善同阮景纯
- 关键词:尼群地平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 年龄因素对健康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
- 1996年
-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健康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236例健康人分为五个年龄组,使用美国先进医用设备公司5.0版本HRV软件做短时时域及频域HRV分析。结果年龄因素对健康人HRV短时时域和频域分析的多项指标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年龄增大,时域指标中的HRSD、SDANN、rMSSD及PNN50均逐渐降低;随着年龄增长,频域指标中各频段下的绝对面积,即:VLF、LF、MF及HF均逐渐降低;而频域指标中各频段下的相对面积,即:VLFP、LFP、MFP、HFP随着年龄增长呈不同的发展趋势。LF/HF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HRV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尤以迷走神经活性下降为显著。频域指标中各频段的相对面积较绝对面积能更敏感地反映交感、迷走神经张力的消长。
- 王曙光张善同阮景纯齐洪涛宋全萍
- 关键词:年龄健康人心率变异性植物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