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丽
- 作品数:22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困境与突围——对东欧“保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争的再思考
- 2019年
-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东欧的"保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争中,质疑者着重批判了文学创作的"神话化"倾向,而保卫者则是强化了理论的理想层面。论争不仅使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本身相关的问题得到凸显,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的矛盾和困境亦得以呈现。双方均是在社会主义"功能文学"的前提下讨论问题,对"形式"的忽视是此次论争对文学缺乏实际效用的原因。论争中有人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只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代称,其重心在于"社会主义",因此在形式层面甚至是技术层面有所突破,真正创造出与人民性、功能性相适应的文学是社会主义文艺应该解决的问题。
- 郭芳丽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艺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苏联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理论关键词被引量:1
- 2015年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在苏联文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苏联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作了《现代世界进步文学的报告》,他以"世界进步文学"为核心观念描画了一幅世界文学地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进步"的政治性成为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1957年4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从文学内部发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在于"民族普遍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它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同时又超越各民族局限,强调一种对世界性理想存在的表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应该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 郭芳丽
-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世界文学苏联文学马克思主义
- 理论寻根、以美化人与课程思政路径——以“文学概论”文体论教学为例
- 2024年
- 课程思政要有效开展,教师应该立足课程,发掘总结课程内在、独特的思政资源和思政路径。“文学概论”的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之一是将文学理论问题中国化、具体化。文体论教学将此路径具体化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索语言文化性,深入体会汉语之美;二是品评形式“意味”,沉浸感受氛围之美;三是分析散文化叙事,总结文体传承与创造。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体悟中华美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 郭芳丽
- 关键词:文学概论文体论
- “底层写作”如何现实主义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年来"底层写作"创作界蔚为壮观,并且其中绝大部分都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不必然保证"底层写作"的成功,目前的作品大多依然缺少丰满现实品格和实践力量,显得苍白单薄。底层文学"写现实"并不意味着必然要返回"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更重要的是继承现实主义的思想遗产,即坚持感性审美立场,努力发现和表达被主导语言所压抑的社会无意识;并努力构建个体化"现实观",对现实整体作出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 郭芳丽
- 关键词:底层写作审美立场
- 打工诗歌的底层表述
- 2011年
- 打工诗歌由于打工诗人对底层现实的"非代言式"表述而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呈现打工者生存痛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郑小琼的激情式,其特点是对强烈痛苦情感的直白宣泄;另一种是谢湘南的冷静式,其特点是以凝炼的意象冷静地抒发感受。但持两种写法的诗人在对苦难的认识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有将苦难神圣化的特点。打工诗人应该对苦难形成个体化的理解,打工诗歌应该穿越苦难。
- 郭芳丽
- 关键词:打工诗歌
- 论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文学概论教学中的有效传达被引量:1
- 2018年
- 文学概论课程使用马工程教材后,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有效传达问题的重要性得到凸显。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深入理解和真正接受,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理想性、正义性的理论精神全面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二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以问题为导向,用马克思主义文论解决学生关注的文论问题;三是用富有感染力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经典论述和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打动学生。
- 郭芳丽
- 关键词: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
- 解构“灵肉合一”书写爱情虚无——对《百分百女孩》和《僵尸》的解读
- 2010年
-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虚无"是"爱情"的显著特点。村上春树在他的短篇小说《百分之百的女孩》和《僵尸》中对"虚无爱情"这个命题用一种新的方式再度书写,他用近乎化学试验中提纯的方法将"灵"与"肉"两个要素独立出来,分别演绎,显出"灵"的瞬时性与"肉"的丑陋。两个短篇在解构爱情要素的过程中表明了爱情的虚无。
- 郭芳丽
- 让美之花在大学课堂绽放——以《文学概论》课程的审美化教学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文学概论》由于术语繁多、概念艰深、思维抽象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畏难情绪,致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教师用更生动、更形象、更具审美性的方式去授课。具体来说,就是增强文学理论的可信与可爱度,以美的形象阐明理论,构筑意境化的课堂,融情于美,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 郭芳丽
- 关键词:审美能力
- 《山楂树之恋》:纯爱故事的后现代讲述被引量:1
- 2011年
- 电影《山楂树之恋》以后现代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纯爱的故事,通过一系列少男少女的唯美恋爱片断传达出了"爱是一种情绪"的"纯爱"理解。基于这个理解,影片颠覆了传统的爱情叙事方式,对其中的人物和背景都作了抽象和碎片化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凸显了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创作者历史意识的缺失,也显出了对观众迎合的媚俗倾向。
- 郭芳丽
-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纯爱后现代碎片化
- 消费革命:近代外国品牌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申报》为例
- 近代上海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先锋与缩影。西方跨文化传播加速了近代上海步入消费时代的步伐,改变了生活形象,促进了文化变革。广告既是社会文化的记录者,也是推动者。由于承载着商品倾销和文化输出的双重任务...
- 郭芳丽
-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变迁